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之黔西南地区历史遗迹考察 】 ——刘氏庄园

 

张雅婷编进行三下乡活动已经第三天了,我...

  刘氏庄园




进行三下乡活动已经第三天了,我们先后从贵阳出发,路经了黔西南的许多地方。我们也先后的调查观察了许多地点,更了解许多关于黔西南的历史。7月16号,我们先后去了南明皇宫和刘氏庄园。

我们从安龙出发到达兴义车站已是下午2点,吃完饭赶到刘氏庄园已是下午3点。兴义的刘氏庄园是位于贵州兴义城南的下五屯街道办事处,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地主、军阀建筑群。由中西合璧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南北长36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70亩,为民国初年在贵州政坛显赫一时的督军、省长刘显世和游击队军司令、滇黔边务督办刘显潜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咸丰时期初具规模,到民国期间,又大兴土木,使之成为当时全省最大的庄园。庄园南北长36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70亩,由中西合壁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现存忠义祠、花厅、书斋、刘显潜居室、家庙、校场坝,部分城垣、炮楼及法式建筑各一栋,庄园雄伟壮观,至今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近现代建筑,国家文物局领导和专家认定保存如此完好的庄园,在贵州乃至全国已不多见。1983年6月,兴义县人民政府将刘氏庄园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0月在庄园内建成贵州省婚俗博物馆。




刘氏庄园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永康堡。永康堡坐落于兴义市下五屯,清道光年间,湖南邵阳人刘文秀随其父刘泰和迁入黔境,后定居兴义泥凼,有子刘燕山,之后刘燕山因感泥凼深处大山不利于发展,举家迁居至兴义县城南部的下五屯,开始修建庄园。

一进入里面,你可以感受到这里浓浓的气息,里面的古建筑被保护得很好,当你的双手触摸到墙壁时,你仿佛能感受到有人在和你打招呼。映入眼帘是就是类似与四合院的样子。通过走入花厅和忠义祠,你能了解到刘氏家族的家谱关系图,也可以深深知道关于贵州军阀的历史。

通过一个下午的调查观察,我们初步加强了对刘氏庄园的了解,也希望这次,我们更能知道关于军阀的意义,我们之后会分组对这里进行讨论,加深对于这片土地的意义。走过的路确实会告诉你新的不同的东西,毕竟我们的双脚曾亲自踏上这块土地,我们领略了黔西南的风光和意蕴。

图文来源于
历史与社会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责任编辑/朱艳红          指导老师/郑珊



    关注 青春师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