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41·非遗】三块竹板打莲花、一口吉言唱快板

 

每一个非遗项目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和一群锲而不舍的传承人。...





5月28日到30日,长三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南通展在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本次展览作为2016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邀请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所属江浙沪成员城市的120个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其中,海安有7项非遗瑰宝亮相江海国际博览会。分别是:南通扎染、海安勾针技艺、里下河小方糕、冰雪酒、糯米陈酒、表演唱《打场号子》、舞蹈《莲花落》。

南通扎染



海安勾针技艺

里下河小方糕


原生态无伴奏表演唱《打场号子》舞蹈《莲花落》


冰雪酒

糯米陈酒
其实,海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远不止这些。“海安花鼓”、“胡集竹编”、“海安龙舞”、“唱麒麟”、“角斜灯彩”等等,这些带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项目都是海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每一个非遗项目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和一群锲而不舍的传承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莲花落”背后的故事。



海安民间素有“西苍龙、东花鼓,莲花小调在渔船”之说,意思是海安的民间艺事分东部地区的“角斜花鼓”,西部地区的“舞苍龙”,里下河渔民则爱唱“莲花落”小调。起初,莲花落(lao第四声)其实是卖唱谋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因为过去土地多为“沤水田”,一年只长一熟水稻,在大秧落地之后,穷苦农民便用“土脊”封门,举家流向里下河南缘及官河(通扬河)的两岸靠卖唱谋生。莲花落最大的特点就是即兴编词。

莲花落的道具是三块竹片,其中两块前端 安有可以上下跳动的铜钱,另一块竹片两侧呈锯齿状。表演时,左手手指上下捏动,使得铜钱发出沙沙声响。右手则以锯齿形竹片,在左手捏住的两片竹片两侧 刮动或敲击,形成节奏明快的节拍。与此同时,表演者念唱词句。

     据考证,莲花落形成于明末清初时期,苏北里下河的穷苦百姓举家外出,沿街卖艺、以求充饥饱腹。所以便有了“三块竹板打莲花、一口吉言唱快板。“之说。71岁的王元明是“莲花落”的传承人之一。他说:“因为莲花落的唱词是海安话,在南通地区,基本上只有曲塘人会唱莲花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莲花落的传承人年龄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少,这个传统的文艺项目面临失传的危险。 ”
现如今,街头再也找不到以“三块竹板打莲花、一口吉言唱快板“的卖艺人,莲花落最终演变成了一种舞蹈形式。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民间特色的舞蹈《莲花落》。



据了解,群舞《莲花落》,其道具“莲花板”是具有曲塘地方特色、并有着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动作编排独具地方特色,其丰富的舞蹈语言,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姑娘们对生活的热情、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2011年”莲花落“入选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年底,它又获批成为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关注 海安人民广播电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