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滨州学院将要更名“山东航空学院”?

 

感觉这个公众号还不错,那就赶紧关注吧!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卫建开说”,滨州第一个人资讯平台!关注方法...



滨州情报局长

拍客:滨州学院举行更名论证会↓欲名为山东航空学院。Ps:近几年滨州学院改名的传言一直未中断过,这次论证会是不是有实质性进展呢,拭目以待!







滨州学院加快推进航空类院(系)发展

2016-03-18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滨州讯 为加快推进航空类院(系)发展,滨州学院近日专门召开航空院(系)工作会议,对建好航空院(系)作出了部署。

滨州学院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国家民航强国战略、山东省民航强省战略相适应,与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改革部署相适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和高度评价。会议要求航空院(系)走出传统办学观念“框框”的束缚,走出校园与行业企业做好深入对接,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扎实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在“由学校办院(系)向院(系)办学校转变”中走在前列,为学校打造航空特色提供有力支撑。





滨州学院的转型发展之路

2016-05-26   来源: 大众日报

提到滨州学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航空特色。
2006年4月,该学院设置了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率先组建了全国地方本科高校第一个飞行学院,填补了山东省内高校民用航空类人才培养的空白。如今,它已拥有4个航空类学院、20个航空类专业(方向),基本涵盖了航空业整个产业链。
滨州学院坚持以地方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立足“重特色”“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推进转型发展。
“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我们分三步走:第一步,用5年左右时间确立基本框架,做大自身特色,确立省内优势地位;第二步,用5年左右时间突出内涵建设,做强自身特色,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第三步,用10年左右时间立足全球视野,全面推进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到2035年,部分学科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综合实力进入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行列。”滨州学院党委书记罗公利告诉记者。
发展“重特色”
打造事业“高速引擎”
“只要坐山东航空公司的航班,几乎每架飞机上都有咱滨州学院的毕业生。”滨州学院的老师们无不自豪。目前,滨州学院已经培养出1000余名毕业生,赴航空公司、空管部门、机场等单位从事飞行驾驶、空中安全保卫、签派、飞机维修等工作。
多年来,滨州学院飞行技术专业按照“专业建设融合行业标准、学历教育对接岗位技能”的目标,构建了“双校园、两段式”(指国内、国外学习训练按照“2.5年+1.5年”两个阶段)、“双证融通”(指学历学位证与岗位资格证对接)、“工学交替”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飞行技术专业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并入选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立项山东省“民用航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飞行学院通过山东省质量认证中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获得2012年市长质量奖,在全国高校尚属首例。
学院先后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订单式”联合培养飞行驾驶、飞行安全、空中乘务等专门人才;与美国泛亚航校等7家航校签署了学员飞行训练协议。
强化“地方性”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滨州学院强化“地方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以服务地方需求为主线来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
学院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两区两圈”和“民航强国”等发展战略,制订实施了《服务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服务航空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与滨州市政府、山东社会科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国际机场、济南机场、东营胜利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00余项,已在科技研发、决策咨询、教育培训、文化建设、社区服务等方面完成合作项目600余项,与地方、行业联合培养培训各类急需人才35000余名,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与滨州市政府签署共建教师教育学院协议,以教师教育学院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为依托,在滨州市成立了67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积极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互派教师、合作教研科研,开展“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同时承办了初中劳动技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化学、初中体育、中小学美术和小学大队辅导员等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600人;承担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惠民县小学英语和小学音乐义务支教项目,项目跨度1年,送课19次,培训学员200多人。
突出“应用型”
实现学校振翅腾飞
学院突出“应用型”办学定位,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工学类专业数占到本科专业总数的38.9%。出台《滨州学院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规划(2015—2017年)》,打造民用航空等7大应用型专业群,应用型专业占比达到70%;理工类本科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高于30%,文科类高于20%,均超过国家规定5个百分点。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对接航空产业发展,新增部分航空类专业,在部分现有本科专业中增加或明确航空类专业方向,全力建设航空类学科专业;对接“黄蓝两区”发展战略,贴近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适应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重点加强工科专业建设。巩固人文社会学科和基础学科,保持教师教育专业特色,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理、工、文、教、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着力提升专业内涵。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重点建设民用航空、化学化工、生态环境、机电、信息、土建、教师教育等七大应用型专业群,实施“应用型专业群实训中心建设工程”。分类指导,培育专业特色,重点打造航空特色,兼顾区域特色和专业自身特色,实施“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品牌专业10个,积极争取国家、省专业发展支持计划。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行业、地方的沟通与对接,实施“院系理事会建设工程”,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统筹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分级分类教学。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扩展“3+2”、“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全面实行学分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实施“双师型”素质提升工程。以航空类学科为试点,依托航校或航空公司,探索建立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完善“中青年教师顶岗锻炼”派出机制,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取得教师职称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学校给予适当奖励。鼓励教师申请专利推广和技术转让项目,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改革教师聘用和考评机制,完善应用型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感觉这个公众号还不错,那就赶紧关注吧!



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

卫建开说,滨州第一个人资讯平台!关注方法:点击手机屏幕右上方的“···”,选择查看公众号,点击加关注即可!期待你的关注!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关注 卫建开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