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曼丽:怎样让孩子去画画

 

绘画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提高智力水平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很多家长都愿意送孩子去美术班画画,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说明我们家长的意识在提高。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和科学的方式去对待,执教无方,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绘画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提高智力水平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很多家长都愿意送孩子去美术班画画,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说明我们家长的意识在提高。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和科学的方式去对待,执教无方,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我每次下课之后,总听到这样的声音:

“你怎么没有画完,是不是贪玩了?”

“别的同学画得多好,你画得什么都不像,乱糟糟”

“人家涂得颜色多鲜艳,你看你的灰不溜秋”

“那位同学画得多规矩,你要跟着学学,咱们还要当画家呢”。。。。。。

听着家长们这样的言论,我的内心不禁感觉阵阵的酸楚,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心态?我们让孩子画画的目的是什么?每次都必须有一张完整的画吗?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成材。无论孩子学习什么,我们都应有一颗平常的心态,我们关注的目光不要仅仅停留在参加某次活动获得的结果上,而应着眼于这种活动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

一、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具有绘画的天赋,都是天才的艺术家。他们好奇、好玩、好动、好表现,他们天真可爱、自由烂漫、无拘无束,他们边画边说,想到哪里画到哪里,挥洒自如,毫无羁绊。这种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最真实最浓郁的情感和忘我投入的最佳状态,正是对他们进行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培养的有效时机。我们要紧紧把握住这一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就能把握住我们孩子的未来。



儿童小班的李小涵在刚学画不久,画了一幅关于描绘夏天的作品,那个时候她不到四岁。画面上有盛开的鲜花,快乐的小草,还有上下两个太阳,上面的太阳是红色的,下面的太阳是蓝色的。我问她画面上怎么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呀,她一本正经的告诉我:夏天很热,太阳在天上热坏了,小草告诉太阳大海里很凉快,于是太阳就跳到海里洗澡,海水把太阳染蓝了。瞧,孩子的想象多么的精彩!按照成人的观点,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家长会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去改正。孰不知如此就会扼杀孩子可贵的童心,泯灭孩子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独特的创造。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奇特想法表示赞同和肯定,然后大加鼓励和表扬。我们没有理由忽略画画带给孩子原始的灵性的闪光,因为这里蕴含了孩子非常宝贵的智力因素------想象和创造,这两种能力在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是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曹蓓的妈妈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她在家看到曹蓓画得苹果树上结了很多不同颜色的苹果,就耐心的询问“这个苹果怎么是绿色呢?”“还没有熟呢”“那个苹果为什么是黑的?”“坏了”“既然坏了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干在树枝上面         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么的丰富,看似平淡无奇的画面,经过孩子的描述是多么的鲜活生动,趣味十足。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不尊重孩子内心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以成人的观点和方式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这种结果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在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中我们都意识到生搬硬套,死啃教条对于孩子没有益处,  为什么在富有创造力的绘画活动中反而要给孩子加上不必要的约束和限制呢?



经常有家长向我建议,说孩子没有学过画画,没有基础,能不能先从最简单的教起。按照成年人的观点,孩子就应该先画简单的,再画复杂的,先整体再局部,由表及里,由易到难,老师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进行授课和组织教学。而孩子则不同,孩子画画从不拒绝复杂,越是复杂的东西越感兴趣,越带劲。比如画人,人是很复杂的,可是到了孩子手上,人就成了一个圆圈四条直线最简单最概括的简约图式;自行车在孩子看来更是简单至极,一个车把两个轮子,中间一条直线轻松搞定。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孩子心理与生理上的认知规律,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开启他们创造的大门。



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不讲画法,不讲次序,不讲道理,一切都是随意的、自然的有趣的。儿童画就是儿童的“话”,儿童的思想,儿童的味道,儿童的世界。孩子的话真实幼稚不完整,那么儿童画也应该是自由快乐甚至不完美的。如果说在孩子进行绘画启蒙的时候教给孩子过多地技巧与方法,这不等于让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一定带有“主,谓,宾”一样滑稽可笑吗?如果说想象与创造是儿童画的灵魂,那么想象与创造的灵感最怕的就是按部就班的方法和步骤,等这些方法步骤做完后,想象力恐怕早就溜之大吉了。

