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戏说《维摩诘经》:收拾好情绪,重新上路!

 

也许孩子在外面,遭遇了好多类似于“维居士”角色的人的指指点点、劈头教育。回到家,就应该让他静一静、缓解一下情绪,不要再纠缠于之前的不良情绪中,因为所谓“对”与“错”,已经过去了,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下如何收拾好自己的情绪,重新上路。...



收拾好情绪,重新上路!
在《菩萨品第四》中最后一位出场的是谁呢?佛祖这回点名的是“长者子善德”。长者子善德同样说自己不胜任去探望维摩诘居士,然后讲述了自己之前的遭遇——

是这样的:从前有一次我在我老爸的屋舍开设大施会,为期七天,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还有外道、贫苦大众、甚至行乞人等,总而言之,来者不拒。

到了第七天,维摩诘居士来了,对我说:善德,你这大施会不应该这样搞法的呀!宣扬佛法应当是办“法施会”呀,而不是现在大吃大喝炫富一样的“财施会”呀!



我当时就愣了!于是问:维居士,这样搞不对,那什么叫“法施会”?

这一问正合维居士意,于是维居士清清喉咙,然后就巴拉巴拉讲了好久,大意思是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法施会就是要向众生说法,让他们端正心念、心生智慧,然后发心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维摩诘居士也真有两把刷子的,说法时引来大施会上好多人围观,其中婆罗门中有200人听了之后马上发心皈依佛法。我当时听了之后,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于是我率领人众匍匐在维摩诘的脚边施礼。然后解下身上价值不菲的璎珞,送给维居士。谁知维居士硬是不肯收。这怎么好呢?于是我说:居士,请你一定收下,随意处置好了。

于是维摩诘居士收下璎珞,把它一分为二,一份送给了大施会中一名最下等之乞丐,一份献给这次大施会供奉的难胜如来。神奇的来了,这时大施会上的人众看到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刚带上的璎珞宝珠变成变成宝台,熠熠生辉,难胜如来佛像端坐其上。

维摩诘居士这神通戏法变完之后,对大家说:各位施主,如果大家对待最下等的乞丐和对待如来佛没有分别心的话,那么才是大悲心,这样才是真正的法施。

刚才领受璎珞之赠的最下等乞丐,见到维居士显露是神力,听了他的说法,也都发心皈依佛法。

所以嘛,我哪里胜任去探望维居士呢?然后菩萨军团的其他人,也都各各讲述了自己不能胜任的种种因由。

戏外评说:

首先讲讲“长者子”。开篇时已讲过,所谓“长者子”,应该是毗耶离城有相当影响力的长者的儿子,现在俗称的“富二代”、“官二代”。

《维摩诘经》戏说到这,出现了三次出现“长者子”的:第一次,即佛祖盛大说法开场时,当时给了“长者子宝积”一个特写镜头:由他带领500人众打着七宝盖伞礼佛,并由他请佛说法。然后在《弟子品第三》,佛祖点名自己儿子罗睺罗时,罗睺罗讲述了毗耶离大城的一众官二代找他问‘出家的好处,该不该出家’,这是第二次出现“长者子”。在《菩萨品第四》作为最后一位被点名,是第三次出现。

由此可见,佛祖当时与毗耶离大城的长者们、长者子们往来是密切的,是得到他们的尊敬与支持的。

作为“菩萨军团”一员的“长者子善德”,利用家里的财力和老爸的影响,在自家屋舍大搞大施会,这是多大的动静呀。这样的做法是否对头?佛祖知道吗?

我猜,佛祖是知道的。佛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任何人起心动念,都逃不过佛祖的佛眼。但佛祖有没有指出“长者子善德”这样的做法不对头?没有,佛祖没有任何的评说!为什么不评说?不怕弟子们做错事吗?

这是我看《维摩诘经》的一个很大疑惑:为何佛祖就任由门下弟子、菩萨被维摩诘居士这样指指点点、批评教育?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是佛祖的慈悲,那是佛祖行的不言之教!该说的、该教的佛祖都说了,佛祖说法足足49年呀!但说再多都没用,要的是“知行合一”,就是要让弟子们去历练,要他们在社会上、实践中碰壁,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由此猜测,佛祖对维摩诘居士是感激的,并不会因为他所谓的“踢馆”而生气。让别人教育自家孩子,是件好事呀!

读《维摩诘经》、写《维摩诘经》,教会我很多,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像佛祖一样,多听少评说!孩子大了,就让孩子去历练、践行!也许孩子在外面,已经遭遇了好多类似于“维居士”角色的人的指指点点、劈头教育。回到家,就应该让他可以静一静、缓解一下情绪,不要再纠缠于之前的不良情绪中,因为所谓“对”与“错”,已经过去了,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下如何收拾好自己的情绪,重新上路。

 至此,《维摩诘经》上卷共计四品的戏说到此为止。

康 / 德 / 阳 / 光
慢生活,品生活,分享生活中的感悟与美的自媒体平台。


==================**=================


    关注 康德阳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