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申请季,这是关于H1b最值得看的文章!

 

转眼间又是一年H1b申请季了,为了自九十年代来每年不变的那85,000个受限名额,不断激增的申请者真是几家欢...







转眼间又是一年H1b申请季了,为了自九十年代来每年不变的那85,000个受限名额,不断激增的申请者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只可惜越来越多的是愁。

2014财年收到了124,000份申请,随机抽签的中签率是68% ;2015财年收到了172,500份申请,随机抽签的中签率是49%;2016财年收到了233,000份申请,随机抽签的中签率是36%;而眼下的2017财年,签证申请名额已经爆满。

这个中签率并不代表者获得H1b批准,只是你被电脑随机选中,有了把你的资料呈送到审查人员面前接受审查的资格,至于通不通过,那还得看你的申请是否合格。眼看着相关的数据一年比一年恐怖,我不禁的为现在和以后的留美学生而揪心。

在职场打拼了接近十年,历经美国旅游签证、学生签证、OPT、H1B签证和即将到来的绿卡申请过程,我想写几个字,谈点经验看法,给大家作为参考。本文只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探讨申请、入学(选课/项目)、社交、实习求职、H1B文书等方面的看法。

申请


先说申请。打个比方,如果你成年后的人生是一座建筑,那么申请学校的过程就像是你找了一群建筑师来投标,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的过程。不管你选了什么,结果都会最终盖起一座建筑,但是耗时、风格、质量和好评与否却会因为你的选择而完全不同。

我个人观察许多留学生在申请时没有仔细考虑到所选专业和学校对于其一生的影响,导致常有学生懵懵懂懂读了书,却不喜欢他的专业,不知道毕业后该干什么,也没办法(特别是在美国)找到工作。

我理解,毕竟也是过来人,在二十左右的年纪,很难理解未来的许多后果,常常满脑子充满浪漫的理想主义,不深入研究现实可行性。但是我恳切的建议一句:千万千万要想清楚你是什么性格,喜欢什么专业,未来想干什么,如果那个职业方向让你干四十年会不会厌恶。因为一旦地基打下了,楼盖了起来,想推倒重建需要的就不是一般二般的勇气、实力、时间和精力了。

一旦成家立业,生活的担子都结实的落在了大部分人的身上,要工作,要照顾家人孩子,自身的精力也远不如少年时候旺盛......就算你是家庭富足,不必在乎养家问题,那重新读书或者开始一个新职业需要的好几年时间的成本也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我强烈建议一定要深思熟虑的选择专业和学校,要把职业前景和回报都考虑在内。



以我自身为例,因为对于数学和物理属于毫无天分型,我选择成为了一个可怜兮兮的文科生(当时可不觉得可怜呢)。又因为自己在中学时英语很不错,觉得选了英语专业就可以在大学里想干嘛干嘛不用费心学业问题了,于是就在国内读了个英语本科。回想起来,这算是侥幸吧。

我的幸运在于至少我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哪怕职场回报率(薪酬和发展空间)并不怎么好,但在文科类还算可以。在工作了几年后,实在受不住那份平淡,义无反顾的重拾了赴美的决心,一边工作一边准备GT。我清晰地知道我只想读硕,不想读博,怕受不起那么多年的煎熬,也知道自己不是学术型的料儿。

当时很多朋友和中介建议我申请教育类的TESOL,说是成功率高,奖学金也相对而言在文科硕士中最容易拿,而且我还有相关工作经验。我虽然在本科时在环球雅思教了几年,但我还真不认为当老师是我的人生理想。年少轻狂的我对于这种一眼能望到底的工作都没什么兴趣,觉得一辈子都是同一个头衔赚不到什么银子简直无聊极了,瞬间老死的感觉,实在不符合我闯荡冒险的性格。

除此之外,还有给我推荐商科、传媒、公共事务、语言类等专业的。我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继续深造,一是想用最低价的合法方式去美国,二是让自己这辈子在学历上不至于吃了亏(我父母那辈经历了国企改革,无端中年失业,没有大学文凭,想要再找到像以前一样体面的工作极其困难,只能四处打临时工,导致我从小就明白贫穷的生活绝不是我想要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实也想学一些傍身之技,拓宽一下职业前景。

我又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当时的我一脑子就喜欢音乐,想要加入热烈的艺术行业,又喜欢外语和各种外国文化,还自己赚钱专门去美国旅了趟游,参观了一下好莱坞什么的。再考虑考虑我对于未来收入标准和生活水准的期望,我希望至少达到小资到中资的水平,有车有房可以每年至少一次到世界各地旅游,吃喝用度不用掰着手算计着过,可以活得舒舒服服的,哦,还有要环境优美,周围的人群素质要高。这么一考虑,商科很好,但我没钱去;公共事务以后就是政治类的工作,我没兴趣;语言类又兜进了学术教育类......那么我的选择就明显了,传媒!



