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视(新概念),近视的形成

 

2016-05-31LLL131415926眼部结构图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等光线经过眼...



2016-05-31 LLL131415926

眼部结构图

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等光线经过眼的屈光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具有这种屈光状态的眼称为正视眼。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称为轴性近视。对来自近处目标的分散光线却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只要目标向眼前移动到一定距离,就能获得清晰的视力。所以,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清晰,看远模糊,以凹球面透镜可矫正。
传统眼科界认为,学生近视是调节过度的结果,即 “调节学说”。因此,当时研制的近视治疗仪主要原理是建立在直接或间接松驰调节基础上。这些近视仪包括眼部按摩、磁疗、电疗、热疗及振动仪,含散瞳(阿托品)药滴眼液、外敷药物贴敷等增加效果。这些仪器及药虽可以间接松驰调节,暂时性改善视力及眼疲劳等,但随着年龄和用眼时间的增长,近视发展没控制反而增加了近视增长的速度,故缺陷明显。

自2000年开始,上海大学视光研究所与北京明普慧视科研小组一起,通过大量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逐渐证实学生后天性近视主要病因是“看近”如看电视、电脑、书等。其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是近些年来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

看近主要通过近反射性形觉剥夺和调节滞后性远视性离焦两个关键环节引起、加重近视:

第一环节中,因近反射调节、集合,视野缩小、变朦,成为形觉剥夺状态。看得越近,形觉剥夺越严重,为了满足看近需求,人眼不断将看远能力来帮助看近,逐渐使看远能力蜕化,形成近视(形觉剥夺学说)。

第二环节中, 由于调节滞后本身就是一种远视性离焦,也可诱导眼轴变长,近视发生、发展(离焦学说)。因此,2000年开始,研制的MP1.5视功能优化训练系统是以看近“形觉剥夺学说”及“离焦学说”为主要原理研发,已为数万名儿童,摆脱了视光不正的现象。



近视形成归结起来的两大因素,内因和外因:

1、内因

⑴遗传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

⑵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有过度用眼,则易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

2、外因

即环境因素:从小近距离用眼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中近视眼也比较多,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发生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

综上所述,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学生发生近视的两个重要因素。从广义上说,生活习惯的演化,大气中微量元素的污染,营养成分的改变和不符合人体健康学要求的用眼等,亦为客观因素,且均有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趋势。


    关注 明普慧视龙山大街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