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文不加点”

 

古人形容人文思敏捷,下笔快,经常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来赞美,比喻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需修改。这个“点”,有...



古人形容人文思敏捷,下笔快,经常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来赞美,比喻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需修改。这个“点”,有读者误以为是标点,其实它是指修改,再说具体一点,是指古人写文章时,觉得某句某字不妥,还要斟酌修改,于是涂上一点,表示删除。在古代,文章是没有标点的,要自己学会断句。因此,这也是骈体文流行了几百年的原因之一,因为它有固定的句式和字数,不用标点也能断句。

这个成语最早源于东汉的祢衡,也就是击鼓骂曹的那位狂人。他被曹操流放到江夏黄祖那儿当书记官,有一回黄祖大宴宾客,指着一只鹦鹉要祢衡就地作文,祢衡“笔不停辍,文不加点”,写就了史上有名的《鹦鹉赋》。我估计祢衡之所以写得这么快,还是因为他能把眼前的鹦鹉和自己的命运相结合,把鹦鹉写成了自己,写自己当然就快了,例如“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飘零孤单的命运将人与鸟紧紧联系在一起,读之令人凄恻伤怀。可惜,祢衡最后也是如此凄恻地死去。



百年国学,沧海桑田;沉浮升降,几盛几衰。国学之知识,不可不知;国学之魅力,不可不悟;国学之精髓,不可不察。学国学,可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国学,特建此公共平台,旨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国学的温情、敬意、尊重和认同,知古鉴今,温故知新,彰往察来,见微知著,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尽绵薄之力。


    关注 领导干部学国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