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带给孩子自由

 

院子,因为有了篱笆而更加宽广安全;马路因为有了界限,更加清晰有序;孩子,因为有了规则,更觉安全。...

不讲大道理,每天5分钟,解决你的育儿困惑
昨天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分享的照片:在候机厅,一群日本小朋友没看Pad没玩手机,他们围坐一圈,安安静静的看书。

虽然我也对岛国没好感。可是,照片里的画面还是触动我。在我们身边,多少孩子能做到在公共场合安安静静,遵守秩序?那些不分场合疯跑打闹的熊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认为:孩子还小,就要给他们最大的自由。
可,什么是自由?无边无界就是吗?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操场围栏测试:

在没有栅栏的操场上,孩子可以去更广阔的空间,然而他们却选择在附近小范围活动;划定操场界限后,孩子活动的范围反而更广阔。


规则即约束?


听到“规则”,似乎我们马上想到严格的约束。或许是因为我们童年的记忆中,规则离不开各类条款、规定、约束。我们心中的“规则”名副其实的与“自由”成为一对反义词。于是养育今天的孩子,我们再也不想用过多的规则去干预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说起给孩子定规则似乎等于剥夺了孩子的自由,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等等妈好想弱弱的说:这理解貌似是上世纪个的解读,现在都是“壹蛋后”的孩子们了,规则早已有了新解读。
规则到底是什么?




将规则看作为界限,就像你给院子筑的篱笆,因为有了篱笆,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院子,里面的区域属于你的领地,心里顿时有了踏实的感觉和对这片领域的主权感,继而也会有了接下来对这片领域的管理权和责任感。

从操场围栏测试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了清晰的界限,可以带给孩子们安全感,他们可以去更宽广的空间发展自己。树立自己的界限,了解别人的界限,我们相处起来也更轻松、更和睦。没有规则,孩子可能成为毫无约束的小霸王,跨入别人的领域,困扰自己和他人。

规则是保证自由的前提,这是全人类的共同法则。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




为孩子制定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如同给孩子一堵坚实的墙可以依靠,他们可以把更多的能量放在发展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而不是与父母抗衡。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有三个原则: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伤害环境
当孩子不刷牙,长时间看电视,过度吃零食,这些都是对自己的身体有伤害的。这就需要调整,建立家庭规则。

当孩子愤怒生气的时候,动手打人,伤害了别人,需要引导和纠正。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影响了公众秩序,也需要给予约定。

温馨提示:

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伤害,家长因为自己的价值观或者“别人家”的道德观固执的去纠正,可能会招致孩子更猛烈的反抗哦!

3岁前的小朋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更重要哦!
规则定好了,往墙上一贴就震住孩子了?
孩子在刷牙、睡觉时,电视还开着,零食还摆着,孩子得多心塞。

规则本质是为了表达爱,不是为了控制谁。孩子对规则有抵触、拒绝,试着接受孩子的情绪,愤怒、生气、沮丧可以表达,规则也需要被执行。

人事剥离,孩子事情做的不对,但无损于妈妈爱你的事实。打人的行为不对,但是与妈妈是否爱孩子无关。让孩子明白做了错事可以改正,并不影响个人的价值和在妈妈心里的分量。

讲规则同样要尊重彼此的界限:身体界限和心理界限。

当我们对孩子说:我可以抱抱你吗?我可以亲亲你吗?我可以摸摸你的脸吗?我们就是在尊重孩子身体的界限。心理界限便是感受、情绪、信念、价值观等等,认同孩子的感受便是尊重孩子心理界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

——纪伯伦



成长需要等待,幸福需要陪伴
活出态度

养好孩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慧妈妈。
您的转发和点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等等妈妈

工商管理硕士(MBA)

美国正面管教注册家长讲师

白骨精,学霸,知识控

有颗坚定的后妈心

微信号:linda613


    关注 慧妈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