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见过的人间精灵(八)

 

蜜友们,搞快点,又来了新的一期鸟类摄影作品欣赏时间了!凤头鸊鷉(pìtī]凤头鸊鷉(pìt...



蜜友们,
搞快点,
又来了新的一期鸟类摄影作品欣赏时间了!


凤头鸊鷉(pì tī]


       凤头鸊鷉(pì tī]):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尾羽短而不显,趾侧有瓣蹼。瓣蹼十分发达,除了适于游水之外,在陆地上几乎是寸步难移的。

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在既是开阔水面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极善水性,它们时常把头部朝下没进水里,接着完成一个前滚翻动作,然后在水下作一段高速度潜泳,再在远处露头冒出水面。

建造浮巢,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叶子,能随同水位上涨而漂起,不但不会往巢里渗水,还可以因为湿草发酵产生热量,有助于鸟蛋的孵化,使性喜贪玩的亲鸟在孵卵期间也能忙中偷闲,到巢外去嬉耍片刻。

吃昆虫、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夜鹭


        夜鹭:是中型涉禽,体长46-60厘米。体较粗胖,颈较短;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至背黑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长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极为醒目。

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夜出性。喜结群。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分布于欧洲大陆、非洲、马达加斯加,往东经小亚细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亚洲中部、南部,一直到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朝鲜和日本。

夜鹭在中国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和西南各省曾经是较为丰富和常见的,上世纪50-60年代在北京甚至在东北长白山还能不时见到。但在整个东北地区也很难见到了,在北京和其他地区种群数量亦明显减少。原因主要是由于砍伐树木、环境污染和人为干扰。


绶带鸟


      绶带鸟:共有14个亚种,又名绶带鸟、练鹊﹑长尾鹟﹑一枝花等异名。雄鸟有两种色形,体长连尾羽约30厘米,头﹑颈和羽冠均具深蓝辉光,身体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中央两根尾羽长达身体的四﹑五倍,形似绶带,故名。雌鸟较雄鸟短小。它的体态美丽,体型似麻雀大小,最主要特征是雄性有着非常长的两条中央尾羽,像绶带一样。它体色带有金属闪光的蓝黑色,头顶伸出一簇冠羽;鸣叫时可耸起,体羽为背栗腹白,翅亦为栗色。到了老年,鸟的全身羽毛成为白色,拖着白色的长尾,飞翔于林间,因而又称之为一枝花。

巢筑于树杈间,以树皮和禾本科草叶为巢材,巢形为杯状。食物中几乎全为昆虫,而且以鳞翅目为最多,例如天蛾、松毛虫及其幼虫和卵等,是森林中非常好的消灭害虫的能手。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常被捕捉作为笼鸟,因注意保护。


角鸊鷉(pìtī)


        角鸊鷉(pìtī):为鸊鷉目鸊鷉科下的中型游禽,体长31~39cm,体重0.5kg左右。长有一个黑色的短嘴,又直又尖,尖端呈黄白色,像尖凿子一样,适于啄捕鱼虾。翅膀短而圆,尾巴短,两条腿的位置长在尾部,脚趾上有分离的、像花瓣一样的蹼,中趾的爪尖上还有像蓖子一样的突起,可以作为清洁羽毛的梳子。夏羽头部、后颈和背部的羽毛均为黑色,前颈、颈侧、胸部和体侧是栗红色,下嘴的基部到眼睛有一条淡色的纹,眼睛里的虹膜为红色,从眼睛前面开始向眼后方的两侧各有一簇金栗色的饰羽丛伸向头的后部,呈双角状,极为醒目,故名“角鸊鷉”。冬羽头顶,后颈和背黑褐色;颏、喉、前颈、下体和体侧白色,具白色翼镜,飞翔时极明显,野外容易识别。

角鸊鷉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上的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等环境中。食物是各种鱼类、蛙类、蝌蚪等,也吃水生昆虫、昆虫的幼虫、虾、蝲蛄、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还吃一些水生植物。

繁殖于整个北方温带的淡水区域,游泳时亲鸟常将雏鸟置于背部;冬季分散在约北纬30°以南,包括沿海水域,结小群活动。中国种群数量甚稀少,繁殖于天山西部,越冬在中国东南部及长江下游。


丝光椋鸟


       丝光椋鸟:体型大小和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0-23cm。嘴朱红色,脚橙黄色。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后均变淡,两翅和尾黑色。雌鸟头顶前部棕白色,后部暗灰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浅灰褐色,其他同雄鸟。特征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多栖息于开阔平原、农作区和丛林间以及营巢于墙洞或树洞中。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自陕西、河南、安徽、江苏至广东、海南、西至四川、云南等地。也见于日本和越南。

丝光椋鸟在中国种群数量曾经较为丰富,而且分布也较广,在海南属于候鸟,也有部分留鸟。丝光椋鸟常在农田和村落等人类居住的区域活动和觅食,一方面易受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为捕捉,作为笼养观赏鸟出售。正因如此,丝光椋鸟无论是分布区域还是种群数量,都已呈现明显减少。

好了,蜜友们!本期到此结束,下一期我们接到摆那些关于鸟的事哈!蜜探原创,欢迎转载,但请标明出处!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大内蜜探






    关注 大内蜜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