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群山回唱》与爱的局限性

 

我们都是很幸运的那一小撮儿人:不必为安危和生存时刻担忧,可以奢侈地去探讨人性和未来,可以任性的把理想挂在口头,我们的烦恼都是幸福的烦恼。这么说不是悲观,反而像是找到了镜子,更加认清了自己,而且仿佛看得到哪里有光亮,会一直指引着你前行。...

更有品味 · 更有智慧
Better taste · Wiser life


这本书不是一口气看完的。

第一次捧起书只看了第一章,深夜里,就着Kindle发出来的微弱的亮光,被一则寓言故事直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居然差点失眠。不是感动,也不是难过,而是某种惆怅——对于爱的局限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这些庸俗的普通人,整天都愿意谈论一下爱,可能是爱情、亲情、抑或是站在人类层面上更广泛意义上的爱,但更多时候,我们讨论在爱中的“付出”或者“所得”,甚至赤裸裸的谈论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平衡性。很少,我们会谈论“担当”,就是那个在面对“注定不好的结果”时站出来承担罪责的人,他是否也是出于一种爱,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爱。很少,我们会谈论“放弃”,在你爱的人没有你会过得更好的情况下,放弃可能是一种更高境界的选择,即使是熬出内伤咬碎牙齿。这个时候“忘记”是一剂良药,忘记就是最好的救赎。

之后的几天,把书慢慢读完。才了解到这本书的全貌。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又或多或少的有着联系。

亲情是贯穿整个小说的最重要的情感脉络。有亲子间的对抗、有兄妹间的离散、有无法启齿的出卖。面临最亲亲人成为包袱的状况,换你你会怎么选择?放弃自己的学业梦想留下来服侍?还是忍痛抛弃,把这痛苦深藏在延绵无尽的大山中间?

友情也是重要的一环。一只狗分分钟毁了小女孩的容貌,她却需要一辈子去适应和坚强面对自己的相貌。好友从无法掩盖的厌烦,到成为一辈子相知相信的知己,中间要翻山越岭走多远?即使是成为整容专家,也无法改变过去几十年的包袱,还不如什么都不改。孤单的小男孩想要交朋友,自己的父亲却伤害了自己唯一朋友的父亲,原来全世界都瞒着他,他的父亲是人人畏惧的战争头子,他的无力感谁又理解?说真的,除了继续在深宅大院养尊处优承受畏惧和孤独,他又能怎么样呢?

小说里没有着重讲爱情,唯一的还没露出苗头的爱情分分钟消散在地位悬殊、意识迥异的一次握手安慰后,然后就永远的分割在阿富汗和法国遥远的距离之外,至死不相见。不成想,成就的却是一段神奇的同性恋情,到最后我也没读懂这到底是一份忠诚、还是一份爱情、还是根本不重要,最后就是一种陪伴呢?

然后是人道主义,这一主题的内容给我的印象极深。全家遭遇灭门惨案的小女孩,如果是因为战争或者是因为塔利班的统治而遭遇不测,仿佛都好被理解,她却偏偏是被一个为了家庭财产分割而红了眼的亲戚所害,这一切未免太残酷了。来看望她的陌生的美国籍阿富汗人,一心想救她,然而却在回到美国后深陷自己的生活陷阱,再也爬不出来,找不到勇气去救助他人。这不是时时刻刻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么?我们每天开着车抱怨着堵车,住着温暖的房子抱怨买不起房子,为了孩子上此小学还是彼小学烦恼,这些幸福的烦恼可以瞬间淹没你在大地震大爆炸惨剧中流的眼泪、瞬间忘记那些上不起学吃不饱饭的孩子的脸。

“每平方英尺都发生着一千个悲剧。”正如小说中反复提到的这句。小说里到处都是遗憾。然而那些作出艰难选择的人,没有几个可以真的被责备。不然呢?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我们会发现终其一生,每个人身上都有缺失,如果幸运的话,可以被周围的人和关系所弥补,一如“失而复得”。

《群山回唱》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超级畅销作家胡赛尼的又一本小说。2013年发表。已经不算新书,人气却依然很旺。

全世界因为这样一位作家,了解了阿富汗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因为他的作品,全世界得以摘下有色眼镜,看到剥开文化和宗教的外衣之后,人性在本质上是多么样的一致,我们多么容易被带入和去理解阿富汗人民的生活啊。不禁在这一点上产生疑问:华语世界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类似的作品,让全世界了解现代的中国文化和百姓?我指的是有良好的带入感、亲切易读、真挚感人,不是魔幻现实主义。

2016年的第一季结束了,最感激的是在网上追了《侣行》前三季的节目,还有读了这本《群山回唱》。它们让我跳出现实的生活来看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很幸运的那一小撮儿人,我们不必为安危和生存时刻担忧,我们可以奢侈地去探讨人性和未来,可以任性的把理想挂在口头,我们的烦恼都是幸福的烦恼。这么说不是悲观,反而像是找到了镜子,更加认清了自己,而且仿佛看得到哪里有光亮,会一直指引着你前行。

本文首发在作者好友的读书公众号:耕读堂。欢迎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关注。
欢迎关注 我和世界之间
在这里我们聊
与 艺术 · 心灵成长 相关的事儿


    关注 我和世界之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