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们的工业智能化(1)--国内工业现状和工业智能化路径

 

通过资源对接,培育一批“工业4.0”硬件、软件的供给和服务平台,是我国制造业最应解决的问题。...



时下谈及工业,必然绕不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字眼,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2015年12月工信部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国家频频发力,总理处处视察,力图重振制造业,激活实体经济。中国政府已经为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制造强国的理想能否实现,关键还在于支撑中国制造业的那千千万万个企业。

但如今,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长期处于产业链底端、生产效率差的工业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已属不易,且更多企业目前的状态连“工业3.0”的水准都未必达到,技术基础、管理基础以及专业人才团队过于薄弱。这种情况下,全线铺开主打创新与智能升级的“工业4.0”,很可能耗尽企业资金,成为阻止其发展的门槛,以及使其淘汰的标准和机制。



那么,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呢?技术升级(添置机器人设备,推进数字化、无人化工厂等提升信息系统水平的方式)成本太高,在短时间内也难见效果,且容易滋生出大量同质化极其严重的企业。我们认为中国的工业智能化的实现之路必须是稳扎稳打的,所有的一切尝试证明,只能从需求端下手,调整细节的生产组织方式,保证企业可用的资源没有浪费,通过定制化需求的市场调整,让企业步入正轨,再返回头升级其他的关联技术。

在此过程中几个比较核心点包括:

    [list]
  • 通过大数据与物联网进行设备与数据的有效传输与及时反馈;
  • 通过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人员服务模式和需供需直接对接,减少人力成本,刺激供给侧向多样化发展;
  • 通过按需制造,定制化生产,减少库存品和残存品,节约生产成本兼顾保护环境;
  • 通过对设备进行简单升级改造,整合以前闲置资源并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工业4.0”抑或“中国制造2025”的导入和发展,必须以战略调整、市场需求、顾客价值、盈利为导向。偏离这些目标,搞一些“盆景式”的可参观的形式主义项目,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于事无补,反而浪费大量资源,错失宝贵时机。鉴于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的现状,“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将是一项长期、艰难、复杂的任务,在此过程中,需要为大量制造企业进行“工业2.0”、“工业3.0”的改造,不可能跨越式发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制造2025”推进的主要障碍在于缺少智能自动化装备、缺少解决方案(软件以及其他知识产品)的供应商。如今,中国证券市场上少数几个机器人企业、“工业4.0”服务企业,股价被炒上天,是这种稀缺性的间接体现。因此,通过资源对接,培育一批“工业4.0”硬件、软件的供给和服务平台,是我国制造业最应解决的问题。

========================
关注第九单片机
你要的干货    这都有



    关注 第九单片机开发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