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防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防汛那些事...

/ 防汛常识科普园 /
▼水位是防洪保证的重要考核标准。据水位高低及其对堤防安全的威胁程度,一般将防汛水位划分为三个等级:
   设防水位是指在汛期江水漫滩或到堤脚时的水位。

(图片均来源互联网)                                          
设防水位主要是根据堤防的防御能力拟定的,当洪水到达这一级高度时,它标志这一地区堤防将开始出险,并随着水位的持续或上涨,险情将增加。有关单位需即组织群众参加防汛,并准备好相应的防汛物资和器材,以防患于未然。

  警戒水位是指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险情的水位,一般来说,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决于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脚的水位,是堤防险情可能逐渐增多时的水位。



警戒水位是防汛部门根据长期防汛抢险的规律、保护区重要性及河道洪水特性等有关因素,经分析研究并上报核定。它是防洪工程所能保证安全运行的水位,是根据江河堤防情况规定防汛安全的上限水位。当洪水位低于或到达这一水位时,防汛部门要保证堤防的安全,使工程在渡汛方案及防洪调度上完全处于安全防御地位。

 保证水位是指堤防工程所能保证自身安全运行的水位。又称最高防洪水位或危害水位。指堤防设计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水位。



当洪水位低于或到达这一水位时,负责具体防汛的有关单位、部门要采取措施保证堤防的安全。保证水位也是修建防洪工程,制定河流渡汛方案及防洪调度的重要依据。汛期洪水位达到保证水位时,说明工程已处于安全防御的上限情况,堤身内外、堤防基础(包括离堤背一定距离范围)均可能出现严重险情。



 ▼汛期险情是大汛期或遇超标准洪水时,或平时高水位时,水压力、流速和风浪加大,各类水工建筑物均可能因高度或强度不足,可能存在隐患和缺陷。

 管涌坝身或坝基内的土壤颗粒被渗流带走的现象称为管涌。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内平地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管涌是防汛中较大的险情。



管涌发生时,水面出现翻花,随着上游水位升高,持续时间延长,险情不断恶化,大量涌水翻沙,使堤防、水闸地基土壤骨架破坏,孔道扩大,基土被淘空,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

堤防脱坡,也叫堤防滑坡,是堤防抗洪中常见严重险情之一,是散浸或裂缝等险情的恶性发展。当堤防背水坡散浸严重,又没有及时处理,则可能在散浸堤段的堤顶或内坡(背水坡),发生向堤脚下挫的弧形裂缝。随着土壤结构的破坏,堤坡就整块向下滑动。有时还会推动坡脚土层一起滑动。



脱坡险情能在短时间内大大削弱堤防断面,严重者可达l/3以上,使堤防失去御洪能力。因此脱坡是一种十分危急的险情。

 跌窝指汛期堤身或外滩发生局部塌洞叫做跌窝。跌窝,又称陷坑,是指在雨中或雨后,或者在持续高水位情况下,在堤身及坡脚附近局部土体突然下陷而形成的险情。



跌窝不但破坏堤防断面的完整性,而且缩短渗径,增大渗透破坏力,有的还可能降低堤坡阻滑力,引起堤防滑坡,对堤防的安全极为不利。特别严重的,随着跌窝的发展,渗水的侵入,或伴随渗水管涌的出现,或伴随滑坡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堤防突然溃口的重大险情。

  散浸水库高水位运用或在汛期高水位下,堤坝背水坡及坡脚附近出现土壤潮湿或发软并有水渗出的现象。散浸在防汛中归为一般险情,是一种“小病”。



江水上涨,堤身泡水,水从堤内坡或内坡脚附近渗出,叫做散浸。通俗的说就是江水在堤内堤角处渗出,俗称“堤防冒汗”,是汛期中常见的现象。

  渗水汛期高水位历时较长时,在渗压作用下,堤前的水向堤身内渗透,叫做渗水。



堤防产生渗水的主要原因有:①超警戒水位持续时间长;②堤防断面尺寸不足;②堤身填土含沙量大,临水坡又无防渗斜墙或其他有效控制渗流的工程措施;④由于历史原因,堤防多为民工挑土而筑,填土质量差,没有正规的碾压,有的填筑时含有冻土、团块和其他杂物,夯实不够等;⑤堤防的历年培修,使堤内有明显的新老结合面存在;⑧堤身隐患,如蚁穴、蛇洞、暗沟、易腐烂物、树根等。


风雨后一定是彩虹
关于防汛知识,我们下次再见哟!!





责任编辑:张开元   (部分图文来自互联网)


    关注 江岸智慧水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