秉承工匠精神 相约文博盛会

 

——第四届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侧记深圳市工美文化创意研究院麦心卓殷艺桐最近一段日子,红了一个...

——第四届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侧记
深圳市工美文化创意研究院  麦心卓  殷艺桐

最近一段日子,红了一个名词“工匠精神”;火了一部片子《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工艺美术同仁欣喜的是,两者皆与工艺美术行业息息相关。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这4个字从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脱颖而出。在原文中,这个词的出现本为针对2016年8个方面重点工作中的第二条:“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从而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然而,这个原本着重于产品制造的字眼,却在极短时间内从各个方面引发关注,尤其是在工艺美术行业。

再说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就仿佛为工艺美术量身定做。虽说纪录片是由文物修复为主题切入,但纵观所记录的文物门类,大多是工艺美术范畴,如青铜器、木器、陶瓷、漆器、宫廷织绣等等。从某种程度来说,文物修复师与工艺美术师可谓同宗同源,同样身怀绝技。

“工匠精神”和《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的同时,引发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在网络上,对于以精致精细、踏实务实为职业精神的积极讨论。然而,耐得住寂寞的人,又何止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以本届联展所展出的一尊《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坛城》为例,其原作制于14世纪明朝永乐年间,是倾一国之力成就之圣物,布施西藏佛界,护佑众生,是永乐宫廷造像的最高境界,可谓工艺绝后,价值连城,作为孤品、神品,存于西藏布达拉宫,护卫极严,鲜有信众能细观朝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童永全及其涌泉制艺工作室立志复制这尊坛城。从2000年开始着手,仅凭少量图像资料,根据佛经典籍推测制作,期间断断续续在模型上反复雕刻多次,但因资料着实不足,长达9年的时间,也只完成了中轴、盖子、缠枝莲花卉和部分莲花瓣的制作。这9年间,童大师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地获取这件绝世珍宝的资料。直到2009年,在西藏文物管理处的无私支持下,他终于获得了非常全面、完整的《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坛城》照片数十张。从2009年开始,坛城的复制工作得以全面展开,直到2014年夏,历时近15年的《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坛城》终于完成。该尊坛城全部采用古法工艺铸造、鎏金、錾刻,共有大小完整佛像19尊、浮雕动物和人物以数十计、花草缠枝繁复无比。其主尊有9头、34臂、16腿,手持法器各异,脚踏动物、人、16尊,16尊之外另有8大天神在其下方。

15年时间完成1件作品,对于童老师及其团队来说,这个过程更像是一种修行,充满着对艺术的执着与敬畏,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这是怀着何等坚持与严谨之心才能做到。

其实,每件作品的诞生,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个国家最高级别的行业荣誉称号,其从艺门槛是20年,所以最年轻的国大师获此殊荣时,也已年近40。更别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评选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申报条件必须是从艺30年以上,年龄60岁以上,且仍保持正常艺术创作的前4届国大师获得者。40岁,这个在普通职场上已经开始备受歧视的年纪,在工艺美术行业,才是刚刚开始得以发挥最大能量和作用的年龄。

虽说在纷扰的会展中心展出如此高水准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在展示效果上无法与在专业艺术场馆展出相媲美,但展会的宣传优势却是毋庸置疑的。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博物馆近两年的参观人数都超过了700万人次,即平均每天2万人次,故宫的人流上限则基本定在每天8万人。而高规格的展会,一天人流量即可达数十万。根据深圳文博会的官方资料显示,2015年第11届深圳文博会主展馆、分会场、相关活动的总参观人数达523.79万人次,以5天的展期计算,每日观众超过百万,如此大的人流,对于促进人们了解工艺美术行业最高级别的国大师及其技艺、作品有着非常大的助益。

深圳文博会的“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迄今已成功举办3届。这3年里,我们合计展出了17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558件(套)作品,接待了来参加联展活动的全国各省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逾150人。随着联展的持续举办,这些记录还将不断刷新。《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这个富于变化的数字,可多可少,可进可退,可谓奇妙。它是一个关口,代表着稳定,代表着和谐,代表着完整。有一对老夫妇,连续三年联展都携手而来,在展馆中流连许久,每件作品都细细欣赏,然后到前台索要一本联展图录才离开。每年,他们都会重复同样一句话:“这是国宝,我们要带回去好好学习。”

观众如此,大师们更是如此,他们的倾力支持让我们深受感动。对于许多大师来说,每年5月在深圳相聚,已成为一种常态和期待。如:今年即将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大型屏风《明宫乐韵动长安》,就是平遥漆器泰斗薛生金大师为了本届联展专程设计制作的。屏风长达5.1米,采用上好的硬柞木做胎,用天然大漆通体擦试上百遍。中心画面底胎经过裱布、刮灰多遍,直至平整,然后通过特殊工具“漆栓”(俗称“头发栓”,也叫“头发刷”)反复刷漆数遍,也就是所谓的“髹漆”工艺,直至完全平整,再通过打磨抛光,最后采用平遥漆器传统髹饰技艺“三金三彩”工艺,用自制的工具绘制而成。画面通过对一群翩翩起舞的乐女、舞女的精心描绘,从而表现了当时国富民强、歌舞升平的景象,重现了古丝稠之路的辉煌,激发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求。
古代宫廷造物,无不倾尽举国之力,前人的匠心独运所造之物,无论如何精巧,也大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手艺之所以为手艺,不单单是因为用手制作,更是将其把玩于手。如果只是束之高阁珍藏,那么,艺术的温度又怎能通过双手传递?从更广阔的层面讲,除了在制作时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培养能够欣赏“工匠精神”的心与眼。换句话说,我们缺失的,不单单是传承技艺的工匠,而是人们感受工美艺术魅力的能力与情怀。为此,我们愿意怀着“工匠精神”去坚持办好每届联展,让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之路,通过文博会这个国家级平台,走得更加宽广、通畅。

▲ 转载自深圳工艺美术网



    关注 玉唐工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