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湟鱼:一条救过数万人性命的鱼!

 

世界上恐怕再没有第二种鱼,因为解救过千千万万条人类的性命,而被抹上浓浓的历史色彩,与人类一起上演了一幕幕凄美...







世界上恐怕再没有第二种鱼,因为解救过千千万万条人类的性命,而被抹上浓浓的历史色彩,与人类一起上演了一幕幕凄美的人间故事。

——葛天荣言

老辈人都知道,青海湖湟鱼曾经是青海人的救命鱼!帮助青海人战胜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3年自然灾害,青海人对湟鱼的特殊感情也由此而生,很多老人都会讲出一大串吃湟鱼的故事。



“名”途多舛的湟鱼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przewalskii przewalskii),俗称湟鱼、花鱼、狗鱼、无鳞鱼,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其实,湟鱼的学名本叫普氏裸鲤,来自一名俄国陆军军官普热瓦尔斯基。
从1870年到1888年逝世,普热瓦尔斯基进行了4次到中亚细亚的重大探险。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普里热瓦尔斯基 Никола й Миха йловичПржева льский


在第一次探险中,打着探险旗号实为窥探中国资源的军官考察了青海湖。美丽的青海湖堪称鸟的天堂。这里是大雁、天鹅、丹顶鹤等鸟类的栖息地。鸟鸣不绝于耳,鸟蛋随处可捡。这种情景,真让“业余生物学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流连忘返。他恨不得自己也成为青海湖的一只鸟,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他采集了湟鱼和生活在青海湖边的羚羊等动植物标本。因为,湟鱼和这种羚羊都是他发现的,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普氏裸鲤和普氏原羚(中华对角羚)。

第二次探险中,他宣称自己发现了罗布泊。

第三和第四次探险,普热瓦尔斯基主要瞄准了中国的西藏地区。在第三次探险中普尔热瓦尔斯基在西藏发现并猎获了野马。俄国的生物学家惊喜地发现,这种野马是‘世界上一切野马之母”。他们欢呼普尔热瓦尔斯基找到它们是“了不起的探险发现”。俄国沙皇亲自将这种野马命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基马”。
普氏羚羊的美照


后来,因属鲤科,无鳞,且产于青海湖水系,湟鱼的学名又变成了青海湖裸鲤。湟鱼除了全身光滑无鳞外,在它们的肛门、臀鳍两侧和肩带部位还是有稀疏退化的鳞片的。

其实生长在青海诸多河流和湖泊的湟鱼并不都是青海湖裸鲤,还有分布在青海湖及附属河道里的甘子河裸鲤,分布于鄂陵湖、扎陵湖及附近河道的花斑裸鲤,以及祁连山裸鲤。
哈布河内的湟鱼  


哈布河内的湟鱼背呈黄色,通体金黄,个头比其他河流内的湟鱼要大

溯流而上的勇士



湟鱼是高盐高碱的青海湖的特有种,每年3月到7月,成千上万的湟鱼会集群溯流而上,进入青海湖入湖河道中产卵,其中,布哈河、沙流河、泉吉河、黑马河和哈尔盖河是湟鱼洄游的主要河道。湟鱼长途跋涉洄游产卵实属无奈之举,因为高盐高碱的青海湖水,抑制其性腺的正常发育,无法完成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



集群的青海湖裸鲤



洄游路线

溯流而上的途中,可能会遇到拦河坝,数以万计的湟鱼一次次溯流跃起,上演着一幕幕“鲤鱼跃龙门”的壮烈画面。



鲤鱼跃龙门



呀,终于成功了!

