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华语艺术家》评论版陕西金石书画院副院长王东鸿作品赏析...





王东鸿  1970年出生于西安市临潼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陕西省美协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金石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书画篆刻学会秘书长、陕西慈善书画研究会研究员、陕西三秦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三百书画研究院陕西省分院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发表于《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等。2008年5月12日《中国书画报》“佳作评析”栏目专题报道。2001年入展中国文联“伟大丰碑全国书画艺术展”并入选作品集;2002年,入选陕西省文联“陕西各界美术、书法作品展”;2003年7月,作品《地老天荒》在西安美院展出,入选作品集并被西安美院收藏;2006年2月,入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文化美术干部作品展”并获奖;2006年7月,入选由陕西省美协主办的“庆祝建党85周年美术作品展”。2009年8月,在西安市高新美术馆举办“墨香长安”王东鸿山水画展。2011年6月,入选陕西省美协主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2年8月,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美术作品展。2014年5月,在金石书画院高新美术馆举办“中国梦、我的梦”王东鸿山水画展暨作品研讨会。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画家王东鸿作品印象

文:陌上寒烟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无名氏《凤栖梧》



自古以来素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之说,而能常年穿行于山水之间,在山水中韬光养晦,将诗情、画意融入笔境的又有几人?在陕西画坛中青年山水画家、陕西金石书画院副院长王东鸿算是其中最出类拔粹的一位。



早在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就山水画的创作着重强调 “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於大人达士,不局於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

王东鸿早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在美院学习期间,师从著名画家李玉田教授学习山水画的创作。近二十年来他在坚持临摹宋元山水画的同时,始终坚持对长安画派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诸大家的作品进行研究。在绘画风格上,他不局限于取法宋元,又广泛学习石鲁笔境下的高远雄阔,赵望云的敦厚朴茂,何海霞的山川气势,陆俨少的云水精神,黄宾虹的浑厚华滋、大气深宏。后有幸又得到赵振川先生的亲自指导,笔墨语言日臻成熟。他的作品无论取景还是造势,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融汇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甚或达到了《林泉高致》所倡导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晃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之感!



从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之一的传移模写”到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以及近代长安画派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思想口号,不难看出历代画家对临摹、写生的重视程度。与郭熙差不多同时代的五代宋初的荆浩深居太行,在他所著的《笔记法》中提到,其常携带毛笔于皮囊,凡见奇松怪石,皆一一描绘,写生稿本达数以万计。同时期的范宽,以秦岭和关中陇原为基础,创作出惊世杰作《溪山行旅》和《雪景寒林》。而明末清初的一代大家石涛更是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延至近现代大师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陆俨少、陈子庄、石鲁、赵望云等,无不注重深入生活、实地写生。多年以来王东鸿以古人为师,以山川为师,始终坚持创作和写生相结合,脚步纵横在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他以山川和大地为创作心源,心逞物游,深入其里,曲尽其态(石涛)。他通过广泛收集创作素材,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使其笔墨造型功力更加深厚,意境更加清幽、深邃,其笔下作品或厚重朴实、苍茫旷远;或苍冥四合、山色幽渺,满纸轻岚,墨气拂拂,大有“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笔墨意趣。



纵览王东鸿的山水画作品,无论是描绘雄伟壮丽、气势恢弘的秦岭山脉;还是浑厚苍茫、丘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还是风光旖旎,水草丰美的陕南风光;亦或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秦山巴水都能带给观者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不仅仅表现在画面中所呈现的山川的自然壮丽,更多的是画面中所生发的一种内在的生命意蕴,它叩击着人的心扉,唤起人们遥远或似曾相识的记忆。那对家乡一草一木化不开的浓情其在《终南幽居》、《巴山幽境》亦或是《秦山瑞雪》等作品中的笔墨构图和绘画语言里都无一例外展示得一览无余。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唐。李世民《望终南山》



仔细品读王东鸿描绘秦岭的一幅幅山水作品,不难发现,虽然长期以来他一直坚持学习长安画派的笔墨,却没有局限于长安画派的画风和技法,在运笔上时而苍劲有力,时而淡墨轻点,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在“五笔”(平、圆、留、重、变)“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变幻之间山石嶙峋、丘壑深邃,笔墨老辣,元气淋漓。既有大气磅礴、雄强伟岸的气度,又有空灵秀逸、笔简意远的含蓄。高逸之致,萧散之趣,尽在其中。其笔墨繁密丰茂润泽,善画密林,更善于利用瀑布流泉制造出画面的动感之势,利用”留白”制造出雾锁楼台,云蒸霞蔚的奇妙景观。而这画面中的留白更是打破了画幅边界,起着把画中之气引向画外、把画外之气引入画内的作用,使宇宙之气与画之元气融合为一。这空、白、虚、无,正是这艺术境界深远、阔大之奥妙所在。

做为在黄土文化艺术风情氛围里长大的艺术家,聆听着豪放粗犷的信天游,欣赏质朴无华的剪纸,分享欢腾震天的安塞腰鼓,这些浓郁的地域文化,无疑在王东鸿心中扎下了坚韧的根基。亦或大笔挥洒,亦或渴笔皴擦、点线交织在浓、淡、干、湿之间他把黄土高原大美的地貌特征和人文景观通过空灵的笔境和艺术加工概括交融在一起,呈现出大气浑宏,苍茫旷远的绝俗之境,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



塞尚说:“一个艺术家不应该仅仅画眼睛所看到的世界,而应该画心灵感受到的世界。”透过王东鸿笔下或磅礴深郁或清幽淡雅的画面,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水流潺潺,鸟鸣山涧。那种“坐看云卷云舒”的豪情,恍惚间把我们带入唐代大诗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笔下 “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的苍茫之境。而中国画笔墨的阴阳互根,虚实相生,表里错杂,有无混成中起统帅作用的精神和情感无疑在这里使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



做为进入不惑之年的画家,王东鸿虽才情纵横,但喜守拙乐静。淡泊以自守,广学以博长,对待艺术孜孜以求,不断拓展笔下作品的内涵和外延,力求从惑境而进入化境之中,由习画之人而晋升为践道之人。最后。让我用一首为王东鸿老师写的题画诗做为结语,祝愿他艺术之路常青!



《清幽山居》

瀑布如悬于脉上的丝线,反复跳跃着从高处落下来

带着几分难言的羞涩

江山辽阔。青山怀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推送松林、雀鸟、嶙峋的石头,甚或溪岸边

夹竹桃白色的花朵

风有时会推开木窗,摇动悬于架上的竹笔

直至深陷于满纸浩渺的烟云

此时你划船或打马走累了都不要紧,这难以描摹的景致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陌上寒烟  本名王丽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文艺评论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作品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林》、《诗歌月刊》、《星星》、《延河》、《飞天》等。出版了同名诗集《陌上寒烟》。现任《安徽文学诗书画年选》艺术总监、《陕西美术》专刊编辑。

诗、书、画和艺术评论投稿邮箱:

851305726@qq.com

微信 :mshymshy

   

投稿要求:诗(词)十首或画(书法)作品照片十幅,附个人简介、照片。


    关注 华语艺术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