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十三五”北京交通规划,欲知详情,请戳这里↑

 

导读:《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日前发布。“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出行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心城...



导读:《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日前发布。“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出行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全日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交通拥堵加剧态势得到控制,交通指数控制在6.0;交通运行安全有序,年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1.6人以下;构建与出行距离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形成“一刻钟生活出行圈”、“1小时城市交通圈”、“1小时京津冀区域交通圈”。2020年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是“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专项规划之一。规划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此次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上位规划为依据,并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保证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十二五”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交通基础建设得到稳步推进,系统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到“十二五”末,公路里程达到218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2公里;城市道路里程达到6423公里,其中快速路383公里。开工建设北京新机场,开通京沪高铁、京广客专,建成四惠、宋家庄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

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交都市建设。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8条554公里,比“十一五”末新增218公里,最高日客运量突破1100万人次。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建成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开创性地在京通快速路、京开高速施划公交专用道,开通定制班车等多样化公交线路。出行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十一五”末的39.8%提高到50%。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建成公共自行车网点1730个,规模达到5万辆,覆盖11个区。
交通领域改革成效显著,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顺利实施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并建立公交票价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了《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市政交通一卡通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规范,积极推进交通行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交通法制建设,颁布实施《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迈入法制化轨道。

深入落实各项综合缓堵措施。推动实施《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0]42号),加强了小客车数量调控、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错时上下班、差别化停车收费等多项综合管理措施,交通需求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智慧交通实现新突破,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提高智能化监测设备覆盖率,城市公交车辆实现卫星定位全覆盖,机场高速等7条高速公路实现视频监控及断面交通流检测全覆盖,智能化交通运行管理系统基本建成。推出“北京实时公交”手机软件,583条公交线路实现实时查询,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用户量达到203万,通行比例约35%。在全国首次使用“千吨级驮运架一体机”工法,三元桥大修仅断行43小时完成桥梁上部结构整体置换,创造了新的“中国速度”。



发展绿色交通,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公交、出租等行业新清能源车辆规模达2万辆,货运绿色车队规模达到5万辆。推动绿色照明、温拌沥青等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初步建成交通领域能耗排放统计监测体系。编制并发布公交、轨道、货运、出租4大行业5项节能标准。

做好重大活动交通保障,行业安全维稳能力不断提升。优质、高效完成全国“两会”、APEC、上合峰会、园博会、世界田径锦标赛、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活动交通保障任务,实现专项交通保障与社会交通协调运转。落实交通安全标准规范,年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由“十一五”末的2.03下降到1.64。“十二五”期间,全市运输行业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十三五”北京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交通扩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转折期,交通发展总体呈现出新的趋势与特征:交通服务的范围由市域向都市圈、城市群扩展,一体化运输效率和水平将加快提升;客运服务多样化和货物专业化需求凸显,客货运输结构、服务模式将发生明显变化;交通服务和管理模式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从“关注车辆的畅通”转向“关注人和物的畅通”转变;“互联网+”促使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成为交通运输产业重构的重要驱动;改革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展动力,交通发展将更多依靠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法治和标准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等制度创新。

总体来看,未来五年北京交通形势依然严峻,预计到“十三五”末,六环内日均出行总量可达5700万人次以上,比“十二五”末增长21%,治理交通拥堵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北京交通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出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全日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交通拥堵加剧态势得到控制,交通指数控制在6.0;交通运行安全有序,年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1.6人以下;构建与出行距离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形成“一刻钟生活出行圈”、“1小时城市交通圈”、“1小时京津冀区域交通圈”。2020年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

航空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


“十三五”期间,北京新机场一期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北京市将形成首都国际机场、北京新机场两大国际航空枢纽,对外开放度和辐射能力将大大增强,将为提升北京对外影响力提供重要保障。新机场的投入使用,将会大大缓解目前首都国际机场的压力,百姓乘坐飞机出行多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五纵两横”的北京新机场陆侧交通系统将使百姓到达机场更加方便快捷。
 
北京新机场效果图
2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率先突破
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十三五”期间,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将更加发达,随着京沈、京张、京霸等国家干线网,京唐、京滨、城际铁路联络线等城际铁路网,以及结合既有铁路通道形成的市域(郊)铁路网络的建设,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

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将给京津冀区域的百姓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部分道路客运班线将实现公交化运营,乘客手持一张一卡通就可以走遍京津冀。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旅客“联程联运”将有望实现,区域交通管理政策将更加融合,交通信息化服务将逐步实现区域共享。
 
3

推动“公交都市”建设


公共交通系统也将更加方便、快捷。“十三五”期间,北京将继续加大轨道的建设力度,轨道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554公里增加到900公里以上,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750米覆盖率达到90%,大部分百姓将实现10分钟以内到达地铁站。地面公交将以专用道为突破点,打造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2020年力争实现1000公里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届时地面公交的运行速度、可靠性都将大大提升,通勤出行将更加快捷。同时,从满足百姓差异化的公交出行需求出发,微循环公交、多样化公交服务也将更加丰富,公交出行体系将更加多层次、多样化。为更好的解决短距离出行及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十三五”将进一步优化完善自行车步行环境,完善3200公里自行车道路系统,继续新增5万辆公租自行车,总规模达到10万辆以上。
4