这当然不是提倡老师什么都不教,而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更全面。由此我想到了奥地利著名作家吉斯塔夫。梅林写的寓言故事《癞蛤蟆的诅咒》:一只蜈蚣在广场上跳舞,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动物们的阵阵喝彩,非常嫉妒蜈蚣的敌人癞蛤蟆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的看了蜈蚣的表演,当蜈蚣休息的时候,癞蛤蟆上前致意说自己的计算本领很高但有一点不明白“你怎么知道先动哪一条腿呢?哪一条腿是第2个第7个动作呢?你在动第6条腿的时候第48个腿又在干什么?是站着不动还是弯起来?”蜈蚣迷惑了一阵,然后惊恐的发现自己完全瘫痪了。这个寓言给与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以一种靠直觉与本能的活动,理性往往是它的敌人。可惜我们经常不小心就扮演了“癞蛤蟆”的角色。家长的要求老师的标准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技法扰乱了孩子依靠直觉进行绘画的实践,标准干扰了孩子绘画创作的自由。一名优秀的美术老师是孩子艺术道路上的引导者,启发者,设计者,不应该光给孩子灌输技法,首先他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了解孩子的精神渴望,鼓励孩子大胆依靠直觉画画,并在绘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针对性的启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点拨提示:“这里还可以加些什么?”“如果再大一些会更好”“那里太空了,你能再画上你喜欢的动物吗?”“颜色能不能再丰富些?”。。。。。我们的孩子就会马上心领神会,恣意挥洒,寥寥几笔,即刻“妙笔生花”。

儿童美术教育有着无比巨大的生命力,它会在人的一生中长期发挥作用。正确认识了解、理解孩子比教绘画技巧更重要。只有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我们才能感受他们的多彩和神奇,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纯真和无邪,才能做到成人与孩子之间融洽自然的交流。愿我们都能深深地了解孩子,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

二、画画需要过程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谈论最多家长最为关切的是:“孩子学画一学期能达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独立完成一幅作品?”“什么时候画的和印在书本上的作品一样?”“我们的孩子是画画的料吗?”“学画一年能不能考级”等等话题。这些话题反映了家长很关注孩子学画的结果而往往忽略孩子学画的过程。由此,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美术招生广告上标有“强化班”“速成班”等字样的宣传,以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切心理。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快速教育的方法违背了孩子心理生理的认知规律。大凡好的教育都需要孩子有一个不断思考、认识、理解、消化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成为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与把握。教育不能追求短期效应,更不能拔苗助长,杀鸡取卵。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想法看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想法看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想法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暑假班有一个名叫邓舒畅的孩子,年龄小但很聪明。有一次他在课堂上作画的时候兴奋不已,手舞足蹈,边画边说,并且很自豪的让我看: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布满很多符号,每个符号的周围是奇特的图形。当时我真的看不懂,就问他能给老师讲讲你的画吗?他很得意的向我讲述: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这里是小兔子的家,蛇的家,大象的家,猴子的家。。。。。。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在捉迷藏呢。哦,原来那多样的符号是小动物,奇特的图形是它们的家。仔细再看,那符号简直太精彩了,大象两笔勾勒,蛇一笔成型,特征抓的很准确很形象,简直是高度的概括简约。我说你画的好极了,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吗?他高兴的说好。下课了,他妈妈拿着他的作品让我看的时候我大吃一惊:只见作品上面黑乎乎一片什么都没有了。我问他,你的小动物们呢?他郑重其事的说:天黑了,它们睡觉了。看,这就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孩子。如果没有目睹孩子的作画过程,仅以画面效果来看待孩子的画画成绩,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



我在教学中尤为注重孩子的创作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孩子创作《美丽的树》这一课题时,我让孩子去公园体验自然中真实的树,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体会树皮粗糙不平的质感,学会用比较分析对比等方法去观察。孩子们有的对树枝的造型感兴趣,有的对树皮感兴趣,有的对树叶的色彩感兴趣,有的孩子专注于树的根。。。。。。树有很多人们不注意的细节,比如树结,树洞,树枝折了等等,这些最能引发孩子的想象掀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经过观察触摸形成切身的体验往往带有情感色彩,所创造的树有的是高大威猛的树勇士,有的是生病的树爷爷,有的是温柔的树妈妈还有的是弯着身子和小草说悄悄话的树孩子。。。。。。让孩子用心灵去画画,就是要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注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魏炜弛刚来学画画的时候三岁一个月,是拿笔都困难的年龄,甚至连上课都不会听,一年下来没有画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的妈妈深深地明白教育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没有急于求成的让孩子练习绘画技法,而是设法保护孩子的天真童心,鼓励孩子依靠直觉大胆描绘,及时地夸奖孩子的点滴进步与成长,让孩子充满自信与热情,去尽情表达最感兴趣的人和事。正是基于对自己感觉的信任,所以他的创作状态轻松自然豪放大胆,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让很多人为之惊叹。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作品吧:画中向我们展现的是过年的场景,流光溢彩的画作中一股热烈喜庆的气息扑面而来,跳动的笔触,潇洒的线条,明亮的色彩,轻快的旋律,夸张的人物造型,简单的画面构图,宛如一曲生活的赞歌,纯朴自然。



