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方向就够了,你说呢?

 

「一个人所有的成长都是她在孤独中完成的」,成长也的确就是这么一段旁人无法代劳的旅程。...

试刊
撰文 / ping_chang
采访 / ping_chang、二果子
摄录、剪辑  / Hey.D、大雨
摄影 / E.Lu(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资料 / 橙子酱、polly
场地 / 忘望食堂


大大周刊人物专访——荆翰伦

Q&A


有一阵子,荆翰伦每天都起得很早。

天微亮,远方的天空被红日所染,山林传来几阵鸟鸣。路上人影稀松,安静得只有环卫工人扫地的声音。

这是被荆翰伦称为 「备受煎熬与艰辛」的雅思备考阶段。

「真的很挣扎,有时候崩溃到,四十道题,我会错一半以上,好在都过来了,结果是好的就行。」她望向远方,目光坚定,从容地说出曾经的煎熬时光。
5个offer


今年四月,她成功拿到了5个英国的硕士offer,其中不乏卡迪夫、纽斯卡尔等新闻传媒方面国际顶尖的知名学府。

荆翰伦是谁?
采访那几天,荆翰伦正准备出发去重庆,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主持人大赛。

她从小就喜欢主持,从主持小学的升旗仪式开始,到高中的广播站站长,自幼积累的经验让她有了足够的基础。刚上大学,她就在全校的主持人大赛上,毫不费力地拿下了包括冠军在内的三个大奖。

「我是主持控。」,她一点不掩饰自己对主持的热爱,以及这些荣誉给她带来的自我膨胀。

荣誉光环开始让荆翰伦有点「傲娇」,甚至有点「轻狂」。她开玩笑说,现在恨不得冲回去打自己一拳。好在后来,自我成长与思考把她拉了回来,但似乎,拉得有些「过」了。

2014年12月13日,接连四天的密集主持后,她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段话:「对主持从期望到喜爱到热爱到迷恋到迷茫到不知所措。」

那个时候,她参与的主持活动已经多达100场以上,而自己也逐渐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做了那么多活动,遇到很多困难,就会觉得这场活动效果不好,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是不是自己的功底不够,到底是不是适合主持?」

直到大三的暑假,荆翰伦参加海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层层角逐后,从全国各地上千人跻身32强,其中,只有她一个人是非专业出身。

对她来说,这个已经足够出色的成绩并不算成功,但却是个让她从自我否定中走出来的契机。

「最终获得冠军的主持人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我问自己,你是么?我不是。她可以为了保持身材一天只吃一顿饭,你可以吗?我不行。她每天锻炼三小时,你可以吗?我不行。」,连着三个回答为否的问句,恰恰激发了她心里的斗志。
荆翰伦的每日清单


现在,她已经推翻了当初的回答。经历了一年炼狱般的考试准备后,成功留学读研。而好身材、坚持锻炼,也早就出现在她的每日清单上。

人就是这样不断重复「否定自己」和「立起自己」的过程,经历了那个「不知所措」的时间后,凭借强大的自我反省能力,荆翰伦终于走了出来。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已经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只是需要一步一步来。

「有个方向就够了,你说呢?」,她反问道。
用通俗的话形容荆翰伦,她就是那个「已经足够优秀,却比你还努力」的人。

在好友潘志飞看来,荆翰伦有一些完美主义。「只要是她想做的就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外国语学院马院长眼中,荆翰伦是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学生,她最大的特点是「对自己的认识很到位,敢于尝试。」

而问到她有什么缺点时,班主任俞姐笑着说,如果一定要找一个缺点的话,荆总可能有些「过于活跃」。(「俞姐」和「荆总」是她们对彼此的称呼)

身为班长和院学生会副主席,这样的「尝试」和「活跃」是必须的。大到学院的重要活动,小到一次班级话剧的编排,荆翰伦在不断训练自己领导和组织的能力。
荆翰伦和李洋搭档主持的次数很多


「在她身上,看到了越努力越幸运是真的」。作为荆翰伦大一时参加主持人大赛的评委,已经毕业的李洋这么评价她。

如他所说,从大一登上学校「主持一姐」的地位开始,荆翰伦几乎没有停下过努力的步伐。参加《南方周末》旗下「幕天讲坛」大理场的公益活动、去电台做实习主播、参加「正和岛岛邻大会」志愿者招募......
去电台做实习主播
参加「幕天讲坛」大理场的公益活动


这些机会,是她急切渴望的,也是远远跳脱出了她自己的舒适圈的。

「如果你要问我,迷茫的时候怎么办,我会这么建议:选一条不安定的路,会有很多激烈变化的路,不平稳的路,这条路就是你该走的路」,她说。

正如荆翰伦最喜欢的诗《the road not taken》中所写,这条「不安定」的路,必定是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也正是这条路,让她的人生有所不同。
荆翰伦喜欢看书,这点深受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影响,她这样称呼妈妈。