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据说鱼群在行进途中,一旦受阻,他们还会在原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找到突破口才会陆续散去。搁浅死亡,是这群勇士们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每年洄游季节,在泉吉等入湖河道边上,都能发现不少误入支流、搁浅缺氧而死的湟鱼。



误入"歧途"的湟鱼

万千价值于一身的宠儿



在湟鱼缓慢而长期的生长过程中,体内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维生素。湟鱼体内的粗蛋白含量达到了18.36%,粗脂肪达到了706%,鱼体含脂肪10.23%。即使不起眼的鱼皮也因皮厚、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很好的滋补功能,可调制美味可口的鱼皮汤,其中胶原蛋白含量很高,是美容养颜的佳品。



其体内含有丰富的鱼油,主要分布在内脏周围和头部,非常易于提取。湟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制革的重要原料,又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精致的湟鱼油还是优质的高档润滑剂,用于飞机和机床的润滑。

青海有句顺口溜:“贵德的梨儿享堂的瓜,湟源的干板鱼天下夸。”这话一点儿不假。青海省盛产湟鱼,因其体肥肉嫩味鲜而远近驰名。夏天将湟鱼剖去内脏,洗净杂质,按大小摆列在滚烫的石板上或沙滩上晒干,即为干板鱼。干板鱼经水泡软后,肉质柔韧,可烹制出风味别具的佳肴。而到了冬天,则挖一个冰坑,将打上来的湟鱼承兑摆放在冰坑内迅速冻住,然后用碎冰掩埋。这就是所谓的冰鱼。冰鱼的价格相比较鱼干板鱼来说稍贵一些。





这样挂着的鱼干,是要闹哪样?



干板鱼 [晒出来的样子真心丑]

在青海地区,湟鱼还是包治百病的民间偏方。将湟鱼肉晾干,研细,可治妇女病,肠胃病,粗疮疖化脓。将鱼骨烧成潭,研细,能治水肿。胆晾干,去净皮膜,研细,外用治疮疡热痛,白内障和烧伤等病症。

据说,湟鱼的眼角膜还可以移植到人的眼睛上治疗角膜型溃疡。深圳医院眼科医疗中心主任王元贵自1987年以来就利用湟鱼的眼角膜先后成功治愈40多例角膜溃疡患者。

资源枯竭的生态危机



湟鱼属于中型鱼类,一般个体都在每尾约0.5公斤,较大的约2至3公斤,最大可达七八公斤。在一些古籍史料中有关于湟鱼的零星记载,“鱼大如椽柱臂股”。一般0.5 公斤重的成鱼需要10年的生长期。
    清澈宁静的青海湖


湟鱼资源是从1958年开始捕捞的,根据历年的捕捞量、渔船的马力、湟鱼的生长数据等估算,青海湖湟鱼的原始蕴藏量达到32万吨。虽然青海湖水含盐高碱,湟鱼生长缓慢,但调查结果显示整个青海湖饵料生物最多能够支撑42万吨水生生物的蕴藏量。
由于在上世纪的大饥荒年代,人们为了解决饥饱问题而大规模开发捕捞湟鱼资源。湟鱼丰富的营养价值及客观的数量,在连树叶都没吃得年代,拯救了数以万计的青海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加之之后的贪婪疯狂捕杀,致使湟鱼的资源量下降速度非常惊人。据统计:1960年捕捞湟鱼2.8万多吨,1961年捕捞湟鱼2.3万多吨,1962年捕捞湟鱼1.8万多吨,青海湖湟鱼的储藏量由此开始锐减。
90年代初,青海湖里的湟鱼已所剩无几,产卵群体低龄化、小型化趋势严重。在青海湖这一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中,湟鱼扮演了至关重要的物种角色。湟鱼如若消失,将会给整个青海湖带来“灭顶之灾”,清澈宁静的青海湖也将成为下一个“死海”。从1982年开始,青海省实施4次限产捕捞后,又进行了五次封湖育鱼限令,要求实现零捕捞,加大对湟鱼偷捕、贩运、加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将其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过我们可以很欣慰的看到,到2015年12月份时,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约达6万吨,为保护初期的23倍。

另外,淡水养殖技术的推广,对湟鱼资源恢复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淡水养殖的湟鱼不仅肉质保持了原有特色,而且生长速度远高于原产地,2年就可以达到500 g以上。

滴水之恩,当永生不忘,何况青海湟鱼,用自己的生命拯救过饥饿灾难中的人们。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青海湖裸鲤,就是保护住一个储量巨大的战略物资,保护住人类得以逃生的救命稻草!


