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你的内在自由吗?

 

一个人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这个人就是自由的。怎么样做呢?...



关系——自由和强制


如果没有关系的话,无所谓规则。在所有的关系中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由的关系,另一种是强制性的关系。
大部分的家庭争吵,原因是不准许对方跟自己不同。我们总是期望对方做的事情满足自己的喜好。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当你期望对方满足自己期待的时候,会有焦虑感。这种焦虑感产生的时候,你的头脑就会产生一个东西,叫“进攻”,“进攻”的目的是要求对方按照你说的方式做。这时,多元化的东西就丧失掉了。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不能强制性地让另外一个人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自由意味着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内在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计划。谈到计划,人们很容易想成工作里的计划。这里的计划指的是人从妈妈怀孕的那一刻起,生命里面就有一个密码,那个密码里面有你所有的人生计划,而那个计划对于你是最合理的。精子跟卵子结合的瞬间,形成胚胎的时候,那个胚胎就有了未来发展的计划。

我要问的是,“你为什么没有长成那个计划预计的状态?是什么导致了这个问题,使得计划在实施中被破坏了?”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你能看到,每个孩子都不同,他们在不断地破译自己身上的密码。一个人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话,这个人就是自由的。怎么样按照自己的内在计划行事呢?只有听他的心声。
不同意义的自由——内在自由






















内在自由这样一种状态中,一个人的行为,受其自己深思熟虑的意志,受其理性或持恒的信念所导引,而非为一时的冲动或情势所驱使。

——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

这里情势是什么意思?比如说:当周围有一个更强大的力量时,你就顺应这个力量,这就是为情势所驱使。再比如:在一个单位,你会发现有这样的同事,谁的力量更大他就顺应谁,这就是为情势驱使。当自我意识还不够强大,内在没有确定下来,人容易为情势所驱使。一时的冲动,指的是情绪。一个内在自由的人,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所驱动,不会因为情绪而做出愚蠢的事情,同时也不会被他人的情绪所驱使。当一个人内在自由时,他不会因为站在面前这个人很厉害,就做过头的事、说过头的话;不会因为面前这个人很暴力,自己也变得很暴力,他总是在把握自己。当我们被一时的冲动或外面的情势所驱动时,我们就失去了内在的自由。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没有自我的人,会被一个集体的东西所驱动。当我们内在自由时,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总在那里,你不会被周围的事情所驱动,你在这样的内在状态下行动。

有一次,几位园长到园里参观。她们走进预科班教室,一个孩子正在操作数学教具:邮票游戏(邮票游戏可以操作大数量的加减乘除法)。几位园长停下来看孩子操作,有园长说:“你算错了。”孩子说:“我没有算错。”园长说:“错了,你再算一遍。”孩子又算一遍说:“没有错。” 确实没有错。我特别震撼的是,那个孩子不为外在所动,不怀疑自己,没有被大人的强势驱动。几个大人一起说错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很容易迷惑的,这个孩子始终没有为其所动。

内在自由的反面,并非他人所施之强制,而是受自身情绪或道德缺失及知识不足的影响。抛开他人的强制,我们看自己内在的时候会发现,当我们情绪不够成熟的时候,我们会受到内在的强制。你的想法使你暴怒,你的想法控制了你;你的情绪让你对孩子大发脾气,你的情绪控制了你。我们说,你不是你的想法,你不是你的情绪,你是那个存有。当丧失意志或力量时,我们内在变得不自由;当受情绪所主导时,我们成了自己情绪的奴隶。

之前我们一直讲的是不受外界的入侵,讲关系中的两种状态——自由和强制。这里我们讲的是另外一个——内在自由。当我们被想法、情绪、情势所驱使时,无法自控而失去了内在的自由,我们说这一部分是内在的强制。

作为成人,之所以被情绪掌控,是因为小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出现时,没有被照顾,我们没有机会感受它,我们对自己内在发生的情绪是不熟悉的。因此,现在,对待我们的孩子,要允许孩子把情绪宣泄出来,允许情绪流动出来,这样孩子就能看见自己的情绪,就有机会把握它。让孩子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里面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

教育要协助孩子了解自己内在世界的发生,同时了解外在世界的发生,尊重并允许孩子拥有自己内在的感觉。教育要培养这样的人,培养真正的人,完整的人。
❖选自孙瑞雪老师《自由中的规则》工作坊
孙瑞雪,儿童教育专家,在长达十四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版《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心智成长丛书》等书籍,1995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会,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

更多美文,点击链接获取~
▼▼▼
有些人为何总要拒绝美好?
曰爱说 | 你有一张明天的脸
6月用"心"爱,一家一和谐


    关注 曰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