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CCTV将播放眉山这群男人!

 

如果你是眉山人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加入眉山大家庭...







人类最初的歌唱,是随着劳动节奏而发出的声响。

如果是这样,那么号子应该算是人类最初的歌唱吧,号子就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中国民歌,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是听上去就有点高冷范儿?

但仁寿的非遗却代表着一种淳朴的生活方式,一种仁寿汉子最有力的呐喊,它,就是抬工号子!



仁寿属丘陵地带,因为以前没有大道,人们只能通过山间小道交通往来。当地人也没有用牲口驮运货物的习惯,重物都靠肩挑背磨,人工搬运。遇上重物难移,就产生多人合作,靠肩抬,形成抬工队伍。“前辈古人把话讲,修建长城秦始皇,当数元老张抬匠,带出徒弟干这行。”从这首传唱已久的抬工号子来看,抬工的历史像是有两千多年了。


抬工,仁寿人称抬匠。号子,仁寿人称哨子。抬工“以歌辅工”,在抬石头、木头等重物,或是在造房架桥、婚丧嫁娶出力时,用喊号子的方式,统一步伐,分散负重之苦,极具地域特色



汪洋镇被称为“抬工号子之乡”,抬工号子句式整齐,音韵协调,铿锵上口,诙谐幽默,寓意深刻,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石工号子
“嗨——嗨嗨哟——哟嗬嗨,嗨——哟嗬——咦呀哟嗬……”

这高亢中放纵悠扬,粗犷里浸透柔情,随意间暗合节奏的石工号子,不知始于何时,却在还没有机械化的年代,成了抬石工们精神支撑。

在打石完成后,这些抬工们需要把这些一块约重1500斤的山石搬出,一路上,他们唱着号子,鼓舞士气,在一路的崎岖中,抬着巨石走出山路。
“石怕唠”这句常挂在抬工嘴边的俗语,以举重若轻的语气道出了抬工们唱着号子完成石头开采,抑或石头搬运后的得意与自信,传达出以苦为乐的精神。亲耳听到过号子的人,都能体会,它每个声音的细部里面蕴藏的,让人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这些质朴的号子,每一首都是抬工们真实生活与炽烈情感的再现。抬工们的爱,连同他们的悲欢离合,在抬工号子中演绎得坦坦荡荡,也展现了仁寿人野性直白的性格。



早在6月份,央视《醉美乡音》节目组就来仁寿县汪洋镇拍摄了这些劳动中动人心魄的呐喊声,今天(20日)20:15-21:00 将在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播出,网络平台华数TV也是可以观看的哦~
如果你是眉山人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加入眉山大家庭


    关注 文明眉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