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熹是一个“三体迷”

 

【免费订阅】分享一本书=拯救一棵树点击文章标题上方蓝色字“123图书馆”或者搜索微信号“woai...



【免费订阅】分享一本书=拯救一棵树

点击文章标题上方蓝色字“123图书馆”

或者

搜索微信号“woai123tsg”

导读:朱熹,当我们提起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联想到的人物形象大概就是一名严肃的道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许多人未必知道,朱熹还是一位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并保持着终生思考的天文学家。

朱熹,当我们提起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联想到的人物形象大概就是一名严肃的道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许多人未必知道,朱熹还是一位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并保持着终生思考的天文学家。

很小时候,朱熹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的尽头在哪里?他自述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搞音乐的才女吴虹飞说,她是霍金的门徒,成天思考宇宙的边界。其实朱熹也是这样子。如果刘慈欣在十二世纪出版了《三体》,朱熹一定是一个“三体迷”。南宋时还没有《三体》,朱熹只好将宋朝的一本自然科学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翻得滚瓜烂熟。我敢说,除了儒家经典,最让朱熹心动的书就是这部《梦溪笔谈》了。在与朋友、门人的谈话中,朱熹无数次引用《梦溪笔谈》,事见《朱子语类》。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他解释雨的形成:“阳气正升,忽遇阴气,则相持而下为雨。”现在我们都知道,下雨乃是因为受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空气而形成小水滴。他又解释雷的形成:“只是气相摩轧。”现在我们也知道,雷电是云层的正负电荷相撞击而爆发。又解释虹的形成:“虹非能止雨也,而雨气至是已薄,亦是日色射散雨气了。”我们也知道,虹是大气中小水珠对日光的折射和反射。可以看出来,朱熹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理解是相当接近科学解释的。(选自《南都周刊》)

推动阅读,倡导环保,我们一直在努力……

1. 网站:http://www.123tsg.com

2. 微信公众号:woai123tsg

......................................................
最好的图书APP,卖闲置书,买好书,和附近书友共享阅读


...................................................

编者按:本站所有微信资源皆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关注 123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