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良好家风读书始

 

说到我自己的读书习惯,主要还是受了母亲的影响...

良好家风读书始
《张伙的书香生活》

小时候,大约六七岁吧,我常常看见母亲坐在床沿,眯着眼睛,聚精会神看一本书,一本叫做《林海雪原》的小说。有时,她会断章取义,给我们讲书上的情节。小孩子对剿匪没有特别的感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倒是她端坐床沿看书的那股认真劲儿。我如今只记得杨子荣,一位英雄似的人物,还有她告诉我那本小说名时的情景。将近三十年过去了,犹然在目。这是第一本走进我生命的小说,虽说我没有读过它。

父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自从高中毕业,也就丢开书本,开始田地的生活。我上学前学会的几个字,全是本家堂叔教的,没有笔,没有纸,就拿碎砖在泥地比划。想想当时因陋就简的情形,暗自觉得好笑。记得三叔曾送我一本《邋遢大王奇遇记》,应该是五岁时候,它的鲜明色彩一直在我的额头闪烁。

这是小孩子的读物。年龄大了,不再满足于故事的奇幻,也没有多少资本打动我们大人的心情,我们要求一种和人生相为表里的艺术——文学,来滋润干涸的心灵,修补残缺的生命。

高中时候,我有幸读到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小小的心灵膨胀着。他对历史深邃的思考,和就地生情而发的感喟,都曾经有一时期和我的感情溶在一起,至今仍深深留在心里。他让一个中学生知道世上有一种艺术可以打进人的生命。这是我读书的开始。



那一年读大学,经常一个人跑到图书馆一楼的小间,或是跑到新华书店,浏览半天。但是这两个渠道得来的知识毕竟有限,满足不了读书欲,怎么办呢?只好到图书馆借。图书馆四楼藏的多是文史书籍,人少,环境好,于读书很相宜。

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一个旧书网站,叫孔夫子旧书网。收集许多好书,还是亏了这个网站。毕业之后找工作,整天为生活奔波,唯一放心不下的,还是大学期间的一大箱书。这些书,随我去了东兴,后来又回到南宁。不同的是,如今家里的藏书,已经不是一两只皮箱能装得下了。不管怎么说,买书读书的习惯从此养成了。这是我唯一的爱好,欣赏倒还在其次焉者。

从大学到现在,家里一个四层双开门的书柜已经满了,好多书散放在客厅,甚至堆在床头。晚上空闲时间,常常走到书柜前,静静站一会,抽出一两本,然后坐在窗前,阅读三五页。咀嚼一行一行灵性的记录,闻着纸面散发的油墨,和美好的东西零距离,心灵才不至于像朝花一样奄奄。

渐渐的,读书成为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隔几天不读书,好像心灵缺少了慰藉。工作累了,忙里偷闲看几页,领略书里的壮丽景色,带我们冲过地域的界限,打开我们狭窄的眼帘,去领受生活以外的世界,心灵获得一种很高很纯的享受。

而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电脑可以看书,手机也可以看书。不胜其数的小说让人眼花缭乱。或者我这个人比较守旧吧,还是愿意看纸质书,看旧书,而且还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一茬人的作品。

有一次和朋友谈天,他们(他们是中学老师)感叹教育之难,说现在的孩子都不读书了,作文尤难,难得一见上眼的好文章。我听了只有赞同。这折射当下教育的一个缺陷。当今手机、电脑泛滥,上到老,下到少,全把全份精神投了进去。他们缺乏阅读,他们尤其缺乏家庭的指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这个问题需要检讨,反省的应该首先是父母。他们是一家之长,担负以身作则的责任。也许只是一个习惯的遵守,久而久之,在孩子心里扎下根,自然而然,许就孕出良好的家风。父母是家风的主要营造者。家风和家教应该互为影响,父严子孝有理,晴耕雨读也有理,一句话,让我们回到读书,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人生应有之意。



所以看到征文,马上我小了二十几岁,回到床边听故事的年月。母亲没有教我要读一本书,但是她的行动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孔夫子的话是对的。不教也是教。以身作则本身就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家风或许是教育的根基。仿佛楼房,教育便在上面打基。而家风尤其显著,成功人士所受的教育尽管千差万别,但是无一例外,想来应该都是家教严正。

让我把话收回来。说到我自己的读书习惯,主要还是受了母亲的影响。像梦里似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看书的神情,还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呢?家风涵盖方方面面,我仅以读书为例,真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了。良好家风读书始,愿我们多多从自己出发,给孩子、给家庭一个书香世界。


    关注 厚泰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