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即来粽子香

 

端午即来粽子香文/赵长志“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点击上方蓝色「书香人生」可快速关注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端午即来粽子香

文/赵长志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无垠的历史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又在“疏疏数点黄梅雨 “中向我们走来,又在“五月榴花妖艳烘”中向我们走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大都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神韵,影响深远。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正如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诗中言道:“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故称“赛龙舟”。据说当时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屈原。

“赛龙舟”和“吃粽子”,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因此“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心系祖国、胸藏百姓的屈原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在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过遥遥的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唐代褚朝阳也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诗句,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一代又一代的百姓,把棕子包了两千年,把黄酒酿了两千年,把故事讲了两千年。只为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记住,记住两千年前的那个五月,那段历史,记住两千年前的那位爱国忧民的屈原。龙舟竞渡、粽香飘逸、艾草摇曳的端午佳节,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诉说着对如斯逝者的追忆和缅怀……
版权说明:本微信所有文章,若侵犯作者的版权等问题,请留言在本微信平台,24小时内必定删除!谢谢各位的支持。
▍书香人生:liuxy701012
经典的散文、小说、杂文,总有你喜欢的!


长按二维码进行关注


    关注 书香人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