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石学堂】关于古琴的选材及养生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历代琴材记载与分类诗经中有记载“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首先对诗经中所...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历代琴材记载与分类


诗经中有记载“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首先对诗经中所记载的六种植物进行分类:
1


桦木科榛属植物,多产于云贵川等地,木材密度0.574-0.649,在古代一般作为劳作工具,在古琴中可以作为底板材,木材纹理顺直,结构细而匀,硬度适中,强度中。
2


壳斗科,本科有两属俗称栗,分别为板栗属和茅栗属,木材性能相近,板栗密度为0.56-0.69,茅栗密度为0.46-0.625,他们在中国历代使用广泛为木工工具的常用材料,刨子、凿子柄、斧头柄等。
3


大风子科山桐子属,学名山桐子,俗称椅木、椅桐,因其树叶树皮近似泡桐所以得名椅桐,是作为古琴面板的材料,椅木密度0.424-0.481。
4
,这里可分为泡桐和梧桐

泡桐,玄参科泡桐属,《中国木材志》中说古代民间将泡桐称之为梧桐,笔者在西南地区做过调查,一般山区或是农村称泡桐为梧桐,而城市称青桐为梧桐。泡桐又以川泡桐密度最佳,是面板的上佳材料,其特性是余韵绵长,但传声速度较慢,声音饱满度差,发音不够灵敏,不如针叶树木音板的音质明亮。泡桐密度为0.25-0.32。

梧桐(青桐),《中国木材志》注解,梧桐在古代被称作青桐或是井桐,很少被称为梧桐,而青桐在古代的使用少,因为其木性绵却又易腐所以一般都以废材待之,只有古琴有用此材制作的记载,别处未见,青桐密度:0.417-0.529。
5
,梓木分为檫属和梓属

檫木,古代民间木材中的檫木称为紫木(梓木)或者是桐紫树(桐梓树)等。檫木为樟科檫属,檫木密度0.448-0.584,历代使用不是很广泛,因为棕眼粗大吃漆严重打磨不光滑,一般不为家具所用,可以为古琴底板材。

梓木,紫葳科梓属,材质耐腐,为历代制作棺材的上等材料,马王堆出土的梓宫就为梓木,非常耐腐。梓木防腐,做棺木很好,所有也有阴材之称,与桐木搭配有阴阳相合之意,为底板上佳材料,木材密度0.39-0.47。
6


漆树科漆属,本树主要为产漆为主,漆也叫生漆、大漆,为中国传统漆料,因其性能卓越,被称为涂料之王,为传统漆器主要材料,也是制作古琴灰胎与漆面的最佳涂料。

诗经所记载有这六种材料就可以制作琴瑟了,那么制作配件的材料呢?

战国时期没有红木的概念,一般以敲击清脆、坚硬的杂木制作配件,比如本文说的榛和栗。

在我国的北方,有句俗话叫“不结核桃视为楸”,这里的楸木是胡桃科的胡桃属的胡桃楸,它的性能与梓木、楸木接近,所以也可以用来制作古琴底板材料。
还用什么?

《琅寰记》记载:“雷威斫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雪中独往峨嵋,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妙过于桐。”说明唐代制琴大师雷威已经开始用杉木制琴了。可见雷氏对于古琴选材已不拘泥于桐木,而喜欢用杉木,或者是一种称作“峨眉松”的植物。


杉科杉木属,在我国历来作为优秀的建筑用材使用,平原、山区均有种植,所以密度也相差很大,密度0.26-0.42都有,杉木有许多变种,所以材质优劣不一。杉木因为取材容易、性能优秀,历来作为上佳的古琴面板材料。

