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影像拍摄杂谈

 

前不久,为世界知名医疗品牌——蔡司,拍摄培训教学片和套剪广告片。在这里以杂谈形式,进行创作分享。因为每次不知道聊些什么,只能想到哪聊到哪了。...



前不久,为世界知名医疗品牌——蔡司,拍摄培训教学片和套剪广告片。在这里以杂谈形式,进行创作分享。因为每次不知道聊些什么,只能想到哪聊到哪了。
信仰决定选择
说句挨骂的话,在国内行业里,很多制片方为了投机取巧,会选择民用级别的摄影机去拍摄广告,他们唯一能够说服自己的话:“哎!给这么点钱用什么专业机,反正也看不出来!”这或许不属于品德范畴,而是专业从业人员追求品质和个人信仰。



拍摄专业影片,当然选择专业摄影机进行拍摄,目前在行业里,广泛选用的有几款品牌:



本人更热衷使用SONY和ARRI-Alexa,如果问为什么,我也说不出来,或许是品牌心理依赖和操作习惯。这次拍摄使用的是SONY专业机中相对的小型机——PMW-FS7,配备大三元镜头:F16-35mm/F24-70mm/F70-200mm,说实话,在拍摄周期比较紧张的时候,你必须考虑到在规定时间完成拍摄,而制约拍摄完工有很多因素,其中换镜头看似不难的动作,其实也在耗费着时间,试想七八支定焦镜头换来换去的,确实很麻烦。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和顶级影像品质需求,建议使用变焦头。你看!三个头,横跨广角到长焦,足够了!

一门必修课——心理学
如果学习过人像摄影,你的老师应该专门讲过一门必修课——心理学,这里的心理学并不是弗洛伊德所提到的那些潜在意识什么的,而是很简单的关于如果利用心理学去为你所拍摄的人物拍摄。个人认为自己对这门课程很有感悟,受益很多年,直到拍摄动态影像时,才发现,作为现场拍摄人物也会有用,而且用处很大。



举个例子,有些演员未必是专业演员,他们没有经历过“解放天性”之类的训练,这个时候就看你怎么去鼓励演员了。不明白的是有些片场,有很多导演在对演员进行叫嚣式的指导,是“腕大”吗?不会客气点吗?或许是曾经多年前有这样被劈头盖脸的辱骂过的阴影经历,使得多年后,在片场对大家都很客气,和气生财嘛!同样和气也利于创作!



无论是专业演员还是非专业演员,他们在每拍摄完一条画面,都会下意识的回头看看你,看看坐在监视器前的你是什么表情。这时候和教育小孩是一样的,应该是“鼓励式的批评”:“不错啊!演得很好!但是…..”就是先给个甜枣鼓励一下,再抡一小棒子,说说毛病。这种方式很利于演员进行现场表演的改进。很多反例告诉我们,即使导演腕儿再大,说话也不能极端,有的是不买账的演员——“去他娘的,你骂我!老子不演啦!”



比如这位演员,她其实是名护士,而因为当天电话接诊的工作人员感冒了,声音不太好,在现场找到了她作为救场。相对来说一个非专业演员来表演自己并不擅长的角色,这是有很大难度的,能感受得到她很自信,但是也很紧张。很多人在表演的时候面对镜头都会紧张,有很多反映,例如声音微微颤抖,脸红,眼神乱飘,表情僵硬。而这位护士在现场刚好是后两点的体现,眼神和表情。她的眼神在前几条录制的时候飘忽不定,这没关系,每次拍摄完,导演都要想办法来定住她的眼神,“怎么定住”这一话题,要专门讨论这个,可以写一本书了。简单在这里说两句。



中国国学里讲,心是神之舍,换成老百姓的话就是:心脏是人神采居住的房子,而眼睛是神采溢出的通道。人紧张的时候,人的神是飘忽不定的,收不到心里,固不住。经常会看到有些电影里,心理素质特别好的特务,他们受过专业训练,即使被抓到审问的时候,眼神很淡定,而他们淡定的原因是不紧张,这种不紧张需要身心训练。



导演不用了解这些原理,能给予演员让他们安定神的方法就是鼓励和想办法,最后我们在画外的电脑屏幕上,贴了一张纸,要求演员的眼神尽量不要漂移出纸的范围就可以了。再加之一次一次的鼓励,她会越来越有信心,她的神也在一次次的鼓励下收了回来。信心提升的同时,获得的就是表情的改观,笑容悄然跃色。



