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法写出生命的态度

 

书法之妙或许在于通过字的形态就能看出书写者蕴含的品性和精神。因此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欣赏其实更多地是在于品读书写者的某种生命之美。...



在书法课上展示了书法家阿三先生为学校题的校名“贺州市实验中学”几个字,学生看了便说每次经过校门口看到这些字都感觉有点奇怪,字都扁扁的,点又粗又圆,那些横和竖写得歪歪扭扭的……孩子们会有这样的评论是在我预料之内,因为在两年前我看到这些字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

书法之妙或许在于通过字的形态就能看出书写者蕴含的品性和精神。因此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欣赏其实更多地是在于品读书写者的某种生命之美。

当我读王羲之的《丧乱帖》、《平安三帖》、《快雪时晴帖》、《兰亭集序》,读到他的家族逃避“永嘉之乱”,北方祖业被毁的那种哀痛,以至于使他生命里的多半时间都处于“中冷无赖”,而又会有那么一天出门看到“快雪时晴”,感觉要把他感悟到天地之美的喜悦心情与朋友分享的那种难得的快乐。又或是那次在山阴兰亭,与众多朋友们为修禊之事聚在一起,且恰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突然之间一切烦恼之事都已“放浪形骸之外”,剩下要做的就只有敞开心胸与大自然的结合。

陶醉在自然之美中的王羲之大概已完全不在意自己将要写出来的字会是怎样的一种形态,也不在意别人会作出怎样的评价,他只想通过笔锋下的文字抒发内心的那些喜悦与感伤。

刻意地追求美,或许并不是最高境界的美。读懂王羲之,或许慢慢就能读懂阿三先生书法里“放浪形骸之外”的那种随性之美。

当我读了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我突然有种对阿三先生报以感激之情,因为在当下,我还能亲身欣赏到书法里的圆融豁达之美。

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的苏轼开始要经历生命的另一种状态。曾经雕梁高阁,如今的陋室空堂;曾经排场珍馐,如今的破灶空庖,曾经盛气刚直,如今的淡泊寡欲。《寒食帖》字的忽扁忽瘦,横的忽粗忽细,竖的忽短忽长,点的忽圆忽尖……到黄州三年后的今天,字里的苏轼是另一个叫苏东坡的人。

我并不了解阿三先生经历过多少的美好与坎坷,但能写出如此神态之笔的那种对生命的领悟,可能是我们活在当下的年轻这一代人无法领悟的。

现在的你每一次跨进校门都未必读得懂那几个字,但或许慢慢就会懂了……

有趣的历史微课视频、有味的人物、好看的文章,吴先生教育工艺



    关注 吴先生教育工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