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吵不闹,孩子身心健康——“吵架的艺术”

 

不知道为人父母的你有没有这样的觉察,就是当你们之间由于某件事意见不一致互相争吵,或者发生互掐...



不知道为人父母的你有没有这样的觉察,就是当你们之间由于某件事意见不一致互相争吵,或者发生互掐的时候,孩子看到这些,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事后孩子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故事,有一个14岁的女孩儿小林是一个初中生,她在学校不能合群,总是独自来往、沉默寡言,有时不愿去上学,成绩也一直不好。有天下午在教室的时候,他竟然用小刀割伤了自己手腕,幸亏被老师发现的早,没有性命之忧,后来家人就赶紧送她去心理治疗。

这么一个处于美好的豆蔻年华的少女,她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想不开,要自杀呢?在心理医生了解了小林的成长经历后发现:小林的父母从她母亲怀孕起就经常吵闹,她父亲是个非常容易冲动的人,动不动就发火,吵完之后又很快平息,跟没事儿人似的。父母对吵架这件事啊习以为常,跟家常便饭似的,一天怎么也得吵个两三回,小林在婴幼儿期经常因父母吵架而频繁的做噩梦,而且一直有尿床的现象,甚至到12岁还会尿床。

小林从小在不安中长大,父母的吵架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她的心灵长期被紧张、恐惧、不安折磨着,造成了胆怯、懦弱、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是不会喜欢自己的,在同学面前也觉得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形成内向抑郁的性格,跟同学也日渐疏远,身边更是没有一个朋友。到了青春期,由于这些各方面的困扰,终于导致精神崩溃。

所以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得知,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是隐性的,问题的出现有时是滞后的,别以为现在孩子小,不懂事,吵完架没事了,孩子也没什么反应,就觉得对孩子没什么影响,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继续任性的争吵的话,那必将祸害孩子。所以,我们作为父母,要想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自己首先要成长为能够正确处理情绪的人。

接下来我就孩子成长的几个时期,来谈一谈父母争吵对孩子的危害程度,还有这样做将会造成的一些后果。

胎儿期

其实呢,当我们的孩子从成为一个生命开始,有了心跳的那一刻,他就有了感知能力。在胎儿时期如果孕妈妈吵架生气,就会导致体内分泌毒素,肚子里的宝宝吸收后,容易不安和暴躁,还会影响皮肤尤其是女宝宝。而孕期的情绪不稳定,波动大也是容易导致流产的,这足以证明坏情绪的杀伤力有多大。同时研究发现,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也是由于在胎儿期收到了妈妈的强烈情绪波动而导致的。

婴儿期

在我们婴儿出生第一天就有了听觉反应,婴儿对听觉的感受是非常敏感的,他虽然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内容,但他能听懂语气,他能明显的感知到你是温柔的,愤怒的还是痛苦的。婴儿如听到父母强烈的吵闹声,他的感觉就是痛苦的,身体会变得僵硬,收缩神经,封闭起来自我保护。这种反应在胎儿期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时期如果经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势必影响婴儿听觉、视觉发育,严重的话将来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感统失调,感统失调的孩子会怎样呢?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成绩差,考试考不好。

幼儿期

孩子在幼儿期老见父母吵架、打架,他心里就会非常紧张和恐惧,由于认知水平低,幼儿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他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有的孩子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坏孩子,因此有心理负担,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等等。如果家长中有一方是冲动型、情绪容易失控的人,还会导致孩子由于受惊吓而长期尿床。如果看到母亲遭暴力打击,或者说看到爸爸打妈妈,孩子会感到极度的不安全,因为幼儿是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的,他特别依赖妈妈,而保护他弱小生命的妈妈都自身不保,他还怎么“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儿园里退缩,不合群,害怕与妈妈分离,这样的孩子对集体活动和游戏参与度低,各种心智和行为的发育也比同龄小朋友显得相对落后。

儿童期

儿童阶段父母常大吵大闹,会给孩子带来羞辱感。如果父母是为孩子的事争吵,孩子就会显得很难受,觉得自己是坏孩子,觉得父母吵架都怪自己,也会因此做恶梦,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课时心事重重,不能集中注意力。更有甚者,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说离婚,那就像有把剑悬在孩子的头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着这把剑掉下来,而由此真正的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的孩子,学习没心思,做什么事都兴趣索然,成绩越来越差,缺少自尊和自信,如果因此再引来老师的批评和打击,那可想而知他的未来将会进入什么样的恶性循环,那这样呢对他今后的人格成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们之前不知道吵架对孩子危害这么大,那之前对孩子的伤害还能不能弥补呢?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有病求医不如防患于未然,以前做过的事情无法挽回,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走上正确的轨道。否则,孩子在日后创伤逐渐显现成心理问题,就来找我进行心理治疗吧。

