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岁的老夫妻,说出60年幸福的秘籍

 

你迁就我,我迁就你,找到两个不同又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平衡点,彼此付出,彼此成就,或许这就是美好婚姻的秘籍。...



任窗外四季变幻、风景更迭,
有彼此陪伴的每一天,
都是好天气
------
这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承诺,

亲手设计出她的梦中田园,

携手耕田、织布,

用一生共同完成彼此的梦。



36年前,被许多媒体描述为"现代陶渊明“的津端修一先生得到母亲赠予的一块位于爱知县高藏寺乡间200平方米的土地,身为建筑师的他,在退休时,决定送给太太英子一个甜蜜的礼物,邀她一起返回农村,过著恬静的田园生活。曾经参与东京帝国饭店设计的津端修一先生,认真的设计这个田庄。



‍他自述:〝这栋房子是以建筑大师安东尼·雷蒙位于麻布笄町的住宅兼工作室为雏型设计的。雷蒙先生是我这一生最尊敬的人,我想要沿袭他的精神。在战后物资贫乏的时期,雷蒙先生就想到使用鹰架圆木和三夹板等最便宜的材料盖房子〞。


这栋木造建筑也是以『简单最好』为理念,这个单间房屋有三十二张榻榻米大,天花板是挑高的,感觉很开阔吧,让人感到轻松自在。夏天时,他会把吊床绑在这根梁柱上,让女儿或孙女舒舒服服地睡午觉。窗户比雷蒙先生的尺寸小一点,雷蒙先生的是六尺五寸,津端修一家是六尺。打开窗户,就会有随着四季变换的杂树林景色进入眼帘。


这里的前面是公园,看起来好像是连成一片的绿意。阳光透进来的程度会随着季节变化,人对景色的感觉也就跟着改变。杂树林的叶子在冬天掉落时,阳光会更深入屋里,所以傍晚以前都很暖和。夏天时,有茂密的叶子挡住阳光,屋里就可以保持清凉。



津端夫妇在自宅外开辟了一块可耕作的土地,起因源于「距今三十年前,他还在广岛大学教书时,去欧洲第一次看到菜园。有九成的人住在没有院子的公寓里,那些人却拥有庭院。听说整个欧洲正在流行种菜时,我非常讶异。他就心想:〝我们要在自己的院子种自己吃的蔬菜。就在这里〞。于是津端修一认真的将这方200平米的菜园像个专案般规划着,他把庭园分成了21块小菜地,甚至画了设计图,给每块地设计不同的植栽蔬果,他甚至动手做出木工标示牌,这样,春夏秋冬该种什么,就更有次序了。



英子负责培土,她将沙子、泥土、鸡粪、堆肥搅拌在一起,老太太打趣地说:“培土的配方因人而异,这和做菜是一个道理,不过做菜可以事先尝味道,培土只能等种出来才知道了。”一年四季,他们的菜园能收获70多种蔬菜,50多种水果,最让老俩口得意的是他们从来不用化学肥料,落叶和蔬果渣就足够给土壤供给优质营养了。



英子娘家是酿酒的,她特别熟悉酿制保存技术,更懂得如何善加利用废弃物。她总是将蔬菜残渣等收集起来制作堆肥,把过多盛产的蔬果做成甜点、点心,冷冻起来或分送给友人。或腌制、风乾各种剩馀的食物,以备全年食用,他不仅与亲友分享,更与大自然的生物共同分享。她的厨房没有抽油烟机,大大的窗户很快的就排放出去,没有微波炉,平时用最健康的蒸锅准备食物,厨房没有热水,洗碗只用无污染的自治天然洗碗素。修一喜欢随手画些图,他会在客人们走后,手绘出当天宴会的茶点与菜肴,并落款附上欢迎再来的字样寄出,除了给朋友们留作纪念外。他更二十年如一日的做好影像记录,最后更集结出书。

最近他们的书在台湾出版,书名是:积存时间的生活。更引发许多人对于田园的向往。

津端夫妇坚信〝好生活不是用钱买的,而是花时间经营出来的〞。

经历过二次大战的津端夫妇,感于战时再多钱也没用,有土地、有食物才令人安心。英子回忆当年一旦粮食匮乏,就将菜园里的地瓜切薄片晒成干来吃。

「人再怎么样还是活得下去,只要有东西吃,就可以活。」她在书中道出这样的人生观。于是她和修一并不追求富裕,嘴里的食物为自己所种下,那才是最真实的。菜园中一年四季种植的作物多达八十种,大麦、马铃薯,甚至西方蔬菜如香芹、薄荷、德国洋甘菊……种类应有尽有,当修一想吃最爱的「可乐饼」,英子就直接到菜园挖马铃薯现做现吃!

即使到现在,无论家事或农作津端夫妇都亲力亲为,不假他人之手,当英子想煮味增汤,修一便帮忙刨柴鱼,就连刨刀都是我亲手做的,每次我都咻~咻~地刨很多柴鱼冷冻起来。。修一得意又顽皮地说,像这样耗时费力的工作其实是一种享受。



在漫漫的岁月中,

你迁就我,我迁就你,

找到两个不同又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平衡点,

彼此付出,彼此成就,

或许这就是美好婚姻的秘籍。




    关注 白芳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