它虽然在文科中号称比较难申请和拿奖,而且就业也因为对于本土文化要求高而很难,但是它和我想要从事的行业直接相关,而我又不惧怕它所要求的英语能力和文化融入问题,至于奖学金嘛,我就深入调研,只申请有可能发给国际学生奖学金的项目,搏它一搏。

唯一一点相对薄弱的就是职业前景,文科类的薪酬都不咋地,跟工程师们的入门就十万美金起没法比。说到这个,不管你选什么专业,你都可以到美国的职业类网站(比如Glassdoor和劳工部的网站)搜索一下你未来职业的薪酬范围,大概心里有个数知道自己以后如果找到了工作会是个什么状况。注意:地域不同薪酬也会大有不同,因为生活成本差距很大,就和国内上海北京一个月一万多很正常,但到了小地方三千就打发了一样,美国的加州等热门地区收入要比其他地方高很多甚至一两倍。

说完选专业,再简要说一下选学校。排名固然重要,但它的地理位置,和你打算工作的地方对它的认可度也很重要。我知道很多中国学生都喜欢去大城市生活工作,比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什么的,如果负担得起学费生活费的开销,那就选个临近的学校吧,各种认识人脉和实习招聘的机会是远程无法比的。

比如,你最大的梦想就是在纽约工作生活,那么你就最好在那附近读书,不要跑到千里遥远的别的地方去 – 除非你读的是超级名校,是个人就知道的那种。但即便如此,比方说你在UC-Berkeley读了学位,很牛,但你想去纽约工作就经常面临着要远程申请、面试,就算通过了重重面试还要搬家,搬家过后还要在纽约租新的房子,重新熟悉当地的生活和搭建人脉关系......抛开长远下来可能累积的资源不谈,眼皮子底下这种种的麻烦会让你最难迈的第一步更加难了。

当然了,对于像我一样的贫民子弟(不开玩笑的,2011年我留学时我爸妈俩人合起来一个月才不到三千人民币收入,不过我从本科就自己挣钱了,不花他们的),去大城市的学校可能费用负担太大,哪怕全奖,在其中挤出足够的生活费也是格外的辛苦,而自费的就更是每一刀都要算清楚。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相对就近的学校。比如你想去芝加哥,就可以到Milwaukee之类的周边车程几小时内的大学读书。这些地方也通常都有很好的学校,而且因为国际生相对不那么感冒,为了diversity,国际奖学金会有一些,你的美国经历也会更纯正一些,少一些中国人拉帮结伙的必要。如果你实在很无奈的要去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学校,那么从拿到录取就要开始好好为就业规划和行动。
入学


这就说到了入学(选课/项目)。选定了专业获得了录取,万里长征完成了第一战。想要放松庆祝?可以, 但同时也是更长的一个紧张周期的开始。

先是选课。不要只选本学院/专业的课!!!美国的大部分学校都有很大的选课自由,一定要充分利用,选择最适合自己整体需求的课程。比如我是传媒学院的,好多硕士的课程都是理论和研究型的,虽说没有白学的知识,但说句实在话,对于我这种想找工作而不想读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明确的实际意义。

于是我除了必修的课程无奈的理论研究着,选修的我都精心挑了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比如media planning,它甚至是本科高段课程,可以向本科和研究生共同开放,导致我差点和我TA的学生成了同学。除了在本院选择实用课程外,我还充分利用了每学期可以跨院选一个相关课程的政策,在商学院选了课。

商学院啊,多少人花大把银子去读,咱直接免费读了,还拉进简历里各种丰富背景。总之原则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专业,扯一扯你的脑细胞,想想有什么其它专业的课程可以丰富你的学术背景和申请工作的资历,让你分分钟变得更与众不同而强大。哪怕是理工科生,选修一些传媒类或者商学院的课,比如technical writing或者project management之类的,会让你找工作时绝对闪亮,种下管理人员的潜质。



很多大学还有跨校选课项目,允许你到附近的其他学校选本校没有开设的、与你专业相关的课程。如果你周围有比你学校名气更好的学校,那就必须得去啊,提升学历含金量啊,而且认识的同学也是宝贵资源啊。啊啊啊......