世界上恐怕再没有第二种鱼,因为解救过千千万万条人类的性命,而被抹上浓浓的历史色彩,与人类一起上演了一幕幕凄美的人间故事。

——葛天荣言

老辈人都知道,青海湖湟鱼曾经是青海人的救命鱼!帮助青海人战胜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3年自然灾害,青海人对湟鱼的特殊感情也由此而生,很多老人都会讲出一大串吃湟鱼的故事。
湟鱼集群水底摄影

“名”途多舛的湟鱼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przewalskii przewalskii),俗称湟鱼、花鱼、狗鱼、无鳞鱼,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其实,湟鱼的学名本叫普氏裸鲤,来自一名俄国陆军军官普热瓦尔斯基。
青海湖裸鲤  


从1870年到1888年逝世,普热瓦尔斯基进行了4次到中亚细亚的重大探险。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普里热瓦尔斯基 Никола й Миха йловичПржева льский


在第一次探险中,打着探险旗号实为窥探中国资源的军官考察了青海湖。美丽的青海湖堪称鸟的天堂。这里是大雁、天鹅、丹顶鹤等鸟类的栖息地。鸟鸣不绝于耳,鸟蛋随处可捡。这种情景,真让“业余生物学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流连忘返。他恨不得自己也成为青海湖的一只鸟,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他采集了湟鱼和生活在青海湖边的羚羊等动植物标本。因为,湟鱼和这种羚羊都是他发现的,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普氏裸鲤和普氏原羚(中华对角羚)。

第二次探险中,他宣称自己发现了罗布泊。

第三和第四次探险,普热瓦尔斯基主要瞄准了中国的西藏地区。在第三次探险中普尔热瓦尔斯基在西藏发现并猎获了野马。俄国的生物学家惊喜地发现,这种野马是‘世界上一切野马之母”。他们欢呼普尔热瓦尔斯基找到它们是“了不起的探险发现”。俄国沙皇亲自将这种野马命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基马”。
普氏羚羊的美照


后来,因属鲤科,无鳞,且产于青海湖水系,湟鱼的学名又变成了青海湖裸鲤。湟鱼除了全身光滑无鳞外,在它们的肛门、臀鳍两侧和肩带部位还是有稀疏退化的鳞片的。

其实生长在青海诸多河流和湖泊的湟鱼并不都是青海湖裸鲤,还有分布在青海湖及附属河道里的甘子河裸鲤,分布于鄂陵湖、扎陵湖及附近河道的花斑裸鲤,以及祁连山裸鲤。
哈布河内的湟鱼  


哈布河内的湟鱼背呈黄色,通体金黄,个头比其他河流内的湟鱼要大

溯流而上的勇士



湟鱼是高盐高碱的青海湖的特有种,每年3月到7月,成千上万的湟鱼会集群溯流而上,进入青海湖入湖河道中产卵,其中,布哈河、沙流河、泉吉河、黑马河和哈尔盖河是湟鱼洄游的主要河道。湟鱼长途跋涉洄游产卵实属无奈之举,因为高盐高碱的青海湖水,抑制其性腺的正常发育,无法完成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
集群的青海湖裸鲤
洄游路线


溯流而上的途中,可能会遇到拦河坝,数以万计的湟鱼一次次溯流跃起,上演着一幕幕“鲤鱼跃龙门”的壮烈画面。
鲤鱼跃龙门
呀,终于成功了! 图片来源:pic.sou.com


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据说鱼群在行进途中,一旦受阻,他们还会在原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找到突破口才会陆续散去。搁浅死亡,是这群勇士们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每年洄游季节,在泉吉等入湖河道边上,都能发现不少误入支流、搁浅缺氧而死的湟鱼。
误入"歧途"的湟鱼 图片来源:pic.sou.com


万千价值于一身的宠儿



在湟鱼缓慢而长期的生长过程中,体内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维生素。湟鱼体内的粗蛋白含量达到了18.36%,粗脂肪达到了706%,鱼体含脂肪10.23%。即使不起眼的鱼皮也因皮厚、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很好的滋补功能,可调制美味可口的鱼皮汤,其中胶原蛋白含量很高,是美容养颜的佳品。
其体内含有丰富的鱼油,主要分布在内脏周围和头部,非常易于提取。湟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制革的重要原料,又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精致的湟鱼油还是优质的高档润滑剂,用于飞机和机床的润滑。