这一段落讲的是心理学,不单单是和演员客气,而是想用什么方法调动演员的情绪,使得他们融入到角色中,这个很重要,要问我演戏什么最重要?这还用问吗?真实!怎么才能真实?那就看演员自己了,他们的人格精神需要无限制地逼近角色人物最好。没有办法,这是他们的工作,但是很多演员在演完角色后,人格精神拔不出来,也是很可怕的。
摆拍不靠谱
记得刚开始干这行的时候,拍摄过一个饭店的广告,有一段铁板烧的镜头。本人脑子里还想着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拍摄,就让厨师先放油,拍几个镜头,再放食材再拍几个镜头。当时现场有位经历丰富的摄影师为了给我留面子,悄悄说:“咱们不能这么拍,咱们随意抓拍即可。后期剪碎就可以了!”这位老摄影师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个很丢人的经历,但是还是拿出来说,因为有的时候,有些人物动作,是连贯到底的,我们不可能去打断了拍摄,就是所谓的“纯粹摆拍”,那么这些动作就要连贯到底进行拍摄。因为如果你打断拍摄的话,一是不符合实际动作的连贯性,二是影响被拍摄者(演员)的情绪。



例如蔡司的片子中,医生和患者的对话,或者是前台和患者的对话,拍摄的时候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那就让他们去表演(互对台词),连贯到底的说完,而且多说几遍,他们台词不熟悉的时候,完全可以去拍摄一些手和人物身体局部的特写或者周边环境。反正演员不知道你在拍摄什么,几遍之后,他们台词对得也很熟了,就可以正式拍摄面部了。这是个很有效的套路。
景别问题
这个问题是摄影师和导演再熟悉不过的问题了,但是在真正拍摄的过程中,很多新手都注意不到。拍摄完毕后,一拍脑门子:“哟!这儿应该拍个特写,那儿应该给个全景,交代一下关系!”可是或许场景已经换了,灯光的位置也改变了,再重新拍摄那一画面,很难再营造同样的光线效果。所以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心细不要乱,情绪和精神要稳定。







毕竟我们还没有到达大师的水平,拍摄还是需要多拍一些镜头为了后期有更充分的镜头可以利用,进行剪辑。所以同一场景里,人物动作要多饰演几次,用全、中、近、特的不同景别多拍,不要嫌麻烦,也不要在乎让人觉得你没有主心骨,没有把握。千万不要做现场装“大师范儿”,后期回来哭的事!
景深问题
有人认为浅景深是为了让背景模糊,使得画面更好看,还有一种解释是浅景深更有电影画面效果。这些解释只是主观认识。





电影里那些景深无限远的画面就不是电影画面了吗?个人认为,浅景深最客观的作用就是制造虚实反差,达成突出主体的作用。在很多时候,人物的背景很杂乱,或者有抢眼的色彩在背景出现,我们为了能够达成视觉中心点保持在我们的人物身上,就要利用浅景深的效果去拍摄,将背景虚化掉,但有的时候不一定是背景,前景也可能是干扰视觉的内容,都可利用浅景深的效果,进行虚实反差的拍摄。



比如这一镜头,就是虚化了前景的人物,而为了突出背景窗外的护士与患者,我们想像一下,如果前景这个探着头正在作眼科检查的男子是一个清晰的效果,那么很有可能观众的注意力就不会放在窗外的人物身上了。
团队呈现品质
导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呈现有效的影片逻辑,无论是电影还是广告,这是第一重要的,其次才是画面的美观等。本人坚信一条信念:“任何影片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哪一部作品都是如此,一个导演是完成不了的。术业有专攻,导演再全面也没有每一工种的工作人员专业,灯光师在魔幻般的掌控着光影的变化,摄影师利用百变的摄影技术在记录着这些光影瞬间,使得它们化作永恒!



中国古人有一句自谦的话:“雕虫小技,何足挂齿。”,别人夸赞片子不错的时候,也会自谦说道:“我就是个指挥的,感谢那些真干活的吧!”其实心里暗自欢喜(偷着乐!),确实,回想起片场上那些搬灯的兄弟们,后期机房挑灯夜战的剪辑师们。导演,只做了在这些场合,他自己该做的而已。

本文转自“大众 DV”影像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腾势传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