峨眉松

古代确有称作“峨眉松”的树木,即云杉,为松科云杉属,云杉为世界著名的乐器音板材料,声学性能非常优秀,直纹传声速度甚至高于钢铁。

当然如今也有许多相当优秀的木材可适用于古琴的制作,但是比如西部红柏就非常优秀,这也是西方作为古典乐器音板的上佳材料。
✿◈抚琴与养生◈✿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健康。三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敲击石器伴奏舞蹈来治疗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里,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国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乐进行治疗的记载,如《群经音辨》中的“乐,治也”;《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论述。魏晋以后,古琴除了保留儒家特色的修德教化功能论之外,渲导郁结、愉悦情志、自我调适的心理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士人的认识并不停留在传统医学文化理论层面,而是在生命上有真实体会,古琴养生因而在实践层面得到大量开发。消极地说,它是失意士人安慰精神、治疗创痛的精神疗法。积极方面,使养生效能大受推广。
晋人嵇康《答难养生论》云:“窦公无所服御而致百八十,岂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养神之一征也。”又嵇康《养生论》集中发挥老庄清虚无为养生观,琴音有宁神静心作用:“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内无情欲之惑,外有声音之助,不论从理念或从经验上说,琴音淡泊之有益于养生,乃是儒道与医家的共同认识。文士之外,又有服食导引之士、唐宋之后的僧家,陆逐加入琴人行列,古琴又被引用到与仙家吐纳、佛家默坐静修之中,古琴成为各家共许的修身手段,养生的功能受到普遍肯定。古人有用古琴治愈疾病的实践经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学古琴治好了抑郁之疾。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古琴的音色深沉、浑厚、古朴、淡雅,是一种以静制动的乐器,古琴音乐除了能陶冶人的情操、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外,经常抚琴还能祛除病痛,使人健康长寿,具有独特神奇的医疗作用。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古琴情有独钟,喜欢操琴,并自制琴曲《醉翁吟》。《三琴记》说:“余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平生患难,南北奔驰,琴曲率皆废忘,独《小流水》一曲梦寝不忘,今老矣,犹时时能作之。其他不过数小调弄,足以自娱。琴曲不必多学,要于自适。”详细介绍自己习琴的经历和心得,清雅有致,有许多心得之语。他的《赠无为军李道士》一诗读来也很有意味:“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尽由源深。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愁云阴。”其中“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一联,深得琴中三昧。

欧阳修曾患忧郁症,退职在家,治疗无效。后来他向琴师孙道滋学习弹琴,时间一长,疾病就在不知不觉中彻底痊愈了。他有一位朋友杨寘,很有才华,但是考试屡次失败,便情绪消沉,精神抑郁,欧阳修热情地送给他一张琴,以自己切身体会,告诉他“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劝慰他以弹琴来寄托情怀,排遣愁绪,康复身体。欧阳修在送别友人杨寘的宴会上,特地请他的琴师孙道滋“进琴以为别”。同时,又写了一篇《送杨寘序》,主要讲的是弹琴可以养生的道理:

予尝有幽沈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片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优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心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欧阳修经常抚琴赏音,驱走了他由于心情郁闷而患的“幽优之疾”,幽优者,即过度忧劳也,悠扬的琴韵竟然有如此效验的心身康复作用。更重要的是欧阳修经常通过古琴修心养性。欧阳修不但经常记录了以古琴治疗疾病的具体病例症状,还记录了治疗的方式和琴曲情况。

爱好古琴的人,病中听琴,固有辅助治疗的作用。然医家注意治于未病,所以古琴摄生练神养气的防病养生作用,比较治病功能更为基本。长期以来,古琴著述中常指出古琴能养生的事实,间中出现少数仙家惯见的神化想象,一般来说,并没有过度夸大,而是更多地从整体角度讨论问题。古琴固然有帮助治疗之功而不是万应灵方,任何人对于艺术接受的程度和利用它调心养生的功效,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要诸方面条件,包括社会心理、文化环境、教育素质与个人音乐修养等相互配合。

综合自网络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分享书画,也会为读者精选一些文史哲等有益文章。有些不明原创出处,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电邮说明,我们会尊重您的署名权或更新分享内容。
中科国腾

微信号:casgtvac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中科国腾CASGTVAC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