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姚黄

 

“魏紫姚黄”是牡丹花的两个极品。宋人毛滂《浣溪沙》:“魏紫姚黄预占春,不叫胡桃见清明。”这一篇是...



“魏紫姚黄”是牡丹花的两个极品。宋人毛滂《浣溪沙》:“魏紫姚黄预占春,不叫胡桃见清明。”这一篇是以魏紫姚黄为题,比喻紫檀与黄花梨这两种硬木中的顶级材质。

在明朝时,紫檀与黄花梨都是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也有其他一些硬木,包括酸枝木,还有乌木、鸂鶒木等。那么紫檀黄花梨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相比于其他硬木来讲,紫檀黄花梨的密度要大,就是更重,其中紫檀密度更大。二是紫檀黄花梨的性小,性小的意思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那么其中相对来说,黄花梨的变形率是最低的,几乎明朝时的黄花梨器物摆件到如今都不会变形开裂。那么木头遇干缩,遇潮胀是天然的个性,比如过去家里用的木门木窗,有时候会打不开,就是因为木头变形。而在这一点上,紫檀黄花梨的性小也就成就了这俩种木材在明清古典家具器物用材中的主导地位。

实际上,除了中国人,全世界没有一个民族喜欢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来做家具。那么不用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太难为自己。这些贵重木材太硬,施工起来非常不方便。有的木头用电锯锯的时候火星子乱迸。明朝时根本没有电锯,要把很粗很硬的一节木材分解成一块板,需要俩个人上下拉框架锯。框架锯是像窗户一样大的大锯,所以俗称“窗锯”。用这样的大锯分解一块板,经常需要好几天,甚至一个星期,太费劲了!但中国人就喜欢为难自己。中国人喜欢为难自己不仅是体现在贵重家具的制作上,其他方面也比比皆是。比如写毛笔字,就是为难自己。如果是一个天生不会写字的人,一定拿硬笔比拿软笔写容易。但正是这种难为自己才会练就了中国人的一身道家功夫。中国人讲究以柔克刚,要求自己从内心把火气先消了。凡事能写好毛笔字的人,一般火气都不会大

那么明代的木头种类较多,但没有一种成为领军人物,但是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宫廷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把清宫里的家具几乎都换成了紫檀,到今天去参观故宫的话,你可以看到里面的家具大部分都是紫檀。那么紫檀在清代盛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受到宫廷贵胄的喜爱的?相比黄花梨而言,紫檀密度更大,更重。清朝时,尤其是“康雍乾”时期,紫檀的流行到达一个顶峰。自康熙大帝开创了“康雍乾”盛世,清朝国力富强,此时统治者内心更喜爱奢华贵重的家具来匹配自己。

那么紫檀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紫檀的纤维非常细,很适合雕刻。我们从明清古典家具中可以观察到,明代家具更注重线条,清代家具则更注重细节表现,清代家具通常会雕刻的非常满,非常的复杂奢华。所以清式古典家具就喜欢用更适合雕刻的紫檀来做。紫檀雕刻有一个特征,“横向走刀不阻”。意思就是在树的横断面雕刻很顺利,与在竖的木纹上雕刻感觉差不多。那紫檀这一点上就不像竹子,竹子是典型的横向不能走刀,必须竖着走,即“势如破竹”,如果横着走一刀,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因材,紫檀特别适合柔韧的雕刻,紫檀的优点在雕刻中最能体现。

其实,紫檀名贵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紫檀没有大料。紫檀的树成材以后,内心会腐朽,就会成为空心。所以俗话说“十檀就空”,因此紫檀的出材率非常低,做成家具器物就更加名贵。据紫檀在清代史籍上的记载,在雍正、乾隆年间,使用紫檀非常频繁,到了乾隆中期以后,紫檀在宫中的储备已经非常少了。

曾有一段乾隆皇帝使用紫檀木的故事。因为大量紫檀家具都是乾隆时期制作,所以我们常把最好的紫檀工艺称为“乾隆工”。雍正十年,造办处成立了做钟处,专门做钟表。到了乾隆期,有一次乾隆看到一个钟表小样,觉得不错,想做一个大的。当时造办处的工匠先做了一个样子,呈给皇帝。皇帝批准,就照这个样子做吧。结果工匠们误认为皇帝要用紫檀做。做好后,这座钟有两层楼那么高,非常壮观。做钟处的官员就请皇上看,以为肯定能得到表扬。结果乾隆一看就火了,大发雷霆:“谁让你们用紫檀做的?”。可见当时皇上使用紫檀的时候也非常心疼。这座紫檀钟现在还在故宫展出。

如果你喜欢小叶紫檀工艺品、手串,欢迎家微信mingmuf001

-------------------------------------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关注 明木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