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仪式感』让你更爱世界!

 

小朋友做一件事情之前,给TA预期事件,并固定下来,长此以往只要出现预期事件,小朋友就顺其自然的完成事情。习惯养成,需要这么个“铃铛”。...



点击标题下蓝色字关注兔妈




最近,『仪式感』的搜索词频超高,兔妈也看了一篇叫做《婚礼越隆重,婚姻就越幸福吗?》的文章,的确,有点小兴奋。那我们就借此来谈谈『仪式感』的相关话题吧,纯干不湿,不用抽纸。哈哈!







好吧,兔妈来解读一下。『仪式』众所周知“冠婚丧祭”,是一群人、一件事、极端情感(激情)都要达到极致的时间段。遥想当年的成人仪式,学校中年满18岁的我们,大声宣誓,那岂是嘹亮简直是荡气回肠,现在想想,还热血沸腾的,虽然兔妈年近三十!

『仪式感』,是生活中的小仪式,是心理方程式的那个符号。当年教育学的一位老教授讲过,任何事情两条线:底线,不能触碰;高线,试着跳跳。仪式感,像是兴奋剂,是达到理想状态的那个火力!也像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的那个“铃铛”。兔妈有一位师长,说过这么一件事情:他小时候每次看电视前,都要做一做头部运动,才感觉踏实,长此已久,他认为自己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好吧,师长,是您的仪式感太强的啦。(哈哈,此处应该有扣鼻屎。)

从哲学和文化角度看『仪式感』,内容出自《知乎》。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王阳明

2

哲学体系中,人们偏好于二元的模型,物质和精神,于是,便有了唯物与唯心的对立。但是,有没有人想过,物质和精神或许并非对立,他们不过是世界模型的两个端点,那是什么将这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的?王阳明将这个过程描述为“身、心、意、知、物”,抛却身这个个人本体不说,心和物之间,还有意和知。这两个概念,就是仪式的本源。

3

仪式之所以重要,是将外界的物质与我们心中所理解的世界结合起来。

仪式,给了人和他人在心灵上同一的可能,通过特殊的器具、特殊的行为、特殊的程序,将个人的意识中某一部分与这些文化符号上附着与寄托的观念同一,产生交托感与归属感。这,就是文化意义上的仪式作用。人为何需要仪式,不过是因为,我们需要在身外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之间建立联系。

4

仪式一方面包含了对现实世界的行为,另一方面有着心的真实发散,两方面结合,于是它连通了人心于现实世界。没有诚心,就没有仪式感,因为缺了一个要素的仪式已经不称之为仪式。而事实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仪式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潜意识里共同肯定的东西。

读而思

[/b]

duersi

所以说,『仪式感』放在成人生活中,关乎“幸福”,那放在小朋友生活中,关乎“习惯”。

睡前,给小朋友一些仪式:调低卧室的亮度,固定的睡前歌曲时间,固定的睡前故事。

上班前,给TA说“爸爸妈妈去上班了”,下班回来给TA说“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了”。

逛超市前,和小朋友一起列清单。

每年的生日,照相,吹蜡烛吃蛋糕。

还有这过年的习俗,穿新衣吃饺子贴年画放鞭炮,耍起来。

小朋友做一件事情之前,给TA预期事件,并固定下来,长此以往只要出现预期事件,小朋友就顺其自然的完成事情。习惯养成,需要这么个“铃铛”。

这样的小朋友,秩序感更强,更会专注于一件事情。可以从容应对事件,减少焦虑情绪,从而自信地解决问题呢。呵呵兔妈小tip,任何事情都要有度哟,过犹不及会变成『处女座』哟,哈哈!





兔妈,心理学硕士。

精通沙盘游戏疗法,团体心理辅导。

正在研修音乐心理学。

生娃前,文艺女青年,弹琴,看电影,到处走走。

生娃后,一份职业,一份行当,相夫教子。

微信公众账号 tumaxinlixue

微信号 inside-out828

QQ 1589400404


    关注 兔妈的小心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