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聚焦》——严谨与认真

 

最佳影片,实至名归。...





假期并没有出去春游,只是有意识的把自己关了起来。我想自己需要一点时间来思考,思考的内容应是自己。当然,电影始终会是陪伴我度过思考时光的朋友。这次选择了《聚焦》,抱着去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心态观看了这部作品。但看过之后,却给我的思考带来了重要的启发。
电影讲述了环球报《聚焦》组记者对波士顿教区发生的神父性侵儿童案件进行深入调查报道的故事。全片看似都是普通的对话场景,但是镜头却十分扎实。作为一部群像片,主要人物多,但影片却安排地主次不同,恰到好处。故事线多而独立,十分考验讲述故事的技巧,导演十分用心地交替着慢慢引导观众的情绪逐渐上升,直到最后达成高潮,水到渠成。
影片描写的是一群媒体人。有人说媒体并没有创造任何东西。并且我们也早就知道,媒体不能改变观众,只能引导观众。那么媒体的意义是什么呢?应该是片中总编最后讲的:“广泛而立即的引起读者的关注。”没错,一个新闻或是一个观点,存在于每个人内心的时候,都是难以有力量的。但媒体成为了这样一个宣言,它宣告,知道这件事情的,不只你一个人,只有当知道别人和自己有同样的想法的时候,大多数人才会勇敢地站起来在大众的沉默中声明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个十分伟大的行业。但伟大的前提是媒体发出的共鸣本身是好的,客观的,基于真相的共鸣。这个行业特别需要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有幸地,在《聚焦》里,歌颂的是一群道德自律的,诚实的,自省的,良知满满的记者,他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也是正义的。
影片的结尾,报纸在印刷机上如同流水一般前行,带着聚焦组员几个月的全情投入走向观众,真相得以大白,正义得到伸张,我长吁了一口气,悬在空中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但在观影后的思考中,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如此地揪心与共鸣?”难道是因为我们所期望的,电影中的故事太少了?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到,我们满怀激情地在大西洋底开通隧道,把新旧两个世界拉近几个星期。但是到达美国人耳朵里的第一条新闻却可能是阿德莱德公主得了百日咳。没错,新闻越来越有趣,但真相却越来越少。娱乐代替了严谨,而认真的新闻却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在这个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大家需要的如同阿德莱德公主得了百日咳这样的趣闻,而非是需要思考的真相了。但是说出这样的真相对于我们仍有价值,就是《聚焦》这部影片最伟大的现实意义。
影片描述那个新闻严谨时代极大的辉煌,也是那个严谨时代的华丽谢幕。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到处都是图像,人们分分钟都在变换着口味,前一秒是哪位明星分手,后一秒是某男子重婚八次,再后一秒是小狗扮成熊猫上公交吸引眼球了。就在写这篇文章时,手机上的APP给我推送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女子长相温婉,竟是黄金大盗》或许新闻的内容是正经的,但是这个标题与配图已经说明了一切。是啊,多么有趣。但为什么却又一种悲凉的感觉呢? 或许,多年以后像《聚焦》里这样的新闻工作者会越来越少,认真严肃的文字也会越来越少。
是的,我们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新闻需要的是点击,真相又到底值多少钱呢?
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互联网时代,严谨,用心,认真的精神究竟还符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我想,在看过影片之后,我有了答案。不论时代变化到怎样的地步,真理永远不会改变。以严谨的精神来处理每一件事情,用心地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永远是我为人处事的一个态度。
本以为奥斯卡的最佳影片会是一个折中或是妥协的结果。但是我错了,能够提出这样一个伟大而值得我们时代每一个人深思的主题,《聚焦》的确是最佳影片。感谢导演,感谢《聚焦》,感谢你们的创作让我意识到严谨与用心将永远是时代的要求。最佳影片,实至名归。


    关注 走下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