这儿还要补充一句,如果选了一门课却迅速发现可能会很不适合自己,那就在可免费退课改课期间赶紧,不要犹豫,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我第一个学期因为太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就没敢退一门课,结果悔的肠子都青了,没把我无聊死,还啥用没有,外加一大堆paper。

再谈项目。多多参与各种项目,百益而无一害。不管是理工科的实打实的实验/设计项目,还是文科商科的社会实践学术项目,能参加的都参加,特别是能够有成果(具体成果或paper)的,一定抓住机会。什么service learning,各种学术研讨会,以及短期长期的fellowship项目都很实用,甚至去参加各种与你就业方向相关的、运作安全稳定的Meetup来结识职场人脉,都比在食堂给人打饭要有用的多。
社交


社交也是极其重要的,有时候甚至是有决定性重要意义的。同学、教授、学校的工作人员、教会的朋友、靠谱的吃喝玩乐认识的朋友等等,基于真诚友好的基础上,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些人脉。该加Facebook的加Facebook,该联LinkedIn的联LinkedIn,不要让这些人脉因为变动而失去了联系方式。就个人经历而言,我的两份H1b的工作都有靠人脉获得。

第一份是教会的朋友把我的简历给了他的朋友M女士,而M女士工作的agency过了两个多月招聘一个有些相关的职位,她就把我的简历给了招聘的主管,而主管看了觉得可以一见,就面试了几次拿到了工作。与此相对的是之前七个月因为无人引荐,我投出的几百份申请都石沉大海。主管后来告诉我,如果没有M内部引荐(reference),他是基本不会看到我的简历的,因为投简历的人太多,而有引荐的人中就有足够的优秀候选人了。

第二份工作是更神奇了,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司总部,招一个几乎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职位,我打定主意说什么也得弄到面试机会,于是在Facebook上发言问有没有人认识这公司的人,结果两三个朋友认识,给了我一些联系方式,可惜认识的人离职了,或者部门离得太远说不上话。

同时我又在LinkedIn上搜索该公司,看我的联系人中谁和它有关联,结果发现我的一个派对朋友K(也两年没大联系了)和招聘那个职位的经理是联系人。我赶忙发了信息给她求助,她人也热情,给那经理发了信息说了一声。结果我还真就得到面试了,因为工作内容十分匹配也和几位面试人都谈的愉快,当场就拿到了工作。最离奇的是,我问我经理和K怎么认识的,她说其实她们只在一个会议上有一面之缘,都没联系过,但她觉得我如此认真专业的去申请这个职位,这种态度让她很欣赏。哈,这也行?!走运走运!或者......不只是走运而已?
实习、求职


这实习和求职,我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因为申请H1b的时间是每年4月1日,而毕业时间通常是每年夏季或者冬季,而OPT的时间长度文理科又不一样,这就导致了不同的找工作策略和时间表。

简而言之,你得保证你的OPT有效期能达到4月1日之后,这样你才能合法在美国申请H1b。OPT的规定是在毕业90天内要有实习(有偿无偿都行)工作,每周不少于20小时。OPT也需要提前申请,因为处理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但你可以在申请上填写你想要的毕业后90天内的生效日期。计算清楚怎样最大化你的OPT时间可以让你有更多的合法居留时间,甚至更多的申请机会。

举例说:

文科生OPT通常为12个月,假如2016年5月20日毕业,尽量把OPT生效的日子定在接近90天界限的日子,比如2015年8月15日(87天),这样你的OPT失效日期就是2016年8月14日,比毕业当天就开始OPT多了近三个月的居留时间。

STEM专业的理科生可以延长17个月的额外OPT,这样就参杂了更多影响申请次数的机会,要好好计算一下。无论是什么专业,必要时可以考虑延期毕业,交一些基本的注册和保险费用,可以延长一两个月毕业,而这一两个月却可能争取到在美国境内新的财年的H1b申请机会。

在延期毕业期间,可以抓紧时间找实习和工作。说到时间,基本上每个申请年度最迟的开始工作和准备H1b材料的时间是2月份。如果到了2月底还没有开始准备,基本就没戏了。因为涉及到要提前张榜公示一些文件一周还是两周,还有律师的工作时间,官方受理其它准备文件比如LCA的时间,总之早做准备。

那么该找什么样的实习和工作呢?对于老生常谈的家教、餐厅打工、学校某些打工,我觉得为了钱还可以,如果为了经验,还是免了吧,真的没什么意义。这些东西写在大部分简历上一点相关性也没有。还是要趁着每个假期落实正经的实习机会,切实的融入行当之中,真正接触行业里的人都是怎么工作的,也搭建起最最宝贵的真实的职业人脉。

