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导大师本愿取意文看弘法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无量寿经》第...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疏》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念法门》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往生礼赞》

初看善导大师的本愿取意文,大脑有点凌乱,“愿生”与“称名”,一会儿这个在前,一会儿那个在前,就不能统一一下吗?再回过头来看第十八愿的愿文与愿成就文,二者的位置也是前后不同。这是不是告诉随便我们怎么说都行啊?应该不会吧?就算经文从梵文翻译过来可能会有偏差,但善导大师示现的是土生土长的汉人,五部九卷都是直接汉语的遣词造句,而且“一句一字,不可加减”,他不会随便说的。所以,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

后来思考,是不是这样: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讲述誓愿的时候,是从国无恶道愿开始,先展示了极乐世界的蓝图,使人歆慕,继而告诉大众往生的方法;而真正誓愿成就以后,净土法门在弘传的过程中,,名号比经文传播更加容易,更加广泛。看看今天的国人现状就会发现,不知道“阿弥陀佛”名号的几乎没有,但真正清楚极乐世界的却少之又少。

这样,弘法也就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型:即先于无意中闻名、称名,由佛号本身的调摄作用使其听闻极乐净土,发起愿生心,而后相续念佛的,属于初机,这种情况最普遍,包括世间普通人和圣道门的行人;

二、“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型:即先听闻到有极乐净土,愿生彼国,而后教彼相续念佛以求生的,通常提倡的“信愿行”三部曲即属于这种类型,主要针对净土门之内要门的行人;

三、“称我名号,下至十声”型:即相续念佛从而往生的,不必知道极乐净土,甚至虽然念佛其实连佛号也不清楚的,包括世间愚人、下品下生、鹦鹉八哥等畜生,即是此种类型。这类众生是根基最成熟的,所以也是令人艳羡的,已经不必再跟他讲过多教理了,讲他也听不懂,而且也不需要听懂。强迫他听闻教理,他也分辨思维不来,反而可能给他搞得混乱掉了。所谓信也好愿也好,都是一向专念的前方便,无行不之信愿不成真实之信愿,譬如男女恋爱,嘴上说如何如何爱你,愿结连理白头偕老,但行动上没有任何表示,也不求婚,那就有问题了。

很多人在弘法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见了谁都是“信愿行”,弄得别人云里雾里很反感,自己也很累。应该看人下菜碟儿:对于世间人和圣道门的行人,先让他听闻名号即可,剩下的问题全靠此光明名号来摄化,所谓“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意;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对于要门的人,引导其进入一向专念;对于愚夫愚妇和畜生道有缘众生,无论采用什么办法,只要能使其一向专称就可以了。

以上纯属个人偏见,愿与大德菩萨共同探讨。南无阿弥陀佛!


    关注 悲极生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