「她特别强迫我看书,我家有一个特别大的书房,全是书,因为我妈是文艺女青年嘛,她特别喜欢买书。」

就像强迫荆翰伦看书一样,妈妈也从小 「强迫」她学器乐和舞蹈。事实证明,这些从小打下的基础在荆翰伦成年后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有些时候,妈妈采取的是「放养式」教育。

海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大赛进入32强后,荆翰伦本已经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工作机会——留在海南省广播电台。这个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荆翰伦心动了。

「我问我妈妈的意见,我妈妈就跟我讲了一句话:『你自己问问你自己,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那个时候我犹豫了,一犹豫我就知道,电台并不是我的内心的方向。」

从小就希望出现在镜头前,有着主持梦的荆翰伦最终选择了拒绝,留学深造。

「如释重负,我觉得我做了一个最正确的决定,没有把自己束缚住,我很开心。」
成长或许有两种寂寞,一种是没有对手的寂寞,另一种是独行的寂寞。

因为见识了太多比自己优秀的人,她现在越来越认识到:跟自己较量就好,没必要去跟别人比,因为比不过来。现在,荆翰伦把「对手」更多设定为自己,她要每天推(push)着自己前进。

大二之前,无论是学英语还是学跳舞,抑或是其它的素质提升,都是妈妈、老师这些旁人推着自己,并非自我的驱动。而经过那个自我反省的「彻悟」阶段后,所有的前行都源于她「想要」。

「我特别怕我可以看到自己一年后或十年后的样子,如果我现在就能看到以后的样子,我就会觉得特别无聊」。已知是有极限的,想象力达到了极值,那未必是件好事。

至于另外一种「独行的寂寞」,在她看来是应该且必须的。

因为性格开朗,荆翰伦在学校和社会上人际关系都不错,所以少不了很多「热闹」,包括和朋友聚会、旅行,也包括一些社会活动,身处聚光灯下的她少不了人们的称誉与议论。

热闹的环境成了面镜子,照出她所处的层次,她内心的清醒则让这面镜子更加明净。她需要这面镜子,而她也在不停锻炼离开这面镜子,用自己的标准衡量自己,然后改变自己。
代表学校参加「外研社杯」比赛


不管是健身、比赛还是自习,都是要自己独自完成,这些丰富自己的方式,在她看来有时比「热闹」更重要。

「一个人所有的成长都是她在孤独中完成的」,成长也的确就是这么一段旁人无法代劳的旅程。
无论是老师,还是朋友,他(她)们对于荆翰伦的评价有一个共同之处:正能量。

荆翰伦的社交平台上没有负面的内容,有时候更多的反而是「自黑」。如果是主持,再累她也会说「和某人一起主持真开心」。如果是因为有事没办法睡好觉,她也绝不抱怨,她会说「太难过了。我的美容觉呢?」,一下子让人笑出声来。

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必定要有强大的消化能力,面对这个纷杂的世界,如果没有一点儿不满意不痛快之处,也绝不可能。

荆翰伦用「think big」来消解这些不痛快。「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只侠,不应该拘泥于一些小的事情,我应该四处飞」,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出翅膀的模样,展示了她对自己玩笑般的评价:「有点二」。

决意以坚强示人,用中二的方式来改变糟糕的境遇,这是她隐藏住内心的柔软后坚强的方式。她的柔软只有自己可见,有时候也表现在一般人不会注意的地方。

她的微信封面是徐志摩给陆小曼的爱情信件合集《爱眉小札》的书影,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我理清一个提包,把小曼装在里面带走不好吗?》。把这篇书影作为封面,是因为她渴望被呵护么?

听到这个提问,她有些意外和欣喜,想了想后,她这么说。

「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很柔软也可以很坚强,我可以扛下所有的压力,尽可能不把痛苦告诉别人,因为我不希望把我自己的痛苦、压力和一些负能量带给别人,那样是不负责任的。」

「柔软和坚强不是对立的,柔软展现给对的人就好」,说完,荆翰伦像个小姑娘一样笑了。
马上就要去重庆比赛了,荆翰伦还是老样子,一个人去参赛。她解释说,有人和她一起会有压力,她更喜欢独立一些。

参加完海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后,她说「从未惧怕过,一个人上赛场却如同有千军万马,感恩给我鼓励的人们」,她把那些给她鼓励的人当做是「千军万马」,而或许她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兵马,完全是她独自构建起来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和他人无关。

「Keep going.Everything you need will come to you at the perfect time.」

这是荆翰伦拿到offer后,在朋友圈发出的一段话。也正是她面对未来的态度。

「有个方向就够了,你说呢?」

特别鸣谢

采访场地提供方

忘望食堂

(大理大学古城校区校门口,山水间附近)


    关注 大大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