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摄影家  申云峰

 

“明星摄影家”微刊由人民摄影微信平台和人民摄影报明星摄影文化研究中心倾力打造。每周一期,逢周六刊发!...



“明星摄影家”微刊
人民摄影微信平台

人民摄影报明星摄影文化研究中心

倾力打造

每周一期、逢周六刊发

全面系统推荐摄影名家新秀
本期微刊由人民摄影推荐
导语
2016年5月26日下午,申云峰《荒漠生灵》丝路影像摄影展在河南美术馆隆重开幕。


  时值第十六届国际摄影节期间,影展吸引了国内外诸多摄影名家、摄影爱好者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不久前刚获得第四届河南摄影金像奖的申云峰,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这些年来,他把摄影作为自身的精神追求,用镜头记录着触动心灵的瞬间,用影像传达着自己的思与索。

  《荒漠生灵》丝路影像专题拍摄于我国新疆于田地区。新疆于田是古丝绸之路南线重镇。几年来,申云峰多次来到这里,遍访达里雅布衣居民。此次展出的60幅摄影作品,涉及克里雅人的生活、关爱、宗教和葬礼等方面,以独特的视角,向观者展示了中原摄影文化,展现了这位中原人对摄影的理解和摄影师眼中的丝路文明,为观者带来了一场影像大宴。

  展览由李泛、刘鲁豫、于德水策展,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办,郑州元像工作室承办。为期4天,5月29日结束。
摄影家简介

申云峰:

1964年出生,河南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河南省摄影金像奖

《大众摄影》影像十杰

第八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提名奖

中摄协文化相关公益活动先进个人

2016年5月在河南郑州举办申云峰丝路影像《荒漠生灵》摄影展
           
荒漠生灵
点评专家|杨峰




黑白经典  睿智人生
20世纪20年代,世界摄影史上产生了一个突破:小型相机在德国诞生。随之而来的是有人开创了“堪地”摄影法。一些摄影师利用小型相机进行抓拍,记录普通人的生活,不干涉拍摄对象,捕捉人们不经意的表情,或喜或悲,或怒或笑,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拍摄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在这种拍摄形式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纪实摄影家”,申云峰便是其中一位。







没有见到申云峰之前,首先看到他的作品,那是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组织的下基层、送温暖活动,他捐赠了几幅摄影作品,听朋友们说他去孟加拉采风了,我顿时产生了好奇心,当时我就在想,他一定是在拍摄“古丝绸之路”影像。时隔一个多月,我终于见到了这位摄影人。高高的身段,略显瘦弱,有棱角的五官,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一位“精明人”,然而这位地道的南阳人从上大学时就开始当“宣传部长”,所以对文化艺术方面都特别熟悉。







我问申云峰为啥热衷于拍摄丝路上的风土人情?他回答说“丝路影像是现在摄影人关注的大课题,很多影像也许很快就消失了;我从小生长在农村,之所以喜欢丝路上的人文摄影,是因为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和我小时候一样,我不能忘怀童年的时光,看到他们就想起了当年的我” 。







细细品味申云峰的作品,真实、生动,融入艺术化的构图给人以沉稳而厚重的感觉,而张张都是黑白影调,层次丰富,有韵味,这些赋有生命力的作品,让我想起了卡蒂埃——布列松,他们的作品有共同之处,就是从不干涉被拍摄对象,把自己放在与被摄体平等的位置,而将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蕴藏在作品之中,凝固在那“决定性的瞬间”。







“看生活,看世界,目击大事;看穷人的面孔和傲慢人的姿态……”这是《生活》画报的发刊词,申云峰做到了,他多次沿着古丝绸之路向西、向西、再向西,他找到了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荒漠生灵”。他的作品看似零散,其实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张张照片呈现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之中,除了形式上的紧密相连,更有一种感情贯穿始终,那便是他的灵魂所在。







尤金.史密斯用了20多天拍摄了《乡村医生》,而申云峰对西部人的生活状态关注了好多年,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跟踪拍摄,使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使自己和被摄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欣赏申云峰的作品让人感觉到亲切自然,没有夸张,没有做作,之所以有这种效果,申云峰告诉我:他多用标准镜头,努力寻找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找呼应,找关系。







他努力让每一幅照片“活”起来,而且这种“活”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而是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是靠瞬间来完成的。看似不经意,其实是“绝活”!申云峰不愧为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作品,看他的摄影作品,能得到一种艺术享受。







申云峰除了摄影还有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资助了109位贫困学生,难怪在他的这组《荒漠生灵》作品里充满了爱,充满了激情,这恰恰说明,作为一位摄影家,他的根在生活中,他的源泉在民众中,相信申云峰的这组作品能成为经典,成为文献!







我们期待申云峰用他的相机给人们讲述更多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作者

自述
留存一份珍贵的人文影像档案

我的《荒漠生灵》专题拍摄于新疆于田地区,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南线重镇,是国家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也是摄影师题材拍摄聚集地。

这几年来,因缘巧合,我一直关注着该区域民族文化的时代变迁,记录着生存在沙漠深处里的这群克里雅人。

这群克里雅人生活在距离于田县城260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19世纪被国外探险家意外发现,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达里雅布衣(汉语:大河沿)乡。目前,全乡二百多户,一千三百多人口,散居在克里雅河沿岸350平方公里的沙漠和胡杨林里。相传,这里的人在四百多年前迁徙到此,繁衍生息。他们坚守自己古老的生活习俗,信仰伊斯兰教,一片胡杨,一群山羊,与世无争,过着原始惬意的生活。

我希望通过相机虔诚的记录,用心灵真诚的诉说,为这个族群、这个时代,乃至全人类留存了一份珍贵的人文影像档案。

(欢迎转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人民摄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申云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