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兰州,有位理学名臣,他的弟子,一个比一个牛

 

明代兰州,有位理学名臣,他的弟子,一个比一个牛...



明初大量移民的到来,直接改变了兰州人口构成,外来人口大大超过了本土人口。在大量移民的促进下,不仅兰州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且兰州的文化教育也日渐兴盛,也逐渐形成一些大家族。



许多文人墨客,或在今皋兰山三台阁附近(明初所建,原为魁星阁)登高望远,或在皋兰山的北坡五泉山上品茶,或者站在城墙上遥望皋兰山,他们吟诵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明代,兰州科举逐渐兴盛,走出了探花黄谏,进士段坚、彭泽等。

黄谏曾出使越南,后在广州为官。在其《游五泉山》中写道:水结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寒烟。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可知当时兰州五泉山一带正在大兴土木。而段坚则被成为理学名臣,《明史》有传

在汉唐之际,甘肃学术在全国独树一帜,人才济济,成果众多,自五代到宋元,随着丝绸之路的沉寂,甘肃学术界也基本处于低谷时期,进入明代,随着国家政治局势的稳定,江南、山西移民的进入,甘肃学术再一次兴盛了起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学者,被人们称之为理学名臣的段坚就是其中之一。



段坚(1419年—1484年)兰州人,字可大,号柏轩,又号容思,世人多称他为容思先生。段坚的祖父是肃王的锦衣卫力士段鸣鹤。段鸣鹤原籍山西,明初随肃王朱ying(木加英)从山西太原府迁移来甘肃来的,后来落户兰州东关,这个地方大概在今天兰州东方红广场西口附近。段坚是段鸣鹤的孙子,而创制水车的段续则是段坚的侄重孙。明清之际,金城段氏家族显赫,明代出了4个进士,清代出了1个进士。

段坚曾跟随肃王府任宗学教授的周麟学习,这是一位精通五经,学识渊博的饱学之士,理学家段坚,史学家聊让均出其门下。

据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记载,段坚受教于薛瑄弟子阎禹锡。薛瑄,字德温,河津人,是明代河东学派的开创者,与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姚江学派并驾齐驱,世有“南王北薛”之称。

薛瑄在长期的教育为官生涯中,逐步形成了以“教本于道,道本于性”的“复性说”为中心内容,以“求实理”、“务实用”的“实学”思想和学风为本质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段坚自然也吸收了这种思想,他每到一地都非常务实,扎实为老百姓办事。《明史》中说:“坚之学,私淑河东薛瑄,务致知而践其实,不以谀闻取誉,故能以儒术饰吏治。”



景泰五年,段坚考中进士,段坚曾任山东福山知县、莱州知府、河南南阳知府的职。段坚在南阳八年,境内大治,由于身体有病不得不辞职回乡。他离开时,南阳的士民号泣跟送者,逾境不绝。段坚死后,南阳人为他建立了祠堂,春秋祀之。

晚年的段坚在五泉山依岩凿洞,建立南村别墅,读书授学。早在景泰五年(1454年)他就创办了容思书院,这是甘肃最早的书院之一,在容思书院众多的学生中以彭泽、周蕙、段续最为出色。

按《明儒学案 河东学案》所列,薛瑄之下传阎禹锡、张鼎、段坚、张杰等,段坚又传王鸿儒、周小泉(即周蕙),小泉授薛敬之,而吕柟则师事薛敬之,集“关学”之大成。所谓“关学”即关中(函谷关以西、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之学,萌芽于北宋庆历之际的儒家学者申颜、侯可,至张载而正式创立的一个理学学派。可见,段坚在明代西北学术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段坚去世60年后,南阳唐县人朱徴来兰州做官,还专门瞻拜了段坚的遗像,并且在

兰州东稍门外,立牌坊,前额书“段容思先生德教坊”,背书“理学名臣”,以作纪念。由此,段家也因此被称为“理学名臣世家”,一直以来都是兰州的名门望族。



明代,兰州涌现出了黄谏、彭泽、邹应龙、段坚、段续等一批能吏,他们或治一县,或治一府,或在中央,或在地方,都能克尽职守,廉洁奉公,造福一方,其中的黄谏、邹应龙、彭泽等还成为政界知名人士。明代是兰州地方史志学的重要启动阶段,不仅官修史志空前发达。而且个人编纂所修的志书和由私人撰写的史书众多。这些书籍的纂修,极大地丰富了兰州历史文化内容,并记录了兰州的文明史和发展史。




    关注 书迷新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