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话概括《异形》系列四部曲

 

看完《异形》四部曲迫不及待地总结分享。有《异形4》剧透。...



说来惭愧,身为电影爱好者和从业者的本人,居然在今年北京电影节之前从来没看过任何一部《异形》,原因是……我害怕。

一个看《林中小屋》都会害怕到睡不着的人,在这充满惊悚恐怖血腥暴力的电影行业战战兢兢地讨生活,也是real虐心。

但是今年,出于对这个平均每六年才推出一部的、汇聚了世界四大名导的系列片的好奇和学习之心,本人奋不顾身地投入了抢票大军,并且狗屎运大爆发,抢到两套套票,耶~

三天看完,觉得这四部电影放在一起,各有特点,相映成趣,真有很多可以玩味的东西。迫不及待来总结分享一下。

异形1: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

我很会拍电影,而且未来四十年我会越拍越好。



封闭空间,目测成本也不是很高,全凭扎实的剧作和视听语言成功塑造人物、营造气氛、推动紧张感层层升级。非人类的形象塑造极具想象力,人类的性格刻画各具典型性且互动合情合理。全程无尿点。

这一部是和男票一起看的。

男票看之前不做功课,看了十分钟问我:这飞船上为什么都是70年代的科技?

我说:因为这就是70年代的电影。

是啊,感觉这么先锋的概念真不太像是70年代的呢是不是。

异形2: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

我也很会拍电影,而且我超级明白观众想看什么。



卡神真是主流观众的知心大姐姐,观众想看啥他就给你看啥,该紧张紧张,该感人感人,中间穿插小幽默,简直就是个精神按摩。

蓝后和之前第一部原作的结合也很恰当,该继承的地方就忠于原版,该掰回来的剧情点就逆向创作一下(雷普利对人造人的偏见),还让我们看到了第一部没钱呈现的终极大boss和她身边的视觉奇观……虽然没啥深度,但是特别带劲!

看完后我由衷地做好了找时间扒片的准备,学习卡神对观众心理学的深度把握。

异形3:1992年,大卫-芬奇

我以后的每部电影都很牛,但那时我还不怎么会拍电影。



大卫-芬奇现如今可是个神一般的名字,小女子我做梦也没想过居然会吐槽芬奇的电影,但是看《异形3》的时候我几乎吐槽全程。

主要槽点包括以下几个:

芬奇现在以节奏明快、剪辑流畅著称,但这部片废话很多,逻辑不清,剪辑有点拖沓,显得很冗长。

卡神基本尊重斯科特原作的设定,只是把故事更往深处走了一步,但是芬奇呢,感觉他的雷普利一觉醒来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台词别扭,用同行小朋友的话来说就是”好中二啊“。

片尾雷普利舍身取义的特效太五毛了,感觉很少能在国产片以外看到这么五毛的特效。

可能因为这是芬奇的电影长片处女作,他不时冒出一种自我表达欲和挑战传统惯例的叛逆感。

比如,雷普利女士到了第三部才好不容易有了性生活,然后导演又花了好些时间让观众记住并喜欢上了她的这位男票,结果好快就把他给搞死了……喂导演你难道是在拍《冰与火之歌》吗请问……

By the way,这位男票虽然这么快被芬奇导演搞死了,但是二十年后他终以Tywin Lannister的形象永远地活在了我们心中。没错,他就是《冰与火之歌》中的兰氏暴君,也是该剧中本人最为倾倒的男性角色,其成熟老辣完爆雪诺,阳刚气概完爆杰米,俊朗外形完爆小恶魔……啊,我跑题了。

出于私心附上查尔斯跳舞先生靓照一张:



异形4:1997年,让-皮埃尔-热内

我的剧作技法都没问题,但作为法国人我就是要玩点不一样的,挑战主流视角。



这第四部和第二部的关系好比青霞紫霞,身体结构差不多(不是说剧作结构完全相同,但剧作都比较工整),但精神世界截然相反。卡神的故事完全从人类视角出发,歌颂人性;热内的同情心在几个点上跳来跳去,唯一不变的就是把人类边缘化,谴责人性是一切恶的始作俑者。

其实想想法国人就是这样的。美国人平时还经常秀秀爱国主义精神,表达表达民族自豪感;法国人没事就骂国家领导人,游行示威指责政府没用,仿佛批判性就是他们的民族凝聚力一样。你看看,拍个怪兽片都不站在我们人类这边,真是用一种独辟蹊径的哲学辩证法在拍商业片。

热内导演说:

我的主角,即主视点,都不是人类;

我要给你们看很多变态畸形的东西;

我要加入好多弗洛伊德心理学式的符号情结;

我才不要拍卡神那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模式,我们法国人的调情方式是性感又危险的;

我还要暗示一些女女、男男、人兽、畸恋的元素……

主流的叙事技巧,非主流的价值观,然后再华丽转身拍了个感动全世界人民的《天使爱美丽》,也是各种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蓝后,卡神拍完《异形2》之后,91年拍《终结者2》,完爆92年的《异形3》;97年再拍《泰坦尼克号》,完爆同年的《异形4》。感觉卡神打定了主意不让后来之人超越自己的“异形”了。

卡神你也是real好胜。在我心里是你赢了。


    关注 电影枕边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