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漳浦有块石碑,为“中国八大天书”之一,无人能识

 

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关注大漳浦!...





来漳浦,许多会去赵家堡参观,但是赵家堡除了“完壁楼”、“汴派桥”等仿宋朝都城的景观外,还有一个景观值得一看,可惜的是,许多人并不知情。

赵家堡
事实上,在赵家堡,最神奇的,却是一块石碑,名为岣嵝(ɡǒu lǒu)碑,石碑上的文字形如蝌蚪,释文至今未能破译,被称为“中国八大天书”之一。据说,著名文学家、甲骨文专家郭沫若钻研3年仅识3字,而且这3字还不一定准确。

赵家堡在漳浦县畲乡湖西硕高山下,距漳浦县城40公里,是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10世孙),流亡避难隐居的一个古城堡。该堡布局立意,处处仿照两宋故都,城中府第、石坊、浮雕和石刻甚多。

完璧楼
雨后的周末,显得特别清凉,游客不多,三三两两的,走进赵家堡中的小道里,踏着宋式的房屋,走过墨池上的汴派桥,仿若有一种穿越到大宋的感觉。

“岣嵝碑”就在墨池边,也称大禹碑。碑是两块青石块拼接而成,每片高1.8米,宽1.14米,厚0.18米,四周均雕着花纹,中间则为一个个形如蝌蚪的文字,共38个字。


岣嵝碑上的文字,如同天书,无人能识
字形古怪难辨,既不像甲骨文、金文或古篆,又不像道教的符篆。许多游人站在碑前反复琢磨,竟没人能认得一个字,古怪的文字让不少的游客驻足流连,观赏探究,它为古堡平添了一分苍凉与神秘的色彩。

之所以称为“岣嵝碑”,是因为碑刻最早刻在湖南衡山云密峰,又名岣嵝峰,岣嵝碑也因此得名,其碑上的文字也被称为“岣嵝文、岣嵝字”。后来有人认为这是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的碑,所以也称为“大禹碑”或“禹王碑”。早在唐代,韩愈、刘禹锡就有诗咏岣嵝碑,使得岣嵝名声大作,拓片曾流传于世,但母碑早已失传。

海峡导报记者 萧镇平
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关注大漳浦!


    关注 大漳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