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干枯的山水景观,是日本人的得意之作

 

by:茶贵人...





枯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传入日本后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限制而改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无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因其无水而喻水,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枯山水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好的景观设计离不开水,没有水的枯山水为何能有如此高的艺术地位?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金剛峯寺 石庭 )
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


(大徳寺 瑞峯院独坐庭)
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


白砂的曲线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


石头则可寓意大山、岛屿等等。


京都禅院庭园数不胜数,如南禅寺、龙安寺等,皆以素白的砂石为主,于看似单调之白砂上,扫出涟漪式、波浪式、漩涡式、回纹式等同的平行线条,造成无水却似有水之效果。


(建仁寺 枯山水庭)
枯庭园的沙,无水却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这里隐藏着枯山水独有的故事。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
(樱花时节的高台寺枯山水庭 ,巨大的漩涡。)


蜿蜒之处,则代表着大小不一的波涛,其后,“水中”浮现的是石块,则寓意岛屿、山石,它们是由沙石所构成的水流。漩涡表示大宇宙。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通过表现水流之感来阐述道理,是欣赏枯山水的妙趣。


(東福寺 龍吟庵)
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
在这样的庭院中,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



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等、大德寺大仙院庭院等。



在白沙上绘出几何图案,是禅寺每日清晨的工作,这种沙纹,其实代表着水。在白沙上描绘出沙纹,看起来像河或像大海,再或者又好似云海,映射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枯山水,无水,却让人感觉到水,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点。



而白砂之上一经画线,往往保持多时,因此枯山水之庭园是属于视觉的欣赏,心灵的享受,却不准人徘徊践踏的。在功用性质上,枯山水庭园不同于回游式的池泉庭园,它与人之间有距离存在,故为“拒人”之庭园。


建仁寺 大雄苑
建仁寺——京都最古老的禅寺。该寺是临济宗建仁寺的总寺院。开山鼻祖为荣西禅师,由源赖家创建寺院。寺院创设于镰仓时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寺名即当时的年号,山号为东山。寺内殿堂是模仿中国的百丈山而修建。



建仁寺在名为“方丈”(注:方丈,指禅寺中祭拜主佛的建筑)的正殿前,点缀着枯山水庭园。建仁寺的枯山水庭园,宽30米,纵深约为15米,在此空间中,布有十五块自然石,此外,白沙满目。



观赏枯山水水流中,最高、最大的石块代表水流之源。就拿建仁寺的枯山水来说,庭园左侧深处,置有一块名为“主石”的大石块,即代表水的流向是从左至右。主石表现出了“深山幽谷”之感,降于此处的每滴雨水都汇聚成小溪,从山坡上流下,不久后聚为大河,产生了巨大的漩涡。



漩涡表示着“大宇宙”,另外从禅学上说,也表示着“绝对真理”、“悟境”,虽然布置庭园并非易事,但是这些,最终都会流于大海,从枯山水中,可以领悟这些禅境。 通过表现水流之感来阐述道理,是欣赏枯山水的妙趣。



正如《美之壶》枯山水集言,观赏枯山水一壶,在房间里观赏更有趣。


Kennin-ji (建仁寺)


建仁寺 枯山水庭。


两坨布满青苔的山石,仿佛大海里的岛屿。



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是连千利休都为之倾倒的枯山水。此处的枯山水,环绕方丈正殿,建筑物后面的细长庭园中,便是主石的安放之地。主石代表长生不老的仙人所居住的篷莱山,其右侧有个三层瀑布,这便是水流之源,水流缓缓流向京都,船型石块代表载有蓬莱山宝物往来的小舟。


龙安寺的石庭是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园林精品。
龙安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 原为德大寺家别墅 ,宝德2年(1450年)改建成禅寺, 应仁之乱中一度被烧毁,于1499年重建, 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一部份而列入了世界遗产。



龙安寺本尊为释迦如来,创立者为细川胜元、开山(初代住持)为义天玄承。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日本时,曾表示希望能参观龙安寺内的庭园,参观后英女王对庭园赞不绝口,也让龙安寺庭园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



在方丈庭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东西走向 15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放置怪异,据说不管从任何角度看,都有一块石头隐身不见。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龙安寺方丈庭枯山水


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龙安寺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春天的龙安寺枯山水庭樱树婆娑,花枝入墙。围起石庭的矮墙由土砌成, 为禅意的体现, 土墙的泥混有菜籽油,时间久了慢慢渗出,形成独特的纹理, 似乎颇有历史的厚重和现世的美好。



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图文来自网络,感谢编者辛勤劳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这些文章,你也可能感兴趣,直接点击即可进入阅读:
你知道吗?茶叶香气有九大类型
送茶的学问有哪些?
不得不说,盖碗泡绿茶,香味远胜玻璃杯!
昆明柯锋  | 我看《经理人喝茶白皮书》


↓↓↓


    关注 茶贵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