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马拉松的幕后去看看..........

 

万众瞩目的武汉马拉松圆满落幕了。所有运动员倾其满腔热情,对赛事、对赛事组织、对武汉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的人民...



万众瞩目的武汉马拉松圆满落幕了。

所有运动员倾其满腔热情,对赛事、对赛事组织、对武汉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的人民,褒奖有加。所有媒体倾其版面和时段,丝毫不吝啬能够使用的词汇,甚至不需使用夸张的手法,就把这个赛事描述的精彩绝伦,就把这座城市之美呈现的连武汉人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全体武汉人更是以自己的昂扬热情和理智冷静,用呐喊助威,用绿色出行,用有序观赛,意想不到地展现出城市主人的整体风范。



静下来了,筹备工作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就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我想悄悄地到这次马拉松的幕后去看一看,去看看那些媒体不会关注的细节,去听听那些市民可能不知道的故事。特别是那一组组数字,马拉松后面的努力和艰辛略见一斑!

马拉松对一座城市和市民生活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交通了。此次赛道线路直接涉及32条道路,赛道相邻还有60条道路和152个路口,交通影响波及三镇。公安交管部门对全程赛道施划标线20万平方米,制作分流引导标牌475块,安装了90公里警戒带、5万个锥形筒。 从4月9日晚8点开始,调集全市22个参战单位5200余名交警、协警上岗,共设置交通管控岗位1563个。比赛当日14时整,最后一名马拉松选手跑过终点,武汉马拉松圆满结束。此时,汉口、汉阳、武昌地区的赛道及沿线道路交通管制正逐段解除。至15时30分,全市赛道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全部恢复正常,比原预计时间提前了2小时。

比赛当天上午9点41分,当第一名选手冲刺过终点时,全市报堵量仅为4起。至下午2点最后一名选手跑到终点,全市拥堵报警仅为15起,大大低于平时;而高德地图显示的平均拥堵指数则为1.32,也明显低于平时休息日1.5。

这次穿城而过、对交通影响较大的武汉马拉松,交通保畅能够如此圆满、顺利,主要是市民予以了最大的理解与支持,外出的市民大都选择了公交、地铁、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同时,前期全方位的宣传引导和有效的交通分流措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参赛运动员来讲,马拉松的医救保障更是与自己性命攸关。根据马拉松赛事特点,运动员受伤人数可能会较多,伤情类别复杂,最严重为心脏猝死、运动性休克、昏迷等。依据国际惯例,心跳骤停后的4-6分钟为抢救黄金时间,超过上述时间,救活成功率极低。

本次马拉松赛道上设置了19个医疗救护站(包括27台救护车)。每个医疗救护站由1个固定医疗点及1-4个急救车单元组成,医护人员按4医2护标准配备。健康跑、半程及全程的终点医疗救护站每站按20医10护配备。所有急救车单元安排交通警察(30名)上车指挥。

设置间距不等的医疗监测哨点126个。0-5Km段,每500m设置1个;5Km之后每300m设置1个,每个哨点配备1医1护。

设置了20个警医联动摩托车机动急救单元。由20名交通警察和20台警用摩托车,与携带AED和急救外科箱的20名医师组成。采用定点值守和移动处置方式,负责对赛段中出现的呼吸心跳骤停、运动性休克、骨折等紧急情况开展抢救。

设置了3个随跑急救单元。其中1个编入赛事先导序列车,2个摆尾到参赛队伍末端参与随跑。

我市动员了24家大型医疗机构、600多名医护人员、30辆救护车、20辆警医联动摩托车队共同参与医疗保障工作。已远远超过2015年北京马拉松(27辆救护车、8辆救护摩托车、1辆线路协调车、110名医务人员)、上海马拉松(23辆救护车、21组骑行急救队、253名医务人员)。



对赛事组织者来讲,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办好赛事的重要环节。2万件参赛服装和芯片、2万个参赛包和2万个完赛包、7万瓶功能饮料、15万瓶饮用水(19个饮水站)、20万只水杯、6000个面包、1.5万根香蕉、2万根能量胶棒、1.4万份鸭脖、2.4万粒盐丸、4000瓶肌肉舒缓喷雾剂、6万块海绵。上厕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这次马拉松设置单体卫生间580个(起点处350个、健康跑终点处70个、全程和半程终点处各50个,其他均匀分布在沿途每2.5公里处)。远远超过北京马拉松300个单体卫生间的标准。

本次马拉松共上岗裁判员296名,其中裁判长和主裁判54名。

本次马拉松招募志愿者4290人,共计21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竞赛组织、接待、医救等各方面工作提供志愿服务。全市当天在线路上的各类安保人员和维持秩序的人员约24000人。

还有很多.........!

作为一个武汉市民,在我们分享胜利喜悦的时候,不要忘了他们!让我们一起,面对那些默默地在马拉松的幕后创造这些数据的人们,立正,敬礼!


























    关注 Hiker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