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全部奖金锻打了16把无用之刃

 

【贾煜】是一位寡言少语的基督教徒、AMC乌合小众艺术小组成员。...



苏男初 -【贾煜】是一位寡言少语的基督教徒、AMC乌合小众艺术小组成员。任何时候看上去总有丁点儿流浪诗人的游离和忧愁……逼格虚无得像是那只我们无法找到的白色乌鸦。当然,他也是一位涉猎摄影、绘画、雕塑、装置、行为、木刻等多种艺术形态的实践者。关于当代艺术活动他一贯坚守着内心的自由、开阔、平静以及独立特行的偏执,这样的自我灵修持续了20年。2015年冬天在青海双年展上,【贾煜】获得了青海当代艺术奖,奖金12000元。我到的这些刀具就是艺术家用全部奖金支付工匠的各种制作费用获得的。苏男初 -艺术作品即生命,而生命只是作品。我所见过的任何一件【贾煜】的作品都是诚恳的、神经质的。在这里生命与作品之间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并未发生任何商业变形或一起下坠,而是理想主义情怀之下的彼此追逐。如果我们单纯以16把刀具本身阅读艺术家,显然太过粗暴。所以我个人愿意继续关注艺术家后续的各种劳动遗留物、甚至艺术家独特的生存样式与规模。因为作为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当代艺术家,【贾煜】值得期待。 2016-03-25

























张正 -【贾煜】是一位极其安静的人,甚至对他自己都没有太多的话要说,“埜铩”这组作品从某个角度也映证了这一点,尽可能简洁,质地坚硬而明亮,与其个人气质暗合。贾煜将这组作品命名为“埜铩”,字面意思是“旷野上受伤的羽毛”,极抒情,然而这抒情的质地却是如此坚硬。



张正 -这些看上去近似匕首或飞刀的作品其实并无实用价值,我称之为“无用之刃”,本应是刀柄的地方却开出了刀刃,使人无从把握,和这个充满抒情意味的名字一样,清楚地说出了他对这一古老的器具的矛盾心理。钢材的金属质地使人类对重量的直观感受胜过岩石,对利刃普遍而矛盾的迷恋更是复杂微妙,【贾煜】的焦点显然集中在对这种古老器具所具有的攻击性与伤害性的深入思考之上,从这个角度,这是一组象征性的作品,提示我们放下对抗与彼此伤害,大至国家,小至个人,这组体量并不算大的作品却接近了人类所共有的某种原始的本质,尤其在今日的中国,脑子清楚的人都看得出来,无所不在的丛林法则正给这个国家的每一颗心灵带来多么深的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到达了令人怵然的冰点,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几个形状各异的伤口,同时也备有几柄利刃以备不时之需。



张正 -人类社会有没有可能超越自身狭隘的局限,把爱与友善作为共存的基础?我不知道,但这种可能性却从未泯灭,使我们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还能够把自己称作人类。这组作品形制精美,却周身布满锋刃,我看着它们就好像看到了人类本身—-这样解读似乎有点夸张了,但一件好作品应该是敞开的,允许多角度的误读,至少每个人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思维的落脚点,而一件“坏作品”之“坏”,也正在于其封闭,比如那些被政治意识形态所充斥的作品,本质上它和我们这些活人一点关系也没有,即便是在富丽堂皇的美术馆里。而我对【贾煜】这些无用之刃的误读更深,几乎感受到一种宗教情怀,事实上我也相信人类唯在更高的智慧—-信仰的层面才能够超越小我的局限,以更加博大与无私的胸怀来接纳他人,即使他手执利刃。2016-03-13
















    关注 PAS像素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