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月散记之四十期【浮山桑葚】

 

既寻友不遇,采摘椹子便是。紫紫的莹莹的,手指轻轻一触,就滑落在掌心。放到嘴里,不用齿嚼,瞬间就化开了,甜甜的汁水溢满了齿舌,留在味蕾里的儿时记忆,也瞬间汩汩淌了出来。...





对于我,桑葚似乎就是一个遥远的记忆。 十来岁的那会儿,水果根本是奢侈品,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的桑葚、秋天的柿子。尤是桑葚,每到初夏,馋了小半年的小伙伴们,会迫不及待偷空爬到附近的小山坡,那满坡的红椹子,足足可以让我们过了嘴瘾,吃得牙齿都软得要化了一般。那个甜和酸呀,深深地存在味蕾里,留在记忆里。

一晃就是30多年,再也没有摘过故乡的野果,也少在市场上见到这种紫紫的尤物。记得前几年到山西陵川出差,晨练时,见到一个卖桑葚的小贩,便兴奋地买了些让大家一起分享,可大家的反响并不十分热烈,自己那种跟见了宝贝似的心情,想来还是掺杂了许多儿时的留恋和记忆。

今年加入了驴友队伍,闲了就会关注群里的消息。入夏了,便不断听闻有人去浮山摘椹子,心也动了。一是重又激活了味蕾对桑椹的记忆;二是光听说淇县高村有个浮山森林公园,还不知道究竟在哪里,好奇油然而生。礼拜约友同去,几个驴友已经先走了,他们也说不清路线,害得我在网上按图索骥了半天,也只是弄了一个大致方向。一路小骑,一路询问,驶过107国道废弃的淇河桥,南行,过两个村子,右拐过京广铁路立交隧道,再过一村,过南水北调工地,远远就看到一片茂盛的绿。浅浅矮矮的一片土坡,这就是传说中的浮山(你想去吗?我这个向导路线不知道是不是说清楚了呢?)。

说是森林公园,不如说是一个圈起来的大园子。似乎有人工种植的痕迹,但更多的感觉是自然蔓生的植被,少有高大的乔木,却挤满了丛生的灌木,一人多高的树杈,密密匝匝。整个土坡,除了几道小路外,几乎被浓密的绿覆盖着。有三三两两来采摘椹子的男女,但闻其语,难见其人。给先到的朋友打电话,却也是只知道在园子里,谁也不知谁的具体位置,不禁想起贾岛的几句诗来: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古人捕捉景致的妙趣是难以言传的,更别说经过这些文字千年浸润的意境了。寥寥数语,浅显直白,却渗我心田,引我共鸣,蓦地生出这许感慨来。既寻友不遇,采摘椹子便是。紫紫的莹莹的,手指轻轻一触,就滑落在掌心。放到嘴里,不用齿嚼,瞬间就化开了,甜甜的汁水溢满了齿舌,留在味蕾里的儿时记忆,也瞬间汩汩淌了出来,那叫一个美!先吃个过瘾,嘴巴就是酒窖,扔进去,咀嚼发酵,酿一口甘冽的美酒吧!而更多椹子的颜色,则是满树满树的红,要摁着它的小茎,稍用力才能采摘下来,那脆脆的羞涩的声响,告诉你,它还不够熟透,咬一颗,甜里却更多了些酸味。想想小时候吃桑椹,也许还没有完全熟透,俺们就一股脑儿吞到嘴里了,难怪吃饱了会酸倒了牙。

前后去了两次。采摘的人多了,果子自然要细细寻觅。有人干脆会使劲摇曳着树枝,熟透的便噗噗坠地,树下的人赶忙小心地拣起。我 是不忍如此打搅树的宁静,却也爬上树杈,一颗一颗摘起,收入囊中。下得树来,手也染得黑紫了,腿上胳膊上也划了一道道淡淡的血痕也不觉得。一两个小时的劳作,拎回家,或送邻居亲友,或泡洗了,端上来家人品尝,甚美!

另,满载而归时,帮一人找到因迷路而“云深不知处”的助力车,感觉也甚美! 呵呵,椹美,甚美!

图文 郎月 2012.5


    关注 朗月朝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