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7 波路桑 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

 

是什么造就了土耳其生龙活虎的音乐图景?...



是什么,造就了伊斯坦布尔在旅游达人心中的不朽形象:大街小巷里的城昏蒙影,清真寺祷告塔一天五次的颂唱呼唤,旋转烤肉传出的谜迭香味,博斯普鲁斯海峡深不可测的人文沉淀?

对于我们来说,欧亚文化长久而独特的碰撞造就出对伊斯坦布尔对西方人和东方人都具有的魔法召唤般异域风情,就像谭盾的音乐一样。只是,这其中还多了份似曾相识(déjà-vu)。





论城市规模,2200万人口的伊斯坦布尔与北京不相上下。在伊斯坦布尔能经历到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通病。久散不去的雾霾笼罩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并在慷慨的朝阳和落日的光合作用下营造出大巴扎的喧嚣和神秘。漫长的车龙和高峰时段无可救药的拥堵横贯于海峡的两岸。虽然有着便捷的地铁、渡轮、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和有轨电车系统,堵车的顽疾很难改变。正如一位土耳其朋友对我们说的,不管政府多努力,都无力改变现状。



这句话也适用于表演艺术行业。在伊斯坦布尔,奥托曼帝国和苏丹时代,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家音乐风范早已无影无踪。2009年,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塔克西姆广场的国家歌剧院关闭整修。然而,政府承诺的整修经费迟迟未有兑现,一切政府试图激活这座国家级歌剧院的努力都无力改变歌剧院建筑不断颓败的命运。如今,虽然位于安卡拉的土耳其国家歌剧院和芭蕾舞团在尽力组织歌剧节、比赛和驻场活动。但土耳其的音乐生态已经不可避免地由私人拥有的文化基金会主导。在这其中,堪为表率作用的有两个:主办伊斯坦布尔音乐节、电影节和爵士音乐节等主要节日的伊斯坦布尔文化与艺术基金会(IKSV),创办当代艺术博物馆并组建土耳其首屈一指乐团的波路桑文教基金会(Borusan Sanat)。

6月16日,潮人谈开启欧洲夏季音乐节探险。在经过巴黎、维也纳的转机之后,首站参加奥地利格拉芬内格音乐节。6月19日,潮人谈来到伊斯坦布尔,驻场第44届伊斯坦布尔音乐节,并探究土耳其卧虎藏龙的私人文化世界。

开篇总览音乐节
6月16日 在飞机上听舒伯特
6月17-18日 奥地利格拉芬内格
6月19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6月20日 巴洛克女王现身
6月21-22日 波路桑 无法绕过的名字


6月21日下午,潮人谈特派专员造访了位于贝伊奥卢区市中心的波路桑文教基金会总部。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除了屋顶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无敌海景之外,还有作为工业巨头的波路桑(Borusan)对文化强烈的使命感,对回馈社会积极的作为。





简而言之,1995年,波路桑集体成立了一支室内乐团,并于1999年改组为爱乐乐团(BIPO)。如今乐团由波路伞文教基金会全资投入,采用项目制的合同模式,75-100人的编制中九成乐师都是土耳其人,也有居住在土耳其的外国音乐家,男女比例1:1,这点在信奉伊斯兰教为主的土耳其社会尤其不易。乐季从10月份开始到次年5月份结束,每季上演12-14套曲目。2014年,这支乐团在BBC逍遥音乐会一鸣惊人,收获到不少好评,也一下子进入到国际视野,包括潮人谈的关注。2017年2月,波路桑爱乐乐团将首访中国,在香港国际艺术节其间亮相。



波路桑文教基金会总部大楼无敌海景屋顶阳台,与波路桑爱乐乐团乐队经理亚丁穆·多耳塞 © KLASSIKOM



总部大楼二层的小型演出场所,供独奏及现代音乐演出 © KLASSIKOM

第二天,我们则造访了伊斯坦布尔音乐节和波路桑爱乐乐团的演出场所之一的苏雷亚歌剧院,位于安纳托利亚,也就是隔海相望的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上。这是一座小型歌剧院,座位连同包厢不到600,由该地区所有,也是国营的伊斯坦布尔歌剧节的主要举办地。歌剧院以现代土耳其开国大将苏雷亚(Süreyya İlmen)命名。







苏雷亚歌剧院的15-16乐季手册 © KLASSIKOM



当晚,我们聆听了一场纪念法国女歌手艾迪斯·皮亚夫的音乐会后,伊斯坦布尔的驻场到此为止 © KLASSIKOM

在法国总领馆大花园内的皮亚夫音乐会前后,潮人谈特派专员遇到了为伊斯坦布尔音乐节闭幕的钢琴家爱丽丝·纱良·奥特,还有伊斯坦布尔音乐节的副总监雅夫鲁兹,以及专程从维也纳赶来参加音乐节闭幕的奥地利乐评人罗伯特·奎塔教授。只可惜由于行程所致,潮人谈无法参加音乐闭幕,而是继续赶路,前往下一站。





实用信息
从专员下榻的贝伊奥卢区(Beyoglu)的马尔马拉酒店,前往隔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安纳托利亚,可以先搭乘缆车到达港口卡迪阔伊,再坐渡轮前往对岸的卡拉阔伊。













© KLASSIKOM











一组风景照 © KLASSIKOM
主要花销
马尔马拉酒店每晚住宿75美元
两日午晚餐 180里拉
公共交通64里拉
No. 5 2 5


    关注 潮人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