其实吵架也有它的正面价值和意义。我们说夫妻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日子过的久了,牙齿还会偶尔咬到舌头,夫妻哪有不吵架拌嘴的呢。美国一项历时17年的心理研究发现:夫妻闹矛盾时,吵架可能更有益身心健康,那些压抑愤怒的夫妻日后的死亡率是表达愤怒的夫妻的5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吵架也不见得是坏事儿。吵架是夫妻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求,也是对自己和对方的内心的探索,而吵架是一种艺术,夫妻双方都需要掌握吵架的目的和表达的规律。所以我要跟大家分享几个吵架的学问,既然避免不了,那咱就把伤害降到最小。

夫妻吵架的学问

学问一:选好吵架的地点。首先最好是在避开孩子的地方,最好就你们俩人能听见,这样可以毫无顾忌的撂开了干架。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吵架不要在你们的卧室,因为卧室是夫妻两个人一起休息睡觉表达爱的地方,如果经常在卧室吵架,就会在卧室种下一个不愉快的心锚。心锚就是一看到某个地方某个场景,心里就会出现一种曾经出现过的感觉。心锚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感觉。那吵架时种的心锚一定是不好的,所以不要种到卧室这么重要的地方,要种至少也要去卫生间。所以,大家可以去卫生间吵架,或者室外,找个没人的地方,注意不要吓到路人甲。

学问二:吵架的表达艺术。在吵架的过程中,你要注意听清楚对方的潜台词。比如我们的女性朋友会对老公说,“你看看你,都几天不在家里吃晚饭了,每天醉醺醺的回来,我真是看见你就烦,以后再喝酒就别回来了”。她的潜台词真的是不希望对方回家吗?真的是讨厌自己的伴侣吗?我们常说女人是口是心非的,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探索吵架内容背后,对方的内心需求。这位妈妈无非是需要爸爸陪他和孩子吃晚饭,多一点时间陪他们,和他们在一起。那如果爸爸没能觉察到妈妈背后的需求,他认为自己辛苦的出去工作应酬,喝完酒难受着回到家,还要看老婆的脸色,那可想而知这对夫妻就会继续干架了。

我们要记得,吵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改变甚至打败对方,或者用恶毒的语言刺激对方,如果懂得运用吵架的表达艺术,那么吵架将成为夫妻生活的调节剂,而不是生活中的炸弹。第一要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例如:“你这样做,让我很受伤、很难过”;“我感到很愤怒”;“我很伤心”,等等。一定要表达出来是因为什么事儿让你不高兴的,对方就会加深印象,下次再做类似的事情时,就会顾及你的感受。第二我们在吵架的时候语音语调尽量保持在中音或低音。因为用高音更容易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吵架的局面难以收拾。第三在吵架的时候目光要平视对方,不斜视或者有不屑一顾的眼神。否则的话对方会觉得不受尊重,而不认真听你的表达。

学问三:妥当善后。当然,最好别让孩子知道你们吵架了,如果不幸让孩子看见了,听见了,请切记,你事后的观点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两性观和对人际关系的态度。让孩子在你的口中学到对异性的尊重,以及面对冲突的理智吧,这样能确保孩子心灵的健康。所以事后切记不可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否则,一种情况是,孩子爱着爸爸妈妈,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为了讨好父母,他会养成内外不一致的态度,在不同的人面前讲不同的话。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比较偏爱其中的一方,大多数情况是母亲,这样做就会造成父亲的孤立,夫妻关系更加恶化。始终记得,父爱不同于母爱,但父爱、母爱对于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缺一不可的。

学问四:要勇于承认错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语言、行为、甚至连“吵架”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在你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要当着孩子的面跟伴侣道歉、和解,最好有拥抱的肢体语言。你可以对孩子说说你们吵架的事。记住:只说事!把争吵的起因简单告诉孩子,尽可能不加入自己的意见,要客观的描述。你可以试着这样说:“爸爸妈妈因为某事的意见不同在吵架。”“妈妈因为爸爸做了什么事而生气。”现在我们和好了,爸爸妈妈还是和从前一样相爱,我们都很爱你。

最后我想说,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生活环境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如果我们作为父母能够学习更多的智慧,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把吵架也变成一门艺术,把婚姻生活调节的温暖而甜蜜,那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内心一定是自信而有力量的。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如果对你有益,请转发并关注公众号:emilyenglishclub,会不定期推出干货文章。如果有个案问题可以扫下方二维码+Emily老师的微信,随时咨询!



Emily老师简介:


    关注 Emily亲子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