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跑鞋,掌握这6点就够了!

 

一次10公里跑,人要和地面撞击8000到12000次,每次撞击都要承受1.2到1.5倍自身重量,身体负荷可想...





一次10公里跑,人要和地面撞击8000到12000次,每次撞击都要承受1.2到1.5倍自身重量,身体负荷可想而知。因此一个爱惜自己身体,希望跑得更久更愉悦的跑者肯定要选一双好跑鞋。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好跑鞋呢?越贵越好?越软越好?越轻越好?弹力越足越好?下面我们会从6个方面系统地讲解如何挑跑鞋。
1

跑鞋的构成

跑鞋主要由3部分构成

上部就是鞋面,一般会采用透气排汗面料,在后跟及脚踝处会有一些硬质材料支撑,起到稳定作用,这一层对跑者的作用是透气、包裹和稳固脚踝与脚跟。

中底是跑鞋的缓震核心,也是整个跑鞋的核心——中底起到的作用是在脚踏地时承受人体重量和地面撞击,并在脚离地时给与人体一定的弹性反馈(也就是常说的回弹)。好的跑鞋不是越软越好,或是越弹越好,而是跑步时踩下去明显感觉到力量被吸收了,离地时又明显感觉到蹬踏有弹性。

外底(大底)是直接接触地面的部位,最主要的功用是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保持跑者发力时的稳定型。


(跑鞋分层图)
2

多大体重该穿什么等级的跑鞋

看完跑鞋的结构,很多人会说,既然中底的缓震是核心,那么是不是挑双最厚最Q弹的跑鞋就好了啊?

这是不对的,因为要达到刚才所说的既有缓冲,又有回弹的效果,不止是跑鞋本身的问题,还和跑者的体重有关。

①体重和中底缓震等级恰好匹配:中底形变适中,可以起到完整的缓冲和回弹作用
②体重大于中底所能承受的范围:中底被挤压成线(又叫中底被击穿),只能起到部分缓冲作用
③体重小于中底所能承受的范围:中底形变很小,只能起到很小部分缓冲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体重太小踩不动鞋)
针对这种情况,各大鞋厂其实已经根据体重划分了缓震等级,划分如下。



3

、足弓高低和步态习惯对应的跑鞋种类

这是一般跑者最难理解、区分的地方。先说足弓高低,这是天生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足弓高,脚外侧承受力量更大,脚踝外侧,小腿外侧会格外紧张,膝盖所受到的震感也会更强烈。
足弓低,足底腱膜会被拉伸,长期处于绷紧状态(有点像穿高跟鞋),所以不论走路跑步都特别累。
再说步态:

内旋不足,也就是内翻(足外侧受力,内侧翻起),通常会伴随高足弓,产生的副作用也基本一致——震感明显,对脚踝、膝盖的冲击感受明显。
内旋过度,也叫外翻(足内侧受力,外侧翻起),通常伴随低足弓,跑步时脚掌内侧受力,稳定性差,对足弓、脚踝的冲击感受明显。
按照这几种不同的足弓高度和步态,跑鞋分成三种——缓震(或叫缓冲)、支撑(或叫稳定)、控制

高足弓和内旋不足以及正常足弓和步态对应缓震型跑鞋(缓震型跑鞋的特点就是软,起到分散和抵消冲击力的作用,就是所谓的踩翔感。下图就是世界最厚底跑鞋,跑鞋界的一枝独秀Hoka One One啦,看这逆天的中底厚度,看着都松软滑弹。。。)


(Hoka One One)
轻微低足弓和轻微内旋过度对应支撑型跑鞋(支撑型跑鞋会在足弓部添加硬质材料,以支撑足弓,抗衡内旋。下图就是传说中的GT2000 3,很多人喜欢他软硬适中的脚感)
(亚瑟士GT-2000 3)


扁平足和过度内旋对应控制型跑鞋(控制型跑鞋从足弓直到后跟都添加了硬质材料,给足弓更有力的支撑,矫正内旋趋势。不过由于需要控制型跑鞋的跑者不多,因此鞋款很少,这双新百伦1340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一款)


(新百伦1340)
4

公路?泥路?各种路面适合什么跑鞋

不同路面情况对于鞋外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现在最常见的分类是将跑鞋按照大底适合的路面分成两类,一类路跑,一类越野:

路跑鞋底一般是致密的横纹状,一来可以更好地在平整路面上提供更好的摩擦,二来可以在积水路面起到排水作用。

(美津浓预言4)
越野跑鞋鞋底一般是稀疏的大粒钉齿,因为要适应不规则路面,又要有抓地力,因此类似钉鞋。同时,由于越野跑到环境的复杂,越野鞋的外底往往会向上包裹多一些,以保护跑者的脚面,以防撞伤。


(萨洛蒙W3)
5

跑量、跑速对跑鞋选取的影响

到了这一步,适合自己的跑鞋其实已经可以挑出来了。跑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跑量、跑速和肌肉强度对所选跑鞋进行进一步精选。原则是:跑量越大、跑速越快对身体负担越大,越需要缓冲保护。因此假如经过上面的步骤挑选出几双跑鞋,跑量大,速度快的跑者可以选取缓震级别较高的。

6

伤病对跑鞋选取的影响

很多跑者在挑鞋时候都会询问,自己有膝伤,脚踝伤该怎么挑鞋。这里简单遵循几个原则就好了。

①长期运动产生的劳损伤(如膝盖疼,髋骨或者腰椎疼)选取缓震级别较高的



②偶尔因外力受伤(如脚踝扭伤,挫伤)选取稳定支撑性较好的



    关注 跑跑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