青海有句顺口溜:“贵德的梨儿享堂的瓜,湟源的干板鱼天下夸。”这话一点儿不假。青海省盛产湟鱼,因其体肥肉嫩味鲜而远近驰名。夏天将湟鱼剖去内脏,洗净杂质,按大小摆列在滚烫的石板上或沙滩上晒干,即为干板鱼。干板鱼经水泡软后,肉质柔韧,可烹制出风味别具的佳肴。而到了冬天,则挖一个冰坑,将打上来的湟鱼承兑摆放在冰坑内迅速冻住,然后用碎冰掩埋。这就是所谓的冰鱼。冰鱼的价格相比较鱼干板鱼来说稍贵一些。
这样挂着的鱼干,是要闹哪样?
干板鱼 图片来源:[晒出来的样子真心丑]
在青海地区,湟鱼还是包治百病的民间偏方。将湟鱼肉晾干,研细,可治妇女病,肠胃病,粗疮疖化脓。将鱼骨烧成潭,研细,能治水肿。胆晾干,去净皮膜,研细,外用治疮疡热痛,白内障和烧伤等病症。

据说,湟鱼的眼角膜还可以移植到人的眼睛上治疗角膜型溃疡。深圳医院眼科医疗中心主任王元贵自1987年以来就利用湟鱼的眼角膜先后成功治愈40多例角膜溃疡患者。

资源枯竭的生态危机



湟鱼属于中型鱼类,一般个体都在每尾约0.5公斤,较大的约2至3公斤,最大可达七八公斤。在一些古籍史料中有关于湟鱼的零星记载,“鱼大如椽柱臂股”。一般0.5 公斤重的成鱼需要10年的生长期。
    清澈宁静的青海湖 图片来源:iamge.so.com


湟鱼资源是从1958年开始捕捞的,根据历年的捕捞量、渔船的马力、湟鱼的生长数据等估算,青海湖湟鱼的原始蕴藏量达到32万吨。虽然青海湖水含盐高碱,湟鱼生长缓慢,但调查结果显示整个青海湖饵料生物最多能够支撑42万吨水生生物的蕴藏量。


图片来源:news.com
由于在上世纪的大饥荒年代,人们为了解决饥饱问题而大规模开发捕捞湟鱼资源。湟鱼丰富的营养价值及客观的数量,在连树叶都没吃得年代,拯救了数以万计的青海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加之之后的贪婪疯狂捕杀,致使湟鱼的资源量下降速度非常惊人。据统计:1960年捕捞湟鱼2.8万多吨,1961年捕捞湟鱼2.3万多吨,1962年捕捞湟鱼1.8万多吨,青海湖湟鱼的储藏量由此开始锐减。
海鸟捕食湟鱼 图片来源:news.cntv.cn


90年代初,青海湖里的湟鱼已所剩无几,产卵群体低龄化、小型化趋势严重。在青海湖这一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中,湟鱼扮演了至关重要的物种角色。湟鱼如若消失,将会给整个青海湖带来“灭顶之灾”,清澈宁静的青海湖也将成为下一个“死海”。从1982年开始,青海省实施4次限产捕捞后,又进行了五次封湖育鱼限令,要求实现零捕捞,加大对湟鱼偷捕、贩运、加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将其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过我们可以很欣慰的看到,到2015年12月份时,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约达6万吨,为保护初期的23倍。

另外,淡水养殖技术的推广,对湟鱼资源恢复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淡水养殖的湟鱼不仅肉质保持了原有特色,而且生长速度远高于原产地,2年就可以达到500 g以上。

滴水之恩,当永生不忘,何况青海湟鱼,用自己的生命拯救过饥饿灾难中的人们。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青海湖裸鲤,就是保护住一个储量巨大的战略物资,保护住人类得以逃生的救命稻草!



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 瀚 | | | 品 |



    关注 瀚海食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