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大户小农齐上阵 各怀绝技争“麦王”  种植王选手风采

 

新野县位于南阳盆地南部,气候适宜农耕,土壤以黑土、砂土居多,保水保肥性好,当地以粮食高产示范区、蔬菜产业园区...



新野县位于南阳盆地南部,气候适宜农耕,土壤以黑土、砂土居多,保水保肥性好,当地以粮食高产示范区、蔬菜产业园区闻名中原大地。自《河南科技报》举办“天脊”杯2016寻找小麦种植王大赛以来,当地种植户踊跃报名参加。3月29日,记者前往新野县进行了深入采访。

胡伟祥:打造高产示范田



胡伟祥(左)在示范田接受记者采访
在上庄乡杨阁村,胡伟祥是位响当当的人物,全村七成麦田用肥都由他的农资店提供,而他的卖肥诀窍就是亲自试用,用自家化肥打造出高产示范田,让全村人亲眼见证。“卖化肥不能单凭一张嘴,要拿出实际效果,使父老乡亲经过对比后一致认为你的化肥中。大家心服口服了,化肥自然不愁销量。”面对镜头时,胡伟祥认真说道。

不久前,胡伟祥读报得知了此次寻找小麦种植王大赛。“我对自家小麦产量很有自信,为啥不试试呢?”说干就干,胡伟祥拿起电话报了名。这块麦田面积7亩左右,所用麦种为兰考198,化肥则是自己经营的“天脊”牌硝酸磷肥。由于对化肥增产效果深有体会,胡伟祥特意加大了用肥量,每亩施用80公斤。“我不在乎多花这十元八元钱,根据多年经验,小麦亩产可以增收100公斤以上,轻松赚回来。”胡伟祥说,“开春时村里遭受一定程度冻害,起初麦苗长势较弱,现在你再看,长势已经追上来了,这说明化肥肥力大、后劲足,不然指不定减产多少。”

出了选用好种好肥,胡伟祥在管理方面也毫不含糊:“正月20号左右浇了一次水,成本30多元,清明节前后还要针进行一喷三防,主要预防红蜘蛛、纹枯病等病虫害,农药已经选好了,都是质量过硬的大厂产品。”虽说如此,这块麦田还是让胡伟祥稍感遗憾,原因在于这里是黑土地,播种前整地进行不太顺利,结果麦种播的太深,麦苗密度稍显不足。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胡伟祥的争胜心,他信誓旦旦的说道:“距离5月底麦收还有近两个月时间,凭借我的种田技术,只要善加管理一定可以后来居上。去年小麦亩产550公斤,照目前长势看今天突破600公斤没有问题,这在俺村称得上数一数二的高产田。”胡伟祥心里有本明白账,通过参加寻找小麦王比赛,既能冲击名次博取大奖,又能给乡亲们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可谓一箭双雕。“我要通过名牌效应带动大家科技种粮积极性,俺村共有耕地1200亩,我打算再努一把力,争取让全部耕地都使用咱得好肥料,让乡亲们得到最大实惠。”胡伟祥兴奋地说。

李增罗:肩负两个合作社


李增罗在麦田中查看小麦长势
散户种田是否产量一定比大户高?上庄乡李庄村种粮大户李增罗并不同意这一说法。“要按平均亩产,大户肯定比不过散户,一方面耕地面积大地力有差别,另一方面和散户精耕细作相比,大户管理略显粗放,但是让大户精选出一块麦田,产量未必赶不上散户。”李增罗分析道,“大户全程实行机械化种植,购种、购肥品质更有保证,这些都是优势。”

李增罗的麦田共计300亩,品种主要是濮麦9号和洛麦18,播种量10公斤/亩,用“天脊”肥75公斤/亩。不难看出,李增罗的做法与别人明显不同,每亩地麦种少播了2.5公斤左右,用肥量却增加25公斤。“这是我总结的经验,好种配好肥,一定要少播,不然种植密度太大,后期怕干热风。化肥为啥多用?因为科学种田方式是底肥+追肥,现在我们种地普遍‘一炮轰’,多用底肥产量肯定会增加。”李增罗指着一簇麦苗说,“你看,麦杆粗壮有力,有效分蘖极好,密度丝毫不受影响。”

李增罗的分析很有道理,他是李庄村有名的种植高手,为了带领村民致富,4年前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一个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购置旋耕机4台、收割机2台,目前大队三分之一农户都是社员,大伙干劲足着哩。”李增罗爽朗笑着说,“每年除小麦外,我们还种植花生、大葱、玉米,统一使用‘天脊’肥。大户不仅看肥效,更要看售后服务,目前厂家经常派技术员为我们做技术指导、配比分析,确保种出的庄稼长量高、效益好。”

