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大篆和代表人物史籀

 

传承艺术翰墨集缘公益分享书画|诗词|美文|国学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柳公權大...



传承艺术   翰墨集缘   公益分享 
 书画|诗词 | 美文 | 国学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柳公權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



籀文(zhòuwén)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又称籀文或“大篆”、“籀书”。

籀文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正字,《说文解字》收录的籀文,可称为“《说文》籀文”。

籀文又叫做大篆。《说文解字》保存了220多个籀文。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这些文字“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规旋矩折之意多”。



籀文的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又收两类异体字,一类称古文,一类称籀文,指《史籀篇》中与小篆不同的字。 传世《石鼓文》、《诅楚文》皆战国中期秦的作品。两者皆属大篆,其中绝大部分和小篆相同,也有不少《说文》列举的籀文。《史籀篇》取多少字已不可知,许慎[1]  所见9篇,举出了220个不同的字。

隋唐之际,在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发现了十个石碣,样子像高脚馒头,又有些像鼓,就起名为“石鼓”。每个石鼓上都刻着一首六七十字的四言诗。据专家考证,这些石鼓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的东西,这些诗是歌颂秦王的;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北宋时发现了三块刻字石头,文字内容是秦王诅咒楚王,后人称上面的文字是“诅楚文”。

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籀文是周朝晚期使用的文字,为显示国威,于是将原本的钟鼎文的文字,繁化而成为籀文,详见《史籀篇》。亦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周朝晚期史籀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周宣王打猎时所刻,推测和《史籀篇》中文字相似,是目前可见,最接近籀文的代表。



《史籀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已经佚去,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秦始皇统一文字时,李斯的《仓颉篇》七章,赵高的《爱历篇》六章,胡母敬的《博学篇》七章的主要的依据就是《史籀篇》。可是,近现代学者提出“史籀”不是人名,《史籀篇》成书也不在周宣王时代。传统的观点见于《汉书·艺文志》,班固说《史籀篇》是西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是太史所作,其书体为大篆。许慎《说文解字序》也说:“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唐代张怀瑾《书断》则明确说,“周宣王太史史籀”,姓史名籀。王国维《史籀篇疏证叙录》提出史籀是否人名的疑问,认为《说文解字》释籀为读,又释读为籀。“太史籀书”是《史籀篇》的首句,意为“太史读书”。由于人名的可疑而引出《史籀篇》成书时代的疑问。王国维根据《说文解字》所保留的一些《史籀篇》文字,推断其字体处于石鼓文与秦始皇刻石之间,是春秋战国间秦人所作。唐兰《中国文字学》提出了第三种观点,指出史籀就是《汉书·古今人表》中的“史留”。

编辑摘要

见于著录最早的一部字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四字一句,编成韵语,是教学童识字的课本,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汉书·艺文志》注谓“周宣王太史作”。《说文解字·叙》也以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近人王国维则认为“籀”是诵读之意,原书首句“太史籀书”,便以“史籀”二字作书名。据《汉书》、《说文》记载,共十五篇,但未说明字数。存于《说文》者223字,与秦系金文及石鼓文在字体上颇相类,王国维认为属周秦间西土文字。字体较小篆繁复,字呈正方形,笔划优美。该书已佚,若欲参考字型,此书两千多字中,《说文解字》有收录约两百字。

用字较小篆不同,如“奸”作“奸”又如“乃……”作“乃……”又如“草”作“茻”(呈四“十”堆栈状) 又如“好”作“子+女”等等。

《史籀篇》中出现的文字被称为“籀文”,又称为“大篆”。

欢迎投稿和入微信群、qq群公益交流
 学习交流| 成人分享 | 公益课堂
1、原创诗词美文诵读,欢迎投稿,散文、诗歌、朗诵,个人简介,清晰照片,不收一稿多投。投搞邮箱:ytgt2011@163.com。qq交流群:182521000

2、书法公益交流群30多名中书协会员、中国楹联、散文、诗词会员加入与您交流。有艺术简介的可以在群里推广。

3、声明:原创文章版权归鸿艺书院所有。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告知。


    关注 鸿艺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