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不是孩子

 

自壮壮满四岁以后,脾气突然变得大起来,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有时候还会上来推你打你。有一天早晨,他想吃巧克力派,但是巧克力派昨天吃完了,于是他就开始发脾气,大喊:“不,我就要吃巧克力派!我就要吃!”...



自壮壮满四岁以后,脾气突然变得大起来,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有时候还会上来推你打你。有一天早晨,他想吃巧克力派,但是巧克力派昨天吃完了,于是他就开始发脾气,大喊:“不,我就要吃巧克力派!我就要吃!”看他大喊,我心里也有点急,但还是强压着火说:“巧克力派吃完了,我们下次去超市的时候买。”他情绪更激动了:“不,我就要吃,我现在就要吃!”我又强压着火说:“没有了,现在没法吃。等去超市买了再吃。”于是他开始大哭,边哭边喊:“我要吃巧克力派,我要巧克力派!”越哭越勇,声音越来越大,还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于是我的火也压不住了,“×&……%……&×”对他一通大喊(当时我以为自己是在跟他讲“道理”)。讲道理对他丝毫没起作用,他反而哭得更厉害。接下来,我采取了更激烈的措施,把他拖到大卧室,我说你去大卧室冷静一下,然后强行把门关上,他边哭边打开门。就这样来回几次,他估计哭累了。事情才算过去。他哭得很累,我也很累。记得有的书上教家长,要体会孩子的感受,要跟孩子说“奥,妈妈知道你吃不到巧克力派,很失望,对不对?”我试过了,但根本没用,他根本不理会你在说什么,一下子就进入到狂怒的状态。后来又一次,他在广场上看到一个他没见过的陀螺,就非要去买一个,而在前一天他刚买过一个玩具,接下来当然又是一通哭闹。连续几天,一直发生这样的事情。他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也同样地发火,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相信很多老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会说:“别着急,我去给你买”,然后赶紧下楼跑去买,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发脾气。这样做是正确的吗?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觉得很无助,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做才不会伤害到他,遇到问题的时候,谁能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有很多育儿书和育儿专家会告诉你这方法那方法,但具体应用起来真得很困难。

经过糟糕的两周以后,我开始冷静下来反省自己。我发现自己出现了基本假设的错误:我内心以为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开始变成一个懂道理的孩子了,他应该有能力平静地接受各种不如意,开始有能力调节自己的情绪了。而事实是他并没有,他只有4岁,还不足以接受各种不如意,就像我们这些成年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仍然不能够坦然应对一样。我开始始终不明白“吃不到巧克力派”真有那么糟糕吗?值得你那样大哭大闹吗?事实表明,“吃不到巧克力派”对他来讲,就像“我们可能会丢掉工作”一样,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正因为我的假设是错误的,所以当他做出激烈的反应时,我的反应也同样激烈。是我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不是他。

我意识到我还是应该把他看成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事实上他也是),于是我想到了他更小的时候我经常用的一招“转移注意力”。我开始慢慢实施我的计划,如果再回到他要吃巧克力派的那次,我会说:“巧克力派没有了,但是还有一个铜锣烧,你要不要吃?”当然后者一定要比前者更有吸引力,或者至少两个东西在他眼中同样重要。事实证明,当我开始改掉我的基本假设以后,我的感觉也不像之前那么糟糕,我开始试着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对付”他的各种不如意,而事实证明这一招真得很有效。还有一招,就是所谓的“以柔克刚”,抱抱他,逗逗他,你也对他撒撒娇,这一招也很有效哦。总之不要硬着来,他越强,你要越弱。但弱不是妥协,像之前说的老人的做法。

我明显地感觉到他又到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对于很多事情开始变得敏感,开始试图自己去掌控,他一定觉得自己已经长得足够大了,开始喜欢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说吃就吃,我说不吃就不吃”;开始学着跟你谈条件,“你给我个棒棒糖,我就喝完这杯水”,“你要不陪我一起玩儿,我就把这包薯条都吃掉”,“你要不给我刷牙,我就不刷牙”。孩子在急速地成长,你不断地需要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做妈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回复数字“1”,查看“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够,还是家长的专注力不够”

回复数字“2”,查看“到底要不要纠正孩子用左手?”


    关注 80后妈妈育儿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