当地土地流转费用不算高,普遍在400元/亩左右,乡里还统一修建了机井,电费只要0.47元/度。在李增罗看来,村里麦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占尽,待到小麦丰收时稳赚一笔是铁板钉钉的事。“去年亩产量大约有500多公斤,看现在的长势,今天起码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我已经精选出一块麦田,专门做强化管理,尽力在本届大赛中脱颖而出去,让咱李庄村麦农露露脸。”

李志:务工种地两不误


李志母亲赵春香接受记者采访
3月29日,新野县沙堰镇吕营村显得异常热闹,几十位村民踊跃修路,拉斗车、碎石、搅浆、铺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参赛者李志的麦地离公路不远,麦浪随风翻滚,比起喧嚣的修路场景显得异常安静。“李志正忙着修路,麦田管理问题尽管问我。”李志的母亲赵春香说道。

眼下外出务工潮汹涌,农村人多地少是普遍现象,机械化的普及,使妇女老人也能挑起农活,于是打工者的土地交给留守亲朋耕作,成了常见情况。赵春香一家便是这样,儿子李志一人照看亲朋20亩麦地,同时还在乡里做点修路、建房等杂活,务工种地两不耽误,日子过得十分殷实。

“自家地很少,外出务工亲戚的地空着又可惜,因为对自己种地技术有信心,我就自告奋勇,把这些地都接了过来,连土地流转费都省了。”赵春香说。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村子里变化很大,以前都是土路,现在水泥路直通麦地了。修路还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我儿子现在不出村每天都能赚个百十块,闲时抽空管理一下麦田,算下来一年收入可不少。”说到这里赵春香不由展露出笑容。

“今年种的是兰考198,因为这个麦种高产,在村子里口碑不错。麦地旁边有机井,方便浇水。我一直用 ‘天脊’化肥,虽说比起来其他小牌子化肥贵点,但是用起来放心,你看我这麦苗,都是墨绿色的,多讨人喜欢。”赵春香对记者说,“我以往亩产一般能达到600公斤左右,这在村子里可算是高产,很多人向我打听怎么种地。自从报名‘寻找小麦种植王’活动后,我们一家人对麦田的管理更精细了,隔三差五要到地里逛一圈,查看小麦的生长情况。后面的‘一喷三防’会及时进行,不让病虫害出现,争取再赢一个丰收年。”

“都说打工收入高,其实只要把地种好,收入也不少。你看花生的收购价已经达到了6元/公斤,我打算收完小麦后种麦茬花生,很有赚头。”赵春香满怀信心的说。

去年因为错过报名时间,李志没有参与上一届寻找“小麦王”活动,今年活动刚刚启动,他就迫不及待报了名,牟足了劲儿一定要拿到奖项。

王怀正:高产选肥很关键


王怀正(右)向记者畅谈小麦高产经验
提起王怀正,前高庙乡前张楼村几乎家喻户晓,村民们习惯用一句话评论他:“真是个种庄稼的好手。”

从外表看,王怀正与普通农民并无二样,双目炯炯有神,黝黑的脸庞透出一股坚毅,长年的劳作让他看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心打理15亩地是他的全部生活。“相邻地块,我的收成就比别人多。原因很简单,好种配好肥,再加一双铁脚板,勤到地里看看庄稼长势如何、有没有病虫害、需不需要浇水。”谈到种地王怀正朴实的说,“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很多,种地往往看天收,麦田管理不到位,肯定不能高产。其实只要辛苦点,按照小麦生长时期科学管理,做到打工种地两不误并不难。”

“麦种我一直用稳定高产的濮麦系列,去年9月25日播种,每亩地用种10公斤,预计今年5月25日左右可以收获。目前还没浇水,一方面在于底墒好,一方面该麦种抗旱性强。希望‘清明’前后能够有一场及时雨,浇地钱就省了。”王怀正告诉记者,“现在正值小麦起身、拔节关键时期,病虫害频发,想要高产一定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我10天前就打过一次农药,过几天再打一次,把‘一喷三防’做彻底。前年我家麦田最高亩产达到650公斤,去年因为地旱,亩产只有600公斤,今年肯定不会比去年低。”

新野县是我省粮食、蔬菜生产大县,注定是化肥商家必争之地,一些临近地区小作坊也趁机想要分一杯羹。由于售价低廉,这些劣质化肥能吸引到部分农户,往往产生一系列问题。

对于化肥的选择,王怀正这样分析:“小麦想高产,除了日常需要精细管理,选好种子,用好化肥也很关键。现在农村有些人贪图一时便宜,禁不住小厂忽悠、熟人劝购,购买使用劣质化肥,影响庄家收成。我一直种坚持使用‘天脊’化肥长达10年,使用之后出芽率高、分蘖性强,从没有出现发黄、死苗的现象,比起那些使用小厂化肥的同村种植户,每年产量能高出近百公斤。”

关于此次寻找小麦“种植王”活动,王怀正表示,参与活动不光想要拿奖,更想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播出去,帮助更多农民增产增收。



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赵堃澎/文 陈海潮/图


    关注 新三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