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会】翡翠原石表面的“癣”是怎样形成的?

 

“癣”,是指翡翠原石表皮或内部见有黑灰黑色的斑块、条带等,癣的形状大小各异,这些黑色癣的主要矿物为角闪石...



“癣”,是指翡翠原石表皮或内部见有黑灰黑色的斑块、条带等,癣的形状大小各异,这些黑色癣的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兰闪石片岩、铬铁矿及一些氧化物组成,因为这些黑色矿物与致色的铬离子有亲源关系,以及黑色矿物——癣内的铬铁矿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致色铬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翡翠原石致绿。



故癣与绿关系密切。民间称“黑随绿走”、“癣吃绿”等。但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要看癣的生成环境与时间,与癣内是否有铬元素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间又有“死癣”与“活癣”之说。



在生成翡翠原石的过程中及以后的多次地质运动、多次的热液活动中,有铬元素释放的地质环境,可使翡翠原石致绿。



这时不一定有癣,癣与绿关系不大。若癣与翡翠原石共生,有利于铬元素释放的地质条件、热液活动,癣内的铬不断释放致色,当地质环境改变时不利于铬元素释放致色时,终止致色,就会产生黑随绿走的现象,称活癣。



生成翡翠毛料以后,产生的“癣”,没有铬元素释放的地质条件产生的癣称死“癣”。根据翡翠原石原料上的绿与癣,小构造与瘤,翡翠原石矿物与癣的穿插关系,可准确判断活“癣”与死“癣”。









癣与绿之间的关系可分,癣与绿相互包容不易分离,癣与绿逐步过渡或界域分明,绿与癣相隔一段距离、各方单独存在的三种。有时癣旁有“松花”显示,这指示其内有绿,但其内绿有多少、形状是无法判断。


    关注 玉缘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