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慢两个小时的优雅

 

喀什噶尔,南疆,一个张开双臂等待拥抱的人。去年的旅行,总算交工了。...



总有那么几个地方你一直想去,但每次有假期有时间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却不是那儿,尽管那么近又那么远。对我而言,新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前一分钟还在和朋友计划川西行的我被一通电话硬是拽到了神州大地的最西端,这里真的很靠西,西到竟与北京有120分钟的时差。

一下飞机,手机的时区自动从北京变到了喀什,时间放慢了两个小时,但我的手表却仍在北京时区。就这样,我和当地人一样过起了双重时间的生活。按照手表的时间计时,却按照手机的时间生活,作息时间活脱脱被拉长了一百二十分钟,懒觉睡到八点多起床还能赶上拍日出,作为一只风光狗感觉自己赚翻了。

听说我要去新疆,更确切地说是要去维族人聚居地的南疆,很多人抑住眼中的不解化成一句“注意安全。”一开始我还不以为然,但随着这样说的朋友越来越多,我的心中也多了一小分不安,但我始终不相信一群有信仰的人会有怎样的危险可言。前些年的一趟尼泊尔之行,我见识到了信仰的力量,那是一种温柔且让人敬仰的存在,信奉着不同神灵的人们却给我留下了同样美好的回忆。本着这样的信念,我也相信凡是有信仰的人总有温柔友善的一面。



出门在外懒觉似乎永远是跟我说再见的,但在喀什可真是个例外,由于时差的关系我们可以睡个懒觉再出门看日出。清晨八点多,我抹黑起床想去老城里溜溜,在“游客”还未进入的时候,在这座城还属于她的人民的时候看看她的模样。我始终相信,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就总要有和她独处的时间只有两人的时候才会真正交心交谈,或是在人潮退去后亦或是涌上前。



但我并不是这座城市里最早的,在老城巷子的各处馕店里,学徒们在五六点就起来揉面烤馕,我也顺着烤馕的香味走进了其中一家小作坊,一开始我还担心会不会被主人赶出来,更何况我的手里还拿着个单反相机。可当我站在馕坑面前看他们把面团扔进坑中,当我透过窗户缝看几个小学徒揉面的时候,每每目光交错,他们总报以一个大大的笑脸。





甚至在干活的空余时间还会问我拍的怎么样,好不好看。我给他们看看屏幕,看到影像中的自己,他们有露出了那个大大的笑脸。



这是家小作坊,没有街上的大店铺和精美的包装,巷口支一张桌子就算是开业了,但过往的人们却总会停下来捡几个馕走。不一会儿,接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手中就都拿着几个刚出锅的热馕了。看完整个的过程后,我也凑热闹买了俩,刚出锅的,真是香!随后几天的早上都会跑到这家店捡个馕再继续逛。



随着阳光逐渐照亮高塔,晨礼的诵经声也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里渐渐响起。1442年就立起来的这座清真寺不仅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更是整个喀什噶尔的中心。纵使古城小巷中也有不少小型清真寺,但当地人和我说只要时间允许,他们还总是会到艾提尕尔去。



太阳升起后,大街小巷总还是增添了不少活力,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小孩子们嬉戏玩耍。在小巷里漫无目的的游荡是在喀什我最喜欢的事情,不光是因为时差,我自己的节奏也好像被这座安安静静的古城带慢了下来。



耳畔响起了《提勒库依》,那是喀什人民著名的苦难之曲,从老妇手中的热瓦普流出的仍是印象中的典型的新疆式欢快旋律,但讲诉的确实苦难,演奏的越是流畅潇洒,心中越是隐隐作痛。

靠在门边听得入神,也不小心半只脚迈进了老妇的家中,她看到我并无任何驱赶之意,反是热情的邀我坐下,用不怎么流利的汉语讲解手中的各种乐器。



如今的喀什从任何角度都能看见那个正在建造的观光塔,闲逛的时候我也总在有意无意的找寻一个高点,试想从高处俯瞰这一大片老城区一定非常壮观吧。但看来看去,还就是那个观光塔的位置可能会最棒,也不由的感叹待它一旦建成,这里宁静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这里的人们喜欢热闹,干点啥事情都喜欢聚在一起强势围观。



这里的人们很喜欢笑,虽然我的印象中好像新疆人的样子都是眉头紧锁,但到了这里却发现大不一样。面对生活,他们总是微微一笑,随风去吧。就像他们的谚语中说的那样“不要害怕苦难,对英雄而言,它什么都不是。”



他们可能是中国最喜欢穿西服的民族了?无论是街上摆摊的商贩还是闲逛的大爷,衬衫西服和瓜皮帽永远是新疆人的标配。





不知道是什么勇气上身,我竟然在日落之后也走上街去,看了看他们的夜市。虽然心中还是有一丝不安,但是好奇仍然是第一驱动力。



白天空荡荡的欧尔达希克路一到晚上那叫一个热闹,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





但这里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安,甚至饭馆老板还会对我说把包放前边,别被人拿了。



总有人说新疆多么不安全,虽然我心中多了一丝防备,但说到底还是更愿意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是坏的。或许是我太天真,我总认为有信仰的人总是向善的,至少,在喀什我的相信给了回报。其实想要辨别一个人的好坏,看眼睛真的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了。当我走近到他们身边,看到了那眼神,就知道这一趟我并不是来冒险的。



看到我们,小孩子们总会很热情的打招呼甚至要求我们拍照,他们也不看屏幕上怎么样,就是单纯的在玩耍。



在巷中遇到一个给亲人送饭食的少年,像极了NHK纪录片中那个头顶大饼的少年。不知道他的梦想实现了没?



这样的笑脸我看几遍都不会腻,反而喜欢的不得了。



这对小兄弟在大巴扎上喊得可卖力了,虽然我听不懂他在说啥,但那节奏现在还能想起。



小伙子家里是卖布的,看到我们凑近还有点小期待,得知我们只是看看而已后他还是露出了腼腆的笑。



特别喜欢这个老爷爷,一开始还以为这是他们民族的特殊布艺,他却告诉我们这是从杭州进的货,用来做被罩的。

几天的游历给了我一个结论:那些说这里不安全的都是没亲自来过的,庸众的舆论传导真的很可怕。说到底,人们还是喜欢给自己未知的事情罩上一层恐怖的色彩,或许是处于对自己保护的本能,又或是对自己没有勇气前往的借口?Whatever,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有太阳味道的笑脸,是大力拥抱生活的人们,是不刻意拒绝的热情好客。



太阳终归会落下,客人也终要离去但总有些话想说却说不出口,也不知从何讲起。喀什噶尔,南疆,就像一个张开双臂等待拥抱的人,有人视而不见,有人敬而远之。其实竟有那么一瞬,我竟希望这种不安全的偏见能继续下去,只因期望这里的原汁原味不会被打破,这样的静宁不会消失。



喀什噶尔,流淌着诗歌的千年肖像,活着的古城,不落的眼泪。


    关注 Leo的底片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