全面提升公路通达深度
全面推进高速公路运输通道建设,优化调整国家高速公路通道功能,构建“客内货外”的网络格局。建设京新高速,形成西北部货运通道,缓解京藏高速交通压力。建设京台高速、京秦高速、承平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通州大兴段),加强京津冀区域公路互联互通。加快西向高速公路建设,对接太行山高速公路。围绕冬奥会、世园会交通保障,重点建设兴延、延崇等高速公路。“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加快新规划国道建设,完成G230(良常路南延段)、G335(宝碾路段)、G234(延琉路、延康路段)等项目建设。围绕重大活动和重点功能区交通保障,推进昌赤路、磁大路、漷小路、孔兴路北延等公路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普通国道建设约105公里,普通国市道二级路以上比例达到79%,计划完成市道新、改建里程约150公里。
5

提高城市道路承载力
道路系统将更加完善,交通可达性将大大增强。“十三五”将新建西外大街西延、姚家园路、丽泽路等快速路,基本建成城市快速路网。完善城市功能区和枢纽周边主干路网,打通中心城“三环半”主干路系统。以中心城为重点推进次、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消除“瓶颈路”。有重点、有步骤的开展重点地区的交通综合治理。
6

加强枢纽与城市的融合
“十三五”将加大枢纽建设,通过枢纽将不同交通方式有效整合在一起,使换乘更加方便、人性化,同时注重枢纽与城市的融合发展。随铁路建设,同步完成星火站、丰台站、清河站等铁路枢纽建设,百姓乘坐铁路出行将更加便捷。以苹果园、望京西等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强城市功能区与交通枢纽的耦合,提高多方式综合运输体系对城市功能的高效服务。
7

深入推进停车综合治理
未来五年,将强化停车秩序综合治理,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控、社区自治、公民自律、法规保障”的公共治理格局,做到“车位分类、停车入位、合理付费、严格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加强电动汽车充电配套设施建设。多渠道多种类合理增设居住区停车设施,完善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公共服务区域停车设施,结合轨道站点和交通枢纽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推动“停车+互联网”技术应用,为公众提供车位查询、停车引导、车位预订、费用支付以及错时停车等服务。切实加强停车执法工作,全面规范停车秩序,“十三五”末,力争完成200条停车秩序管理示范街。
8

交通需求管理“精细化”
推进职住平衡,从源头减少交通需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方式,合理调节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引导外埠过境大货车绕行。
9

聚焦城市副中心
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心城功能疏解,优化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充分预留重大交通设施发展空间,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先行,以绿色和智慧交通为导向,构建与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先导作用。加快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建设,推动八通线南延、M7线东延、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市域(郊)铁路等多层次轨道线网建设,完善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其他新城及周边区域的轨道连接,引导城市沿轨道走廊有序发展。结合环球影城等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轨道网规划并推进建设。

推动完善副中心综合交通体系。结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优化调整东六环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京哈高速等道路功能,建设广渠路、通怀路、潞苑北大街等主要道路,研究构建副中心快速环路,进一步优化内部道路网规划布局。推动建设新北京东站、北苑等客运枢纽,形成面向京津冀、与城市功能区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客运枢纽体系。构建绿色交通体系,规划层次功能明确、快普支线结合的地面公交系统,推进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之间大容量快速公交规划建设。完善轨道交通接驳系统,改善自行车步行环境,增加公共自行车规模。推动建立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平台,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10

深化城乡统筹、公共交通均等化服务
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乡村公路桥梁建养水平和安全防护水平,推动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发展,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客运融合发展。到“十三五”末,完成全部乡道隐患点治理。计划完成乡村公路大修3000公里以上,全市乡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保持在90%以上。提高“村村通”公交服务广度和通达深度,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班次,具备条件的行政村2公里范围内通公交比例达到100%。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引导创新农村物流发展运作模式,加快构建覆盖新城、乡镇、村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11

推进交通行业节能减排
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稳步推进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调整行业车辆结构。推进交通行业新清能源车辆应用,到“十三五”末,新清能源公共汽车比重达到65%以上。加快推动充电、加气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落实新能源车相关激励和补贴政策。加快淘汰交通行业高排放老旧机动车,促进营运车辆向绿色化发展。

加大科技研发与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绿色通风照明、绿色轮胎、能源智能管控、地热资源循环利用、抑尘降尘、水处理和再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道路工程项目中节能环保材料使用和路面旧料循环利用水平。

加强节能减排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建设北京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与监测平台二期,建立完善北京市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与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
12

智慧交通提高交通服务能力
通过交通大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集成应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交通运行治理模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动交通大数据开放应用。推动跨部门数据融合共享。推进京津冀区域交通与航空、铁路、邮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推进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为行业决策管理、交通信息服务、对外数据开放提供基础支持。

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营运车辆监控、道路网路况检测、公共交通客流检测、电子证件、电子运单等交通感知设备建设及应用。推进研究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的车路协同技术。

提供便民信息服务。建设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手机APP等方式提供公交换乘、交通状况预报、动态交通出行规划、停车诱导等信息服务,满足公众精细化、个性化出行需求。建设轨道全路网综合客流引导信息系统,向乘客提供客流拥挤度信息,引导乘客合理选择线路。
欢迎扫码关注~


    关注 北京交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