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蚊子  也绝不止蚊子

 

【第三本书】他者中的华人|法学推荐书目...



【第三本书】 他者中的华人 | 法学推荐书目在夏天,蚊子是个高频话题。除了其叮咬之后让人难耐的奇痒,还有它那扰人的嗡嗡声。不过蚊子最让人恨的地方还是在于其对健康的威胁:吸血也就算了,对于一个相比于蚊子来说大得多的人来说,一两口血并不算什么,但吸血的同时,蚊子还可能送给被吸血的人各种病毒,极其不地道。所以有理由相信,地球上大多数人想过,要把蚊子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抹掉,但真的把蚊子灭绝,会有什么后果吗?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生态,人不吃蚊子,那倒是好说,但是把蚊子全部消灭之后,世界上很多的生物就失去了食物,这些物种就会迅速的减少,然后在整个食物链中,各种物种的数目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有的甚至就灭绝了。但是在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会有新的相似的物种来替代蚊子的位置与作用,生态系统并不会受到太大破坏。

既然蚊子灭绝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人们会选择去消灭它们吗?不会,钱是现实问题。技术层面也不好搞定。人都拿它没办法,大自然其他的力量很难彻底灭绝它们,实际上确实如此,蚊子在地球上已经有一亿多年了,这跟它们无所不至的钻营有关。

每到繁殖的季节,生存就让蚊子变得丧心病狂。蚊子不是人,人还有个面子问题,就算是吸血,也要正当的吸,有脸面的吸,力图心安理得的吸,而对于蚊子来说,能吸一口就吸一口,绝不跟你玩儿花活。人们纷纷痛骂蚊子,蚊子仍然臭不要脸的吸血、吸血、吸血。但对于每一个经历过苟且的人来说,这是不难接受的,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别说蚊子吸人血,人可能直接把蚊子连翅带腿全都嚼烂吃掉。因为面临生存的问题时,人还是必然的表现出动物习性的。

所以在《他者中的华人》里,海外殖民地上华人移民的钻营便容易理解。移民的华人都是为了利益而走出去,他们在殖民地能够生存,确实是顺应了当地“他者”的利益,这是他们的立足之本,但绝不是唯一的依靠。因为“他者(其他移民、土著人民、西方殖民者等等)”对于后来的这些人,是朋友还是居心叵测的异类没法判断,而为了生存,海外华人表现出了极强的钻营姿态,硬生生在陌生的地方撕裂出一块中国土地,以至于当地的经济慢慢的开始依赖这些小的却又极具力量的华人社会,也就是说,他们不喜欢,但没有办法。



排华运动
但是移民与蚊子最像的地方,还是在于“他者”的态度。对于蚊子来说,人是 他者,人对于蚊子是极其厌恶的,只是蚊子的灵活和敏锐勉强给了一个它能活下来的原因,但人和蚊子是不会培养出感情来的,一旦有任何机会,愤怒的巴掌就会狠狠的拍扁嗡嗡叫的蚊子——这也是排华运动的原因。

对于移民来说,这里的“他者”指当地人,当地人对于移民也并无好感,属于移民的“翅膀”,是当地的统治者。他们依赖这些移民来搞建设,并且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华人移民在殖民地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存能力,并且很过分的依靠小生境加在一起,形成了远比中国本土更适合于商业发展的特殊环境,为当地经济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统治者要偏袒他们,这也就让土著居民拿他们没办法。但是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就是战争结束之后,移民地得到解放,西方殖民者都回家了,这个时候殖民地面对“民族文化”问题,在经济上占尽优势的华人群体发现自己在政治上无比弱势,此时当地国内民众得到机会,也挥出了愤怒的巴掌,一元民族文化中,移民只有被驱逐的份儿,而在多元民族文化里,华人移民也只有委曲求全。


西方退出殖民地


殖民地图


《他者中的华人》本身就是宏达叙事,短短几十万字讲了1567年到20世纪末500多年的历史,所以切入的角度有很多,本文以世界移民史中的“华人问题”、“排华”为切入点进行简单说明,决非表示仅此一个角度。


    关注 法学学习笔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