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的柔软与苍凉

 

朱天文在《世纪末的华丽》的结尾中说:“有一天男人用理论与制度建立起的世界会倒塌,她将以嗅觉和颜色的记忆存活,从这里并予之重建。”再也没有比这句话更适合作为献给世情小说的情话。...



废话总是说不完的:

这篇小文是我从自己最近写的一篇关于世情小说和言情小说比较的文章中摘下来的,原文有些长,也有不知所云的地方,等将来成熟了再将完整版贴上来。

想到写关于世情小说的文字,主要缘于最近看的一些作品,如果向更早以前追溯,可能小津安二郎和李安早期的电影,已经在遥远的过去埋下了种子。

今年在小说上最大的愿景就是能写出一些可读的世情小说,与更多人分享那些喜悦、忧愁、柔软与荒凉。以下这些文字,就算是我提前写给世情小说的情书吧。

祝你今天快乐。

我是一个历史迷,这一点大概从高中时进入历史班就注定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历史小说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铺展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才担得起浓郁的抒情。日复一日庸常琐碎的生活里,怎么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又如何会有“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爱,没有特别的铭心刻骨;恨,亦没有太多的动人心魄。

那么,我是在何时陷入世情小说的世界之中的呢?我已经不再记得了。或许,这就是它的迷人之处,仿佛37度的恒温水域,让你无法清晰察觉到它的存在,却又在真正失去时,感到彻骨的虚无。

如果说言情小说的存在是为了造梦,那么世情小说则是为了戳破日常生活波澜不惊相安无事的皮相,将其中的无聊、庸常、凉薄与虚妄不动声色地呈现出来。在世情小说中也有爱情,但这里的爱情已经脱下了言情小说中令人目眩的华美外衣,暴露出其真实的柔软与不堪。这里的爱情,总是显得没有那么纯粹,夹杂在人间烟火鸡零狗碎之间,哪怕是如假包换的金童玉女,都带了些灰头土脸狼狈不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人生的百般况味,都融化在其中了。

世情小说是写普通人的,并不是说英雄豪杰或者倾城美人就无法成为世情小说的主人公,但无论多么传奇的人物,到了世情小说中,都被剥掉了那层光芒四射的皮,成为一个本本真真平平凡凡的人。还是要写他们的传奇的,甚至就连最不起眼的小人物,生活里也难说没有传奇。可是无论怎么样的传奇,都禁不起时间的浸泡,再大的英雄事迹,一片片掰碎了丢入密密麻麻的日子里,都显得七零八落,叫人气短。

所以,张爱玲会说“出名要趁早”,她是最明白时间的可怖的。成为传奇这件事,如果不是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完成,再好再美也都短了几许味道。年少风流时得中状元,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如果已经白了头发添了皱纹,再怎么打马游街,都难免显得凄凉。可是,人这一生,怎么可能样样如意呢。要么是白头登科,让风霜消磨了凌云志;要么是少年成名,却更映衬出晚景的凄凉;还有更多的人,一辈子也就是庸碌,从来没有传奇发生,就是发生了,他也没有辨认出来。世情小说就是这样的存在,迷糊中藏着锋利,琐碎里含着薄情,你道它是絮絮叨叨,却就在这样的不动声色里,它一语戳中了生活的真相。

总的来说,世情小说的内里是颓废的,充满了陷落感,温柔美好都是点缀,苍凉才是它的底色。这并不意味着它试图靠廉价的悲情来赚取读者的眼泪,事实上,大部分的世情小说都是让人欲哭无泪的,掩卷之后,甚至不知该感到欣慰,还是感到悲伤。这样的含含糊糊,左右为难,像极了人生的境况,不知所措懵懵懂懂中,就走到了一切的尽头。“如果时间足够长,一切的成功都将走向失败”,英雄会白头,美人会迟暮,时间让一切腐朽。这,是人生的苍凉,亦是世情小说的苍凉。

我是偏爱世情小说的,不同于言情小说的酣畅淋漓与爱情童话,世情小说带给人的是另外一层沉溺。它的欢喜中总裹挟着盛极而衰的阴影,它的凉薄中又透着人间烟火的温柔,弯弯绕绕,缠缠绵绵,上一刻觉得已经看透了人生,下一刻,却又生出新的憧憬与迷惘。

世情小说在漫长的时间里是得不到尊重的,相比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指摘时弊的社会担当,世情小说的内容显得那么小家子气。张爱玲作为这其中的佼佼者,也要等到夏志清,才脱离了不上台面的通俗小说家的队伍。对世情小说态度的改变,折射出我们艺术指导逻辑的变化,我们终于渐渐脱离社会历史逻辑的掌控,开始走向艺术与人生的深处。

朱天文在《世纪末的华丽》的结尾中说:“有一天男人用理论与制度建立起的世界会倒塌,她将以嗅觉和颜色的记忆存活,从这里并予之重建。”再也没有比这句话更适合作为献给世情小说的情话。

找我玩:

新浪微博:@小紫万芳

豆瓣:紫伤

新浪博客:灰阑斋


    关注 灰阑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