这些职场中人远比同学教授这类人脉实际的多,若喜欢你,给你介绍个工作很正常,或者很多时候直接留用了。我当年毕业前就没有去实习过,因为第一个假期没想到有那么急迫的需求,第二个学期有RA工作,第三个假期回国看家人,第四个假期......就毕业了。真的很快很快,真的要从第一个假期就要抓紧。没有丰富的实习经历,想要找工作基本就是没门儿。至于单纯的国内的工作经验也基本没多少用处,他们不认为有可比性。但一旦结合了美国本土的经验,就立刻管用了,很神奇。另外,如果能在学期进行中找到实习或者CPT,一定要争取!那简直是白捡的便宜,又赚经验又赚钱。

还有个重要的事情,在哪儿找工作呢?重申一下,最好的是通过人脉推荐。在这之前,可以在LinkedIn或者Indeed,以及各种行业的专用招聘网站搜索职位。有了心仪的职位要申请,然后发信息给联系人告诉他们你申请了他们公司或者他们联系人公司的哪个职位,问一下可不可以给你内部reference一下。如果没有联系人,而又喜欢的职位,那就只能好好包装申请文件了,另外也可以尝试搜索那个招聘公司的人员,发信息给招聘经理简述一下你对该职位的向往和适合。但是相对而言,这样的成功率会小许多,但也不是没有。我也有通过这样的申请拿到过一些面试和offer,但没有谈拢,或者薪酬不够,所以没接受。
H1B文书


最后说说H1b文书。你的sponsor公司看重你很重要,找个好律师很重要,你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更重要。怎么把工作内容和申请的案例连接起来,让审查人员一看就觉得逻辑严密,确实是符合这个职位和专业的需求,而且有国际人才的特殊性,不是美国人可以轻易做得来的,没有光天化日的抢他们的饭碗(虽然事实上有点)。

有些时候我们找到的工作不见得一眼看上去就能符合签证要求的“与专业直接相关”,且“要求至少本科以上学历”等等。那么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首先一定不要说谎,然后可以在文字上推敲一下如何更好的展现这些要点。我的第一个申请就颇有些费劲,当时的公司不是很大,从没办过H1b,两眼一摸黑。好在我自己心里有数,推荐了律师给公司,带着各种策略一起把材料做好按时寄出去了,也获得了批准。

而如果换工作就涉及到了重新申请H1b签证(有时候也叫作transfer)的问题。因为雇主的变更,必须要重新申请一个批准,但好在不必占用有限的年度名额,因而也没有4月1日之类的申请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受理。因为我个人的第二份工作非常符合H1b要求的各种,公司也是有多年招聘H1b人员的记录和专门的法务人员处理文件申请,而且我的部门又帮我做了加急(就是多交些钱,15日内给处理好的那种加急服务),所以很快就成功办了下来。整个周期从拿到offer到批下来签证总共四个礼拜吧。据说转签或续签的情况,只要工作合理,一般是不会被拒的。



然而,话说回来,换工作最好也不要太频繁。如果换的多了,再办转签或三年后续签就会很麻烦。插播一点关于H1b有效期的知识:我们第一次拿到的H1b注明的有效期一般都是三年,如果没有变动,三年后续签又给批三年。这样加起来一共六年的期限,用完了就没有机会续签了,必须出境,呆上至少一年以上才有资格再次申请H1b回美。但这个时候你曾拥有的cap名额就一切归零了,得重新参与抽签,和第一次办一样。

因此,最好在职位稳定后尽快开始申请工作绿卡,听说现在排期七八年以外才会受理,也就是说你比如2016年申请了,得2024年可能才会被审理。好在等待批准的期间可以合法工作,不会被六年的H1b期限限制。说的有点远了,撤回来,再说如果频繁换工作,会有什么不好的情况。最主要的消极影响就是雇主给你办签证的意愿会下降,因为移民局可能不会像刚开始那样一次给你批三年,而是一次只给你批一年,一年到期了,公司又要给你续签,这样每年雇佣律师做材料外加申请费和被拒签的风险,会让很多雇主望而却步。所以职业规划一定要用心做好,不要到出了麻烦才马后炮明白过来,后悔也来不及。

不少留学生都非常优秀,但是要在美国找到一份实习和工作都不容易,大家关心而又不明了的问题,可以给微邦WeBond小编留言你关心的难题哦。



关于微邦WeBond

WeBond,微社会

致力于打造华人最大的海外共享经济平台,让高效,便捷,专属的服务触手可及。

微邦WeBond的微信号:微邦WeBond

投稿邮箱:account@aladdincloud.com


    关注 微邦WeBond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