画中跳动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孩子在画画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快乐的心情,快乐的笔触,快乐的色彩,快乐的生活。。。。。。

可见,美术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孩子心灵释放的过程,更是展示自我,个性张扬的过程,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丰富快乐的情感体验远比会画几笔画重要,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去接纳孩子作画的任何效果,少一些批评与约束,多一些鼓励与放松,我们一个赞美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带给孩子的将是无穷的力量和自信。培养孩子不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吗?

三 不盲目攀比

“你看那位同学画得多漂亮,就你笨”“他画得多工整,咱得超过他”很多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往往不自觉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总想知道自己孩子的绘画水平在一个班中的位置。

一个班的孩子按照某个标准进行的比较称为横向的比较,比如语文考试,按照考试的成绩孩子可以分出高中低,美术没有标准没有尺度,所以用横向比较的方法来衡量孩子的绘画成绩是不恰当不正确的。如果家长老师用横向比较来界定孩子的绘画作品,必然会挫伤一部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会认为自己不行,连续的排后会使孩子失去了继续尝试的信心,依赖性也会随之加强。尤其是那些把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的家长们,一看孩子的作品不符合自己的口味,马上让孩子修改,甚至代笔替孩子修改。孩子的绘画水平难以进步不说,盲目比较所带给孩子的不自信,还会涉及到其他的学习领域中去,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纵向的比较,以孩子的现在的绘画水平和过去某一阶段的绘画成绩在对比中找出差距。对一个孩子纵向的比较就能使孩子看到成绩和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感受到自己身上所具有的潜能和力量,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浓厚更踊跃。龚冠臣小朋友聪明活泼,但手的控制能力差,如果横向比的话,他不如别的同学表现能力强,但我们不能把龚冠臣的缺点和别的同学的优势进行比较,他的优势是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在提问他,培养他自信大胆的表现,让优势带动他的弱势,始终保持绘画浓厚的兴趣与热情。在上个星期的课堂作画中,龚冠臣终于画出了出乎意料的绘画作品,构图大胆放松,夸张富有儿童趣味。也许这幅作品和别的同学相比算不上什么,我却深深地感到它的重要性,这是龚冠臣迈出的最可喜的一步,开始了他艺术创造的新起点,他的表现能力将会在以后的绘画中逐步的提高。

优秀的美术老师不能以一个尺度或标准衡量学生,既要横向比又要纵向比,横向比能看到孩子的弱项,纵向比能发现孩子的优势。我在教学中根据全班孩子接受程度的不同现状,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便于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和接受,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则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当孩子稚嫩的小手开始在纸上随意涂抹的时候,我们就说“真棒”;孩子得到肯定会兴趣大增,他会画出更丰富的画面,我们再说“你真厉害”;孩子就会精神抖擞的完全放开无拘无束的画出更完整的画面,那时我们就大声地为孩子喝彩。不断地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不断地鼓励孩子再往前跳一跳,就能摘到“金苹果”,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一定成功。

孩子画画是没有任何功利思想的,所以童心最美最纯最可贵。然而有的家长用“加分”“考级”“获奖”等功利思想去要求孩子,使他们的画笔变得沉重,兴趣慢慢的失却。我们应该还原艺术教育愉悦的本质,让画画伴随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是我们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悉心心呵护他们,摒弃一切功利思想,把孩子的画笔还给他们。

儿童画是一方没有污染的净土,画画带给孩子的是自由和快乐。只有家长和老师正确了解孩子,耐心的欣赏孩子,摒弃功利目的,不盲目攀比,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我们的孩子才会轻松自然,无拘无束,才会保持持久的绘画兴趣和旺盛的创作欲望,他们的画笔才会挥洒自如,神采飞扬。

赵曼丽

如果您想找到我们[沙子塘小学万博汇一期1栋408  电话:13387489499]


    关注 哈罗西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