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解析】基础细胞形态讨论-2016.6.11

 

王一医学细胞平台谢谢各位老师积极参与,现在公布答案:1、巨大血小板2、血小板卫星现象3、粒系浆...



 王一      医学细胞平台
谢谢各位老师积极参与,现在公布答案:

1、巨大血小板

2、血小板卫星现象

3、粒系浆质体

4、粒系浆质体

5、畸形血小板

6、粒系浆质体

7、巨核细胞浆质体

8、染料残渣

9、污染的真菌

10、疟原虫配子体

11、血小板聚集现象

12、污染的真菌

13、卡波环

14、疟原虫大滋养体/配子体?

15、正常血小板

我整理了一下图片中各种结构的特点,供老师们参考,总结如下:

1、正常血小板:末活化时呈圆形或椭圆形,激活后可呈星形或不规则形,无胞核,胞质淡蓝色,中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淡紫红色颗粒。
2、“血小板卫星现象”是指在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表面周围,它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段与血小板表面GPIIb/IIIa结合所致,与疾病和药物无关。
3、浆质体:又称浆逸出体或胞浆球,是细胞极度增生时,其胞浆逸出而形成。为圆球形,大小同成熟红细胞,一般直径在8-10微米左右。浆颜色和内容物由逸出细胞的种类决定,以粒细胞浆质体最为常见。与血小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包膜圆润完整,而血小板一般呈毛刺状;内容物一般颗粒感强或没颗粒(由逸出细胞决定)而血小板胞质淡蓝色,内含大量粉尘样淡紫红细小颗粒。
4、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繁殖,形态变化很大。一般分为三个主要发育期。
(1)滋养体: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食和生长、发育的阶段。按发育先后,滋养体有早、晚期之分。早期滋养体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故又称之为环状体。以后虫体长大,胞核亦增大,胞质增多,有时伸出伪足,胞质中开始出现疟色素。此时称为晚期滋养体,亦称大滋养体。
(2)裂殖体: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核开始分裂后即称为裂殖体。核经反复分裂,最后胞质随之分裂,每一个核都被部分胞质包裹,成为裂殖子,早期的裂殖体称为未成熟裂殖体,晚期含有一定数量的裂殖子且疟色素已经集中成团的裂殖体称为成熟裂殖体。
(3)配子体:疟原虫经过数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中发育长大,核增大而不再分裂,胞质增多而无伪足,最后发育成为圆形、卵圆形或新月形的个体,称为配子体;配子体有雌、雄(或大小)之分:雌(大)配子体虫体较大,胞质致密,疟色素多而粗大,核致密而偏于虫体一侧或居中;雄(小)配子体虫体较小,胞质稀薄,疟色素少而细小,核质疏松、较大、位于虫体中央。
5、染料残渣:血涂片用瑞-吉氏染液染色后,如果冲洗不干净会在片子上残留染料残渣,形式血小板,但一般颜色呈紫黑色,细颗粒状,边缘毛刺状,无胞膜胞浆等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与血膜不在同一平面上。
6、污染的真菌:血涂片有时会由于种种原因污染上真菌,形状一般呈卵圆形,菌体染成蓝色,中间隐约可见染成紫红色的核酸类物质,可呈散在或成堆分布。
7、卡波环:在红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结构,呈环状或8字形。卡波环经常和豪焦小体一起出现,可见于白血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和溶铅中毒。
多在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出现。

雷锋推荐

  • 【病例讨论】基础细胞形态讨论-2016.6.11
  • 【病例讨论】骨髓病例-2016.6.8
  • 【病例解析】骨髓病例-2016.6.8




    